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大槐树传说
作者:孙祥庚
在夏津县城,有一条远近闻名的街道——大槐树街,它居于县城中心,是一条有名的商品街。说起县城古老的大槐树,几乎所有的夏津人都知道。虽然它现在早已经消失了,淡出人们视线许久,但它仍活在许多人的记忆里……
窦建德鞠躬参拜槐树王
老辈人都知道夏津县城老县衙附近的街上有一株大槐树,据说有八百多年了,人称“唐槐”,又叫它“槐抱子”,槐树的树皮大部分已经枯死了,只有少部分相连,树干顶端上依然倔强地挺着几个枝杈吐着新叶;最神奇的的是在枯死的树洞中又生出了一棵新的槐树,而且生长的枝繁叶茂,这就是“槐抱子”说法的来历。
关于大槐树,有一个神奇的传说:隋朝末年,窦建德曾在河北一带起兵反隋,自立为王,人称“窦王”。他带领起义军在鄃县(现在夏津县)附近打了好几个胜仗,非常高兴,下令犒赏三军。窦建德来到鄃县的县衙,阔步走进去商量犒军的事。手下人把他骑乘的乌骓马拴在大槐树一个突出来的树根上。刚拴好,那匹马就四蹄乱蹬,昂首嘶鸣,唬的一干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嘈杂声惊动了窦建德,窦王出来看了看,捋着胡须说:“看来是我失礼了,这棵老槐树有了灵性,它不想让这匹马打扰它。”于是他恭恭敬敬地向大槐树鞠了三个躬。说也奇怪,窦王鞠躬后乌骓马变得温顺起来,再也咆哮了。窦王骑上乌骓马领着人浩浩荡荡奔向鄃县西北的“点将台”(现夏津森林公园点将台),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和犒军活动。
大槐树秋旱显灵降透雨
听爷爷说过,他小时候还曾亲眼见到过这株大槐树,而且在大槐树的树洞里玩耍过呢!当时的树干特别粗壮,足足有十多个人才能合抱过来,由于年代古老的原因,树干只剩下半边树皮,呈半弧形状。树干空腐,中间枯烂形成一个大洞,树洞里很宽敞,也很凉爽,最妙的是树洞里长出一棵新槐树,从老树洞里穿了出去。有一个老气横秋的枝杈几乎低垂到地上,用一块大石条支撑着,远望去,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柱着拐杖。
在夏津人眼里,老槐树是有灵性的。一位老人曾告诉我:解放前的一个秋天赶上大旱,两个月没见一滴雨,青苗晒得半死不活。大家急得直跺脚,村长和族长带领全村老少爷们在老槐树下摆香案上了“大供”,跪着乞雨,半天工夫天空真飘来乌云,下了一场透雨。于是,人们都说槐树精显灵了,要是遇到难事就在大槐树下烧纸、点香,得偿所愿后还会在大槐树枝上挂上红布条还愿。大槐树身上、树枝上红绸飘飘,成为当地一大风景。
大槐树幼苗还魂续生机
生产队那会儿,大槐树街道隶属于西关大队,也是西关村民的骄傲。树下是全村最热闹的天地,大家都爱聚在这里。男人们打牌下棋,女人们纳鞋底,社员开会,说书唱戏放电影。孩子们在树上撸过槐花,掏过鸟窝。玩得最多的是推铁环、打陀螺、滚玻璃球和跳房子的游戏。有时捉迷藏,有的孩子躲大槐树的树洞里,弄得浑身泥土草屑,捂得满头大汗。
后来,大槐树完全枯死了,人们只得把大槐树移走了,在原址上留下了巨大的坑,人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坑填平。槐树虽死,但人们认为它的魂还存在。当人们在大槐树街上盖门头房时,都回躲开大槐树原址,唯恐冒犯了大槐树魂灵,所以在大槐树街形成了一道别致的景观:笔直的街道上突然出现一大凹进去的地方,人们来到这里,都会毕恭毕敬的走过。
人们依然忘不了原来的那棵大槐树,把那条街道称为大槐树街,为纪念寄托对大槐树的怀念,人们在原址附近又用大槐树枝的根须培育了一株小槐,现在小槐树也已长成了合抱粗的槐树。庞大的树干支撑着巨大的绿色树冠,每年春天它都会发出新芽,增添新枝新叶,潇洒飘逸,像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这也算是大槐树生命的延续吧。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