2023年5月12日 星期五
蒙特雷的乡情
文/归途
蒙特雷(英语:City of Monterey)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县的一个海滨城市。位于加州中部太平洋海岸上的蒙特雷湾。资料显示:为了纪念新西班牙总督第五代蒙特雷伯爵加斯帕·德·祖尼加,该城市冠名蒙特雷。自1800年,就有大量艺术家居住这里,漁业也十分出名。1870年后,这里还有华人定居,并在蒙特雷水族馆一带建有渔村。城市总面积30.4平方公里,海拔8米(26英尺), 2005年人口达30641人。这里的老渔人码头有绰号:历史的摇篮;世界语言之都;加利福尼亚州"第一城"等之美称。
久仰大名,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前几次我来到美国硅谷,去过圣塔克鲁兹这个海边城市附近的十七英里海湾。圣塔克鲁兹左侧向南有一号高速公路,沿着海湾的海岸线延伸,直达蒙特雷湾,海湾呈弓形状。地图上看,陆地形成一面巨大的天然摇蓝,环抱着大海。我很想去溜湾,但是阴差阳错,错过了大好时光。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距蒙特雷湾123公里,有1.32小时的车程。平时生活在南湾的人群,经常安排自驾到这里游玩。周末,光钰邀约我们一起去蒙特雷湾,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光钰的父亲与我妻子是俩姨兄妹,她丈夫李维华,不仅是我老家相距只有五里路的邻村老乡,而且还是我老姑父的亲外甥,大娘的姨外甥,伯叔姑父的亲弟弟。不论亲戚远近,单说个人关系,李维华即是我初中高一级的同学,又是延安师范我读书时的学校老师。他儿子在这边已经安家落户就业多年了。一年前,他们夫妻来到这里,一边探亲,一边看孙子,至今还留在硅谷。在这里,我们两家人彼此就是最近的亲人了。异国他乡,亲情相遇,格外亲切。他们准备五月二十一日回国,我们是四月十六日到达。恰好有五周的时间,大家都住南湾。争取在他们回国之前再聚一次,这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去年这个季节,她们一家人在蒙特雷海湾旅游度假,发现这个季节的蒙特雷湾,鲜花盛开,风景独好。于是,我们马上让儿子辞掉朋友的约会,爽快答应她,去这里游玩。
此时此刻,国内正好"五·一"长假,在美国工作的国人,也没有这种待遇。早晨起来,这里的气候还有些凉爽。我洗漱完毕,做好早餐,等待一家人吃饭。小孙女懒床,奶奶怎么都叫不醒她,眼看中午十二时"在蒙特雷一起吃饭"的约定,就要爽约了,孩子仍然起不来。昨晚,她玩的太兴奋了,午夜还没有睡意,硬是奶奶逼迫她才躺下。这不,到了往常起床的点,她就起不来了。儿子和他媳妇也不想强制女儿起床,爷爷奶奶只好随她自然醒了,毕竟今天是休息日。大约上午十一点半,我们一家老少,自驾从家里出发,很快就上了680高速,不一会驶出南湾。翻过山头,就是美国加州的101高速了,车子风驰电掣般驶向目的地。
这边的道路,我感觉比北京周边的"草原天路"还要宽敞、平坦和明亮,而且又宽又长,走起来让人舒服多了;这边的农田,依然和国内的没什么两样,只是显得更加肥沃和整洁一些,给人感觉很养眼;这边的树木,奇形怪状,形态各异,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大概因为水份比较充足吧,长势喜人,婀娜多姿,十分艳丽;这边的城市,很分散,一个离一个比较远,村庄也是,因为其地理位置相对特殊,所以房屋建筑,也千奇百怪,别俱一格。多为独栋别墅,有的还建在半山腰上;这边的山坡,平缓,彼此起伏,绵延不断,没有我们陕北的山坡陡峭,山顶也没有陕北的尖秃。刚过雨季的大山深处,满山遍野的草地,开始由绿变黄了,山上树木仍然葱葱郁郁,蓝天从头顶漫过,运动着的车子好似飘浮在空中花园一般的自然而和谐。这样的风光,虽然不是什么名胜古迹,但却胜似一片人间仙境。尤其,进入那条美国著名的"一号公路"时,两岸山水尽收眼帘,真是人在车上座,车在画中游,好似水上飘,真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魅力和感受。
下午一点钟,我们即将到达约定地点。尽管因为孙女的邋遢,我们迟到了,错过了两家一起聊天吃饭的时间,但是儿子仍然还是安排我们先吃饭,后找人。车子停在街道旁边的一家韩国餐馆的院子里,我们下车,准备吃饭,忽然觉得,今天的天气格外的晴朗,太阳热乎乎的洒在肩头,海风微微吹过脸颊,浑身上下的感觉都在飘逸,无比惬意。这里是北太平洋的西海岸线,一望无际的辽阔大海,就在眼前。海边的环境,美轮美奂,海风轻拂,掠过地面,空气更加的清新,舒适,凉爽。走进饭店不一会儿,媳妇点了一桌子的韩国饭菜,我兴奋地尽情拍照,然后又与自己心爱的家人,共同享受着这里的美景美食美味,还没到正式约见的场地,自我感觉早已有几分醉美之意了!
