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母话
汪春来
现在定居在上海,大宝已经三岁,二宝七个月。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喜泣恩典,洗去我过去的羞耻和忧伤。生活条件比过去越来越优越,越是这样的日子越让我更加思念母亲经历的苦,苦难中对我们的引导。在尽管母亲能力有限,我们小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补丁落补丁,很多时候母亲无耐打我们出气。这个家在别人眼里看作是弱不禁风,摇摇欲坠。但有母亲的存在,这个家的烟火始终没有熄灭!女人虽柔,为母则刚!母亲坚韧不拔的品格,让这个家始终保持着一口气存在。也正是这个家有这口气在,才有我这个家的今天,越发的感恩母亲,也验证了农村的一句俗话:能没有当官的老子,不能没有叫花子娘!原来总感觉母亲的为人处事和教育我们的方式,跟不上时代,窝囊吃亏受气,是懦弱无能的表现,今天想起母亲还真有独到的智慧!
母亲在世时人情世故上不喜欢跌志,山区进入冬季喜酒多,那年冬季我们隔壁邻居家娶儿媳放露天电影《大刀王武》。母亲的侄儿侄女十几个人来挤满一屋,加上舅舅的未婚妻第一次来我家玩,实在拿不出什么好吃的招待这样一群贵客,情急之下母亲把来年播种的花生种子炒掉招待他们。母亲娘家人每次上门,都是奉为上宾,只要有从不吝啬。有次几个舅舅在我们这边扛原木,中午母亲接待在我家吃饭,没有荤菜母亲总感觉看不得,把家里唯一的一块腊肉煮了款待。这是平时舍不得吃留着插秧待用,到插秧的时节,母亲只好去赊账称肉填补空缺。有几次回娘家,有些舅舅夸夸其谈:“我们家族士字辈的姑娘中,总数这个姑娘混的穷点!”虽然所有的姨妈当中就数母亲穷,但是像母亲这样为人的品格在所有姨妈当中估计难找。母亲听到这话坚信:“这个家虽然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希望。”母亲有几次回家含泪往肚子里咽,对我讲:“你兄弟俩就是我最大的财富!”
我们家乡的风俗,家族里第一年结婚的新姑爷、新儿媳上门,正月里都要接待候饭,每家都要摆一桌上品的酒席厚待新姑爷、新娘子。我们是大家族,像这样的酒席有时一个正月要摆好几桌,这样就要产生大量的费用,菜品、烟酒对于我们这个入不熬出的家庭来讲是笔很大的负担。我曾也抱怨母亲,不要去爱好看,这么大的家族,别人不缺我们家这一桌饭。母亲总是语重心长的跟我们讲:“儿啊,我有你弟兄俩,你们长大后成家立业,娶媳妇后没有一家接待候饭,这个家还像个家吗?别人一生也就吃你这一次,不要像你大伯小叔样,破罐子破摔,没有一点志气,这个家的精气神绝对不能丢!”
刚开始不懂母亲的意思,后来才知道母亲的用意,一个家庭的环境氛围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精气神。家谱记载我的祖上在嘉庆年间有田产大概2300亩左右,还有一个烧纸作坊广森堂,后来到清朝末年族人吸食大烟,五年不到把田产吸的只剩个零头。解放后划分成份,几乎都是贫下中农,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我爷爷那代人暗自庆幸,幸亏祖上把田产败了,不然文革时期被批斗也难逃一劫!可惜这个家富贵的精神气没有呢!很多地主家虽然在文革时期遭受冲击,这场运动结束后,很快翻身比一般的人家就是强,可见一个家追求是什么?收获就是什么?
