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荡海中学的老师待遇也高,人人都专心在学校的教学上,因为一开学,就纪律严明,很少会有不上进的学生。因为学生都来自各个乡镇,又是到民办学校,要收学费、寄宿费用,家长也是寄孩子以大希望。家长、老师、学生三方合力,劲往一处使,上课学生秩序井然,对老师也尊重礼貌,课堂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倒也是轻松愉快。根据李启振以往的教学体验,当老师的累或不愉快,往往是几个调皮不上进的学生造成的。
李启振一个在外,无亲无友。也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教学上。课外活动时,还会为学校带一带书法兴趣班,也指导学生参加书法考级。
假日或晚上没有值班自习课,也就一个人去影院看看电影。这算是李启振的最放松的娱乐。看电影算是也从小到大,一直的爱好。小时候,村里放电影是在大队的大会堂,早早就背着自家的凳子,找到合适的位置。附近的村庄放电影,如果知道没看过,就约几个好朋友一起去,肯定也是每场必到。那时放的基本是样板戏和战争片,如《渡江侦察记》、《地道战》、《智取威虎山》等。以至后面读了大学,市区的影院,学校操场上、附近部队放电影,新片都不会落下。那时,刚兴起武打片,特别是《少林寺》、《霍元甲》这类武打片特别带劲,满满的正能量。刚工作那几年,一群年轻人分配在一起,个个都是单身,最大的娱乐,也是电影。
李启振因为辞职应聘到荡海,他也觉得自己已是下海人员,从铁饭碗到泥饭碗,他应该把自己当作打工者。这个身份的改变也确定了思路的改变,他除了看教育报、语文报、《书法报》、《读者》、《青年文摘》之类外,爱上了《打工》杂志。
《打工》杂志,自然是写那些到工厂做工的,辞职经商的,辞职办企业的。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个下海潮,鼓励从事第二职业,发挥人的潜能。下海的不少,在这千千万万的人群中,失败者不少,毕竟成功者也一样不少。这些人的成功经验激励着他。他一方面尽量干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得拓展信息与思路,提升自己的才能。
那时,《打工》杂志,提供了他最大心希望和能量。

李伟华书法
李伟华:从教从艺近40年。曾应邀到浙江大学等大中小学、图书馆讲学近百场。教学与培训大中小幼学生上万人。2009年浙江教育频道评选为“十大明星教师”,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授予“全国优秀中青年硬笔书法家”荣誉称号,2019获全国大赛十佳书画金牌导师。2013年度杭州伟致书画院获得“全国书法教育百强培训机构(学校)”,2016年获“全国学生大赛”十强素质教育先进集体,2020年获“飞翔杯”全国学生书画大赛团体金奖,2021年杭州民进优秀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