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钩沉

(一二七)
日军第109联队在江口、上渣坪、山门和青岩山一带被中国军队第74军和100军包围后,紧急呼救。坂西一良命令被阻滞在洋溪和鸟树下的47师团攻击前进,务必要救下109联队。
但是在北线与之对阵的中国军队73军完全没有给他们机会,不但顶住了他们的猛烈进攻,而且出人意料地发起了强有力的反击。

73军77师从正面、15师从侧面,就像一把铁钳,合力钳压下来。迅猛的攻击打得日军猝不及防,很快就从洋溪桥主阵地溃退下来,败退到了原来的出发阵地。
右路日军的攻击和救援就此失败。
深入至青山界、圭洞、松山湾和龙潭一线的日军已经陷入了绝境。在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击下,日军完全丧失了战斗意志,大名鼎鼎的116师团的日军竟然竖起白旗,派出汉奸前来联系投降事宜。
由于这样的事情在抗战以来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国军担心这就是诈降,犹豫再三还是拒绝了日军的投降。
至5月13日,龙潭战役结束,400余名日军被俘,700多具日军尸体被葬入“倭冢”,牺牲的4百多国军将士则被合葬于“英雄界”。

左路的日军主要是打武阳和武冈的68师团和关根支队,在中国军队74军、100军、94军和44师的沉重打击下几乎全军覆没。他们自身难保,那里还谈得上去援救别人。
溃退下来的左路日军因为那个芙蓉山据点还在中国军队手里,因此又被阻滞在石江到桃花坪之间。这可不妙,如果追兵赶到,他们就只能不是束手就擒就是坐以待毙了。因此他们只好向停留在东安的第34师团紧急求救。
可是34师团却说他们也遭受了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击,自顾不暇,实在抱歉无法分兵前来救援。明明他们整装满员,元气未伤,却硬说“本师团伤亡惨重”。也许是部队序列号中也有个“4”,从第4师团那里受到了什么启示吧。

没有办法,要想通过湘黔公里还是必须拿下芙蓉山。三个日军大队就在重炮的掩护下轮番发起了攻击。
可是,无论他们怎么拼命血战,就是无法攻克只有一个半连兵力且弹尽粮绝的芙蓉山主阵地。
每当冲锋的日军快要冲上阵地前沿了,就会被一片像雨点一样劈头盖脸砸过来的手榴弹炸了下来。
极少数几个突进阵地的日军也被中国军队挺着明晃晃的刺刀扑过来吓得连滚带爬地逃了回去。这些在二战后期仓促补充的新兵根本就没有正儿八经训练过拼刺刀,也害怕刺刀见红,他们根本就没有当年侵华日军老鬼子兵的那种狂热的武士道精神。
日军久攻不下芙蓉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只要天气好,中美空军的P-40和P-51几乎天天都来助战。
特别是第5大队的飞机,与中美联合团其他大队都有中美飞行员混编不同的是,第5大队是清一色中国飞行员。
他们除了驾机作战之外,还向我军阵地空投弹药补给,将他们自己省下来的香烟水果巧克力投向我方阵地。

目睹我军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浴血苦战,他们非常感动,还向我军指挥官和全体将士投函致敬:“足下暨各忠勇将士,孤军作战,忠勇精神堪垂不朽。本大队同仁每飞临诸君上空,日睹君等之英勇行动,莫不感奋交集,钦佩不已。现值柏林陷落,欧洲战事即将胜利结束,日寇末日已到,胜券可期之际,本大队誓以全力协助诸君作战。深盼足下及各忠勇将士,坚守阵地,以待援军来临,诸希为国珍重!”(引自《中国的空军》87期)
我军飞机的助战,给予了守军强有力的战场支持和莫大的精神鼓舞。
我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和比暴雨还密集的大口径机枪弹,还有机头上那龇着鲨鱼牙的血淋淋血盆大口,还有那战机俯冲下来时发动机发出的尖厉的啸叫声,都令日军肝胆俱裂。
后期遇到这种情况时,被我军飞机打得走投无路的一些日军干脆就跪在地上掏出怀里的白布朝天空摆晃,祈求死神收回它的魔爪。