大伯虽然给我们帮工种点田,经常撂挑子,尤其是家里来亲戚马上发脾气闹腾,好像只有在这个家受了天大的委屈。三天两头闹分家:“我一个人就是出去讨饭都能过的好,我保证还能存钱!”后来经过族人劝解:“你二弟走了,你小弟懒汉一个,你总要负责一点,毕竟你还有两个侄儿。”当时出于面子勉强顺服,没过三天又是一样。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出去讨过一天饭。大伯最后悔的事就是当年没有痛下绝心跟我们分家。在农村山区干的都是体力活非常辛苦,但是跟那些成家立业的男劳力比,大伯的辛劳也是小巫见大巫。不管怎么讲也要感谢大伯,给我们家种一点粮食,我们虽然半饥半饱度过童年,还不至于去讨饭。大伯很会炒作自己,早上干活半天不出门,到中午别人收工回家时他还在干,这样别人都可以看到他在干活,不知道情况的人这样讲:“这个人真勤劳,中午别人都回家吃饭啦,他还在干工!”有几次天快黑了,恰巧我姑妈回娘家,大伯赶紧跑到山上砍一小捆柴火回来,向别人证明他干活都是干到天黑。有些大明白人还劝他:“汪达森,你这一个人养活这一大家人,怎么这样累啊!”大伯还真听劝,播种时节磨洋工,到秋收的季节,劝我大伯的那些大明白人又满脸得意忘形:“今年你家这样跟不上我家,那样也跟不上我家!”讲的我们脸上都挂不住,大伯还哈哈一笑!这个家兴衰耻荣对他来讲都是麻木不仁。母亲教育我们:“男人对家庭要负责任,总要已勤劳务实为本!”
我们山区进入冬季,都要腌制大量腌菜过冬,腌菜的盐必需是粗粒的沙子盐,这年母亲实在拿不出钱买盐,将就用家里的几袋精细盐,结果腌制的菜都腐烂大半。母亲节省舍不得丢,把剩余的菜洗洗将就着吃,大伯逢人就说:“这个女人真没用,腌个菜都不会,又酸又臭!”有几次母亲还是没钱买盐无法炒菜,把家里腌菜水逼出来炒菜,大伯逢人就抱怨母亲:“这大概是怕我多吃了一口饭,炒菜没有一点味,猪狗都不吃!”家里的生活危机,只有我们心知肚明,有些不知道情况的人还在妄自绯薄,指手画脚加以乱评。母亲教育我们:“你弟兄俩以后生活上一定要理解体贴别人的难处。”
母亲教育我弟兄俩:“好好成人,不能像你大伯小叔样,男人光棍一个,三岁小孩都看不起,将来会越来越堕落变成废人一个,男人一定要成家立业!虽然成家立业会有更多的麻烦、烦心事,这些事会让你更加努力向上,不会让你变的越来越颓废。”现在想想母亲的话真是很有道理,有家庭的人最少一日三餐作息时间有规律,人的精神面貌各方面都不一样。很多单身汉不是赌就是喝酒买醉,生活没有规律,能懒掉的尽量懒掉,生活过的一塌糊涂、非常邋遢。我现在想想大伯小叔当时他们这样做也是情由可原,爷爷对他们没有负责任,导致他们没有成家立业,刚开始大伯对这个家还算有点担当,后来慢慢变的离谱,变成吃饭不管粮,脾气变的古怪暴躁,专顾自己。小叔直接是废人一个,一天到晚无所事事,看到别人在烈日下劳作,他穿个大裤衩光着膀子站在树荫下指指点点:“这都是死脑筋,一天到晚忙死忙活按着土巴刨,我不种田不种地不也照样吃饭。”真是语不惊人气不休,他们活在世上没有盼头,思想消极得过且过也很正常,有几次大伯小叔去他老表家都遭受白眼被人轻看。
父子没有隔夜仇,我亲眼看到很多父子当天吵架面红耳赤几乎动手,第二天也就过去了不会放在心上。在无锡打工看见一老板三年不到将父亲上千万家业亏空的负债累累。一天父亲气的把儿子堵在公司大门破口大骂:“你这样的人混成这样不如自己撒泡尿去淹死••••!”第二天早上儿子急需要一笔钱用,父亲马上解决:“你没钱用,我那保险箱里有几万块钱你拿去用!”大伯小叔的眼里毕竟我弟兄俩是他侄儿,怀疑我们将来不一定可靠,对我们不可能有无尽的恩典,所以能快活一天是一天。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如果换作我在当时的情况也许也会这样作。今天我也当了父亲,每次在外再苦再累都要坚持,我不吃没有关系,两个孩子要吃饭。现在我也能理解大伯当时的心态,处在当时的环境中别人都看不起他,唯有能做到的就是拿自己身边的亲人出气,自暴自弃也很正常!所以我们也不再恨大伯小叔。母亲告戒我们:“儿要亲生,田要自耕。”