我们吃饭的地方是市中心渔人码头的旁边,很快儿子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到情人点公园了,这公园大约就在渔人码头向南四公里处的海湾里。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左右,公园的沙滩就在海水的边缘,夏天和夏末在她爷爷的呵护下玩沙子洒水,已经玩的很嗨了!奶奶在帐篷里乘凉,海边十几米宽的沙滩龟缩在一个巷湾处,东边的太阳已经从头顶开始倾斜了些,太阳光的福射仍然火辣辣的,一不小心它也能灼伤人的皮肤。旁边儿地铺上躺着穿泳装的几位美女帅哥,翻来覆去的戏耍着。孙女 Nora早已脱疆而去,很快融入了夏天姐姐的队伍。我和老婆拿着不少行李,来不及换装,还穿着一身秋衣,来到沙滩中间,显得格外显眼,傻眼往着前方礁石上飞来飞去的海鸟,不由得拍手叫绝,发出感叹"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这景儿,有山有水,有人有鸟,爬山涉水,游刃有余,不是天堂乐园,胜似儿童的乐园,人间的天堂"。附近有不少游客,东歪西邪,寝躺满地。小孩子们尽情地在沙滩上追逐,有的海浴,有的沙浴。我放下手中的行李及帐篷,儿子陪着他的媳妇,一个大月份的孕妈妈,只能来迟走慢。光钰忽然发现了我们,喜出望外,迅速钻出自己沙滩上的帐篷,赶紧相伙我们打起帐蓬来。还解释说"儿子和他媳妇上边散步去了,他们去年就来过这里,很好玩的"。李老师马上安顿好沙滩下边晒太阳的三个孩子,急忙上前和我握手问好,很快吆喝他老婆,叫回岸上观光散步的儿子和媳妇。他拉着我的手说:"让他们看着自己的孩子,在这里玩。咱们几个大人上岸观光散步拉话"。这地方真是太美了,我们很快办完"交接",上到岸边的公园。
这大海边公园的树种看起来杂乱,但且排列有序,有高有低,造型独特,风格各异,热带雨林的树下,草坪边上的花卉,五艳六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纯天然的绿色世界,好似一副人工智能打造的植物林园。抬头是蓝天,低头是大海,陆地与草坪花红柳绿,夹在天和海的蓝色中间。跳在宇宙的空间联想一下,活像西方一只天大的热狗,更像我们大西北的菜夹饼。天不见高,海不见深,远处天海一色,合二为一。打眼望远,除了几只舨船和游轮,再也看不到边际了,也分不清是海是天是地。如此这般美妙的景色,怎能不让人猜想呢。生活在这里的人群,少说也要比正常人多活十年八载的寿命呢。
李老师中等身材,身体偏瘦。为人精明强干,做事大气豪爽。虽然长我三岁,但且精神抖擞。他兴奋不已,挺身而出,前边带路,开心地介绍着他的身世和来历,包括他一生的所见所闻。时不时地,发出爽朗的笑声,手指还不停的比划着前方海域,让我看他去年乘座的游轮,他还说"只有深入到大海的腹地,方才能找到大海的辽阔和雄伟"。最后,他向我吐露了自己最近一段时间里,一个刻骨铭心的生活感悟:"我当了半辈子教师,突然发现,西方国家的教育,竟然是那样的成熟和实际"。让我受益良多。
我们四位老人,就这样热情洋溢,激情澎湃,一会儿手牵着手,一会儿肩并着肩,脚踩着风情万种的海岸线,向一支大海的警卫队,顺着环海公园婉娫曲折的羊肠小道,一字排列,谈笑风生,一路向前。
久违了,眼前的这幅情景,大家时而坦诚倾叙、时而激情奔放、时而开怀大笑,不知不觉走到了皮诺斯角的尽头。仿佛又回到家乡的童年。直到夕阳西下的光芒,把撒在地上的影子拉得很长的时候,我们才开始折返。
傍晚时分,我们回到情人点公园的沙滩上,孩子们在那里仍然玩的热火朝天,看上去十分开心快活的样子。沙滩上的情侣们已经陆续散尽,海鸟看见游人逐渐离去,便乘人不备,不慌不忙俯下身子,彫啄起孩子们的临食来了。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场面,过去曾经在电影电视屏幕里才有的场景,今天在这里让我一睹为快,领略风采了。顷刻间,我不由得浮想连篇,无限热爱,更加留恋眼前这块 多情的土地了。
再见了,美丽的蒙特雷。无论你是"历史的摇篮",还是聚结了世界多种语言的"世界语言之都",我们终究还是要离开的。我们两家人,迅速收起行囊,匆匆上岸,吃过晚餐,依依不舍的道别,离开了海湾。在异国他乡,又一次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