5月初,日军133联队攻击青岩山阵地。我57团在团长钟雄飞的率领下顽强抵抗。
我军阵地弹药储备极为丰富。日军距我远则以大小口径的迫击炮猛轰,近则用密集的手榴弹居高临下地群掷。我军阵地多建立在悬崖峭壁上,日军既攀爬不上,又无法躲避,死伤甚重。
后日军增兵至千余,蜂拥突进。钟雄飞在部队伤亡较大的情况下指挥部队撤至主峰阵地,同时呼叫空中支援。
我中美空军5大队的6架战机须臾飞临上空,轮番向敌俯冲扫射投弹,又打退了日军数次进攻。
青岩山之战经双方反复争夺,战况甚为惨烈,双方都死伤累累。但日军始终无法拿下我军阵地,战事呈胶着状。
每当日军呼啸而来,发起自杀式攻击,我军的手榴弹就像密集的雨点一样砸将下来,直炸得鬼子们抱头鼠窜。

投掷的手榴弹之多,以至于战后当地百姓看见几个山头都是白花花的一片,就像被纷飞的大雪覆盖了一般。好奇地走近一看才知道那是手榴弹爆炸后木柄的碎屑。
到了5月底,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仗实在是没法打了。116师团的岩永旺就联合47师团的渡边洋直接给冈村宁次发急电,要求终止“芷江作战”。
跟坂西一良说没有用,他喝醉了只会发酒疯,下令部队攻击、再攻击!跟第六方面军的冈部直三郎说也没有用,他太传统,认为他是下级,只能服从。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是个精明的人,根据实际战况,他同意了这个建议,下令第20军坂西一良终止芷江作战,择机将部队撤回原驻防地。
芙蓉山防御战激战至5月23日,在日军的疯狂攻击下,眼看芙蓉山主阵地就要失守,守军第9连的残余官兵在营长孙廷简的带领下收集零星的弹药准备与日军准备做最后一搏,拼到最后的就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就像有些战斗片的桥段,就在短兵相接、血肉横飞的最后关头,日军的背后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和山崩海啸般的喊杀声,原来是追击116师团的我74军的暂6师的主力赶到了。人数不多的守军顿时军心大振,与赶来的生力军一道两路夹击,打得日军大败。

中国军队则一路穷追猛打,追至桃花坪的辰河边。来不及渡河逃跑的日军第二大队的300余人被全歼,只有数十人跳河泅水逃生。
战后,重庆的报纸盛赞固守芙蓉山的19师57团一营是“可与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齐名之英雄”。营长孙廷简获军委会颁发的青天白日二等勋章一枚。
至6月1日,发起1945年“芷江攻略战”的日军第20军全线撤退,主要战事结束。
在为期55天的中日大战中,以日军被重创一个旅团及四个联队,日方伤亡两万七千三百余人,以及主要武器装备和辎重损失殆尽的战果,宣告此次战役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和日军的完败结束。

战后总结取胜的原因,一是我军将士竭诚用命,团结配合,指挥有方。二是我军武器装备的改善,单位火力的提高。三是得力于中美空军的勇猛助战。四是中共游击队的主动配合。五是由于日军军无斗志,精神萎靡。
日军战斗意志的严重衰退表现在,这次大战之前就有各部队讲价钱,不服从命令的;中期有拒不救援的,还有主动打白旗联系投降的;放下武器当俘虏的,还有绝望自杀的(一千余人)。
听说我军抓住了四百多俘虏,而且说那就是一群孩子,王耀武说什么也不相信,非要亲自去看看。结果看到那些被我军特许在池塘里洗澡并如顽童一样打闹嬉笑的日军俘虏果真都是一些嘴上无毛的少年时,王将军才确实相信。继而感叹,日军连这样的孩子都拉来充军了,焉得不败!
在133联队居然还发现了公开张贴的反战标语。这一切说明,日本法西斯的的确确是气数已尽,无力回天了。
从此作战中国军队在配合上也是值得赞许的。尤其是100军与74军的配合。100军的57团就直接临时配属给57师了。而且指挥起来丝毫没有卡顿。
后来在解放战争中74军被改编为整编74师,100军被改编为整编83师。那个李师长就是100军的军长李天霞。

电影《南征北战》中那个像大烟鬼似的干巴老头李师长对着步话机绝望地喊,张军长,请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其实是过于丑化人家了。人家李天霞好歹也是个抗战英雄。
日军在湘西会战中受到重挫之后,在中国的战场上再也没有主动发起过战役。
芷江会战(也称湘西会战)的结果是中国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也是中国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抗战最终走向胜利的战略转折点。
两个半月之后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