在我们大湾村庄,为人一定要恶毒方能在大湾站住脚。小时候最热闹的事情就是看两家人吵架相互攻击,不是人讲的话照样拉出来,成芝麻乱谷子的事情都翻一翻,就连怀里抱的婴儿都不放过,越恶毒越好!这简直就是上演一场赤裸裸的、人性最恶毒的真人秀。原来有个老村支书朱育齐讲了一句名言:“你们大湾人狠是狠,一出你们村庄拗口就成了软骨头!”母亲善良,像这样狠毒的活不精通也干不出来,所以我们小时候经常被人欺负在所难免。有些人经常拼到我家里,那个态度气势汹汹,盛气凌人唯我独尊:“当你妈的面,我都敢打你!”我估计在大湾也只有在我家他有这个胆量。我弟兄俩有时出于好奇问母亲,那些泼妇骂街口里攻击别人污点的事是否是真的,母亲严厉警告我们:“儿啊!她们都是在最狠毒时候、最恶劣的心态下、失去理智的话不可相信,人能掩盖别人过去的过错是修行善德,你们千万不能学!”
母亲教育我们:“在外面小心点,说话做事要留心,不要受人口舌之争,惹出是非来没有人给你弟兄俩挡风抵浪。”同样的话同样的事我们讲和做跟别人就是不一样。那时整个村庄就几台黑白电视机,铁子爱看电视在整个村庄出了名,人送外号电视“小队长”,别人叫他小队长,他家人哈哈笑,我们叫他小队长,他家人立马翻脸:“又没有看你家的!”我打工第四年冬季回家,走到村口邻居就跟我讲:“你妈生病六七天躺在床上没起来”!我当时纳闷,母亲怎么没有来接我。到家才知道外公来我家,大伯因为想吃肉找借口,讲母亲偏心称肉私下给外公吃没有给他吃,当场叫我外公滚蛋。母亲气急攻心,心脏病发作躺在床上六七天。看到此情此景不由得寒心,大伯跟我打招呼,气愤之下当时没理他,大伯满村庄逢人告状:“我不懂事不理他。”一个大明白人特地叫他儿子来找我到他家里问我情况:“你这孩子不行,你亲大伯还在给你种田,跟你打招呼你不理他!”我讲:“我只是当时不理他,事后该给他的还是给他呢,换作你儿子的脾气遇到这种情况早就用耳光伺候呢!”大明白人笑笑:“这就是人生,我儿子不要太有霸气,我也就是问问你而已!”我在上海流浪时你看到我流浪都没有过问,这事你过问倒也积极主动!我大伯那时五十出头已经多年都没有种田了他都不知道。很多人开口就是拿我大伯在种田的事上,在道德上指责我们。我看亲生父子俩有矛盾问题,从来没有人张口就讲父亲为儿子种田在道德上指责儿子。这样的事很多,只是举个例子,母亲讲:“人总是在不付代价的爱心上彰显自己,你们以后不要带有色眼镜去看人!”
人穷莫入众,言轻不劝人。在别人眼里我们是失去靠山的孩子没有份量,跟我们斗他们都是底气十足!不管对与错,很多人喜欢在伤口上撒盐骂我们:“你好喂!你好喂!你老子怎么死啦!”这是我们的小辫子,我们越是谨慎、小心忍让,别人就越得寸进尺,因为我们好欺负,甚至有人欺负我们为乐!走亲戚的待遇是:“吃给你吃,喝给你喝,你就是不能懒。”甚至遭白眼,冷脸相待!孙子兵法讲: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为上策。盛唐时期就是一个没有修长城的朝代,因为唐朝政客有自信周边国家没有底气来招惹自己。母亲教育我们:“这个家穷,在别人眼里没有份量,有些事不必要去跟别人争,只要弟兄俩争气,一定要上进,唯有做出成绩来,你不用跟别人争,别人也不会跟你争。”在那样贫困的家境下,母亲还是叫弟弟上大学,希望将来能撑个门面!
我们小时候家家户户出门干农活时,门上几乎不上锁。我家唯一一个泡茶的搪瓷缸,隔壁邻居家有人生病煎中药直接自取,东家拉到西家转,有邻居家人生场重病,这个搪瓷缸在他家一用就是半年,被送回来时才想起我家还有个搪瓷缸,还回来时底面瓷都处于磨损状态。这天邻居刚把搪瓷缸还回来,母亲恰巧泡好茶另一邻居赶到,他家马上等急煎药需要一个缸子,母亲二话不说把刚烧好的茶倒掉爽快的递到他手上:“你拿去吧!你拿去吧!”有些亲戚家里有人生病,病人家里没着急,倒是把母亲急了,经常在家里念叨:“哪个人生了病我还没有去看看,多么亏欠人家!”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没有钱,母亲用她自己的方式去为人,用麦子去换油条,向左邻右里借几斤白糖去看望病人。每遇到这种情况,我特别恼火,这简直就是穷大方!有很多时候我们急需要借别人的,那些家伙翻脸无情不认人比翻书还快。抱怨母亲:“唯一的一个泡茶的搪瓷缸借到满庄跑,庄里有哪个人能对我们这样好!你去看望病人,拿几斤白糖十几根油条,谁稀罕你的!别人表面上对你客气,心里都在鄙视你。”
农村有很多红白喜事,那些粗活重活都是母亲帮忙干,比如煮饭洗菜炖肉等,那些油头滑脑之人都捡轻松事,事后像母亲这些实在人又被谁纪念?我从小记事起,我们大湾庄上有红白喜事,挑水是我二大伯汪达开,洗碗是上湾大伯汪达润,他俩干的都是又脏又累的活,可是我们大湾庄上谁又把汪达开汪达润放在眼里!事主事后讲:“我家伙食总比你在家里强多了!”我经常劝母亲:“人穷莫行善”。母亲就是蒸一锅馒头东家送到西家转。邻居孤寡老人生病,母亲送饭送水。母亲总是教育我:“你年纪轻轻的孩子,心胸不要狭窄,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唯有德行和造的孽会传世后人,会给后人带来福与祸!”
在我们大湾庄上,有很多聪明才能的人,今天挖别人一点地角,明天修别人一块地沟,后天占别人几尺山场。两户人家田中间一条路,刚开始还能走牛,两家人同时两边今年修几分,明年挖一遛,到最后人都走不过。梯形山地,有些邻居喜欢把坡下地沟掏空,下雨塌方就能扩大底盘。别人家地越种越小,他家地越种越大。亲兄弟俩为一点地沟争的头破血流。小时候我特别欣赏有这样才干的人,母亲教育我们:“不要把眼光放到家里的几亩薄地上,占别人的一点发不了大财!男人总要发展事业为成就!”可惜到如今我在事业上混的还是一无所成,辜负母亲的期望。出来打工后遇到温州老板解释这样的情况后仿然大悟:这就是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差别,沿海地区人的先祖出海打鱼,面对茫茫大海,一定要精诚团结,不然就会沉入大海。受海洋文化熏陶的人骨子里就是冒险、抱团取暖出去闯荡。很多海外侨胞华人都是福建广东浙江人居多。农耕文化的人就是看好自己一亩三分地,专顾自己,比自己的邻居强就心满意足,占别人一点感到心里踏实。“占人便宜是智慧,推脱责任是聪明。”那时我负担重,家里开销大,母亲有严重心脏病加上弟弟又上学,每年都是捉襟见肘,周围邻居跟我比骨子里都是沾沾自喜:“我混的再不好过,总比来子(我的乳名)过的好些!”跟我比他们总算找到了人生的安慰和尊严。在我面前讲话都是非常随便、牛皮冲天,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筹!我现在混的不好,没有资格去讲别人,同时也不再恨那些占用我们蝇头小利之人。母亲在世时安慰我:“你有你自己的精彩,不要去听别人的评价。”
大伯讲他有病缠身,在人面前可怜兮兮,背人面后生龙活虎。有几次母亲农忙到天黑才回家烧饭晚点,大伯坐在村口,有人问他吃饭了吗?大伯摇摇头,转身之后这邻居到处讲母亲缺德,不给大伯饭吃。我问母亲:“像大伯这样的脾气,换作在我们大湾庄的第二户人家,是否能有我们这样包容大伯?很多人自己都是恶贯满盈,还对别人品头论足!”有邻居家孩子,父母有点弱智,村庄里人见人欺,有次偷我家茶叶,母亲发现时都有半尼龙口袋。换作别人早就甩他耳光,母亲看见没有制止当作没有发生一样,知道他家不容易。当时我家困难,母亲始终坚持行善,这家邻居经常来我家借油借盐,只要母亲有从不拒绝,因为庄里人不借给他。有次开塘放水逮鱼,恶狠的邻居抓很多,他家敢怒不敢言,我那时还是小孩,就逮住两小条,他立马呵斥制止!事后母亲告诉我:“人都是老太太吃柿子~~~先将软的捏。在无权无势有德的人身上找缺点,在有权有势无德的人身上找优点。”莫言小说里的话,母亲比莫言讲的还早!母亲教育我们,以后无论身居何位,不要仗势欺人!能帮人一把就帮一把,不要落井下石。
逢年过节家里祭祀父亲,老年人讲当纸灰飘然起来的时候,那是亡人的灵魂归家了。母亲这时抱怨父亲:你就这样走了,家都不要呢!”刚开始我弟兄俩不知道什么叫伤心,后来遭受别人欺负时,需要别人帮助一把的时,没有人能及时出来帮我们就更加思念父亲。看飘然的纸灰,我们娘三个都无言相对,这是父亲回来了,心里充满忧伤伴随着我们童年。母亲没有文化,总是讲故事教育我们,大年三十晚上,我和弟弟陪母亲围在火塘烤火,母亲讲的三个故事记忆犹新。民国时期长山嘴庄有弟兄俩,老大有一个儿子,老二有八个儿子。兄弟俩每次吵架老二发狠:“我把你儿子杀掉,叫你断子绝孙!”没想老二的儿子隔几年死一个,到最后一个不剩。母亲教育我们:“人千万不能讲过头的话,明天谁都不知道。”
某村某人经常调侃:“我们村出生的孩子,瞎子、跛子、缺胳膊、歪鼻子都有呢,就差缺嘴巴的!”结果他自己的孩子出生就是兔儿嘴。母亲告戒我们:“人处于落难中,不要去嘲笑别人,笑人笑己。”有个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晚娘总是想除掉大儿子,好让自己的孩子独霸财产便生一计,叫兄弟俩到深山里开荒种芝麻,谁的芝麻先发芽谁先回来。晚娘暗里把大儿子的芝麻种子炒一炒。走到半路小儿子见到哥哥的芝麻种子又大又饱满,于是就提议跟哥哥换,忠厚老实的哥哥就答应了,种的芝麻先发芽就先回来。晚娘见自己的儿子永没回来郁闷而死化作错错鸟,每当芝麻发芽时节夜里拼命狂叫:“我儿死错呢!我儿死错呢!”声音凄惨,令人毛骨悚然。母亲告戒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害己!”
母亲在最后的岁月里我陪她住院,母亲跟我讲了很多,特别是我的小叔,母亲一再关照:“我走后家里最亲的人就是你这一个叔子,他是个糊涂人,不要跟他计较,一定要善待他。”以前我恨母亲的为人处事,自己都缺乏还去照顾别人,事后被人轻看:“自己屁股眼淌鲜血,给别人诊痔疮!”现在我因信耶稣的缘故,帮助穷人等于借钱给上帝。我经常围着火炉跟我的爱人讲母亲的故事,母亲的爱我又教会了她。愿母亲这样的精气神在这个家传扬,爱是永不止息!
汪春来
上海沐恩轩
202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