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在天河潭
文/ 刘文波
天河潭,原名天生桥,芦荻河经暗湖形成竖井深潭,天生石桥横跨壁立的两山之间,过桥洞的河水,从天而降,涛声轰鸣,飞珠溅玉,形成一泓深潭,潭水穿过天生石桥流出,而得名“天河潭”。
风光秀丽的天河潭,属于典型深层碳酸岩裸露地块,褶绉频繁,断裂交错,具有河谷曲拐、沟壑险峻的地貌特征。天河潭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洞行山空,空山闻涛声,碧潭衍飞瀑,有贵州山水浓缩盆景的美誉,被誉为“黔中一绝”。
在天河潭南北两岸,悬崖奇峰之巅架有一条钢绳索道,游人乘索道穿梭于蓝天白云之间,临空俯瞰天河潭全貌,领略悬空飞驰的刺激和美感,令人心旷神悦,拍手称绝,被称为“黔中第一溜”。
进入景区,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二百一十米宽的钙化滩瀑布,也是国内最宽的钙化滩瀑布。此时正值水大,钙化滩瀑布犹如脱缰野马一般轰鸣直下,势不可挡,在冲坑溶潭下溅起层层水花,荡起漫天的水雾,甚为壮观。据介绍秋冬水枯时,钙化滩瀑布顶端挂满了下滴的水帘,如丝如绺,在微风的吹拂下,飘逸飞舞,扬扬洒洒,好似天女散花一般的美丽。
钙化滩瀑布下游的一段河谷,就是著名的香粑沟,景色十分的秀丽。钙化滩瀑布飞泻而下,经过天长日久的冲刷和浸蚀,使香粑沟河谷忽而迁回婉转,忽而奔腾跳跃,形成了许多星罗棋布奇型怪状的石灰溶岩洞,造就了如关水、浣沙洲、绾髻园、仙女出浴等优美的景点。独特的香粑车、水车、水碾、水磨点缀在香粑沟四周,古香古色,充满着神奇的韵味,成为了天河潭古老文化的代表之作。
紧连着钙化滩的卧龙湖,湖面清澈,碧波微绉,随着清风的轻荡,激起阵阵波澜,湖光山色十分的迷人。百步石桥如长长的龙脊浮现在湖中,好如一条巨龙在水中忽隐忽现,激起了游人无限的遐想。卧龙湖岸边桃红柳绿,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在四周秀丽山色的陪衬下,游人好似进入美如仙境的世外桃源。
景色独特的龙潭洞,是天河潭最美丽的地方,由水洞和旱洞组成,令游人称绝。龙潭洞因河水长期被阻塞,产生旋回流,经过长期的冲刷和浸蚀作用,构成了“腹中天地阔”的庞大的地下景观,形成了地下天楼、天桥楼、鹊巢楼、月牙楼、海螺宫、潮夕潭、木鱼潭等迷人的景色。
绿水深透的水洞,长约一公里,最宽处八十多米,最窄处仅二十米,洞顶最高处五十余米,暗河水深处二十一米,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林立,造型各异,游人可以乘船游览观赏水洞的胜景。
景色独特的旱洞,分为三层,曲长二公里多。旱洞内有一座天然石桥奈何桥,直立地巧架于洞里两座悬崖之间,非常的神奇。奈何桥下面有深不可测的阴潭,甚显鬼斧神工,令人叫绝。旱洞内遍布着玲珑剔透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惟妙惟肖,让游人眼花缭乱。旱洞内还有新奇时尚的时空隧道,五彩缤纷,霞光四溢,令人着迷,游人游兴大增。
接着乘坐快艇,遨游在两岸修竹婆娑的长河里,沿途观赏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欣赏牛羊点缀的沟坡,牧童放歌的田野,远望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在田间劳动的场景,这是游览天河潭收获的另一种乐趣。极度疲劳的体力能够得到适度的放松,也是一种舒适的享受。
黄昏将临,在天河潭附近的村寨就餐农家乐,又另有一番风味。古色古香的农家小园,用青石板建造,极富民族风情,呈现出一幅的靓丽风景。风味独特的农家菜,十分的可口,是城里不能吃到的。几位身着民族服饰的年轻姑娘,手里端着盛满清香米酒的酒杯,唱着欢快的迎宾曲来敬酒,会让客人乐不思蜀。
天河潭的幽,在仙山秀水,幽潭天桥中蕴藏。

作家简介:
刘文波,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桂花树》、《记忆中的美丽》、《诗笺上的秋色》三部散文集,诗集《楠木诗韵》,小说集《黔中汉子》五部文学作品。
散文代表作入编《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作品全集》,获特等奖;诗词代表作入编《中国当代文艺名家名作年鉴》,获特等奖。
第三届、第六届、第七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获一等奖、最佳散文奖;第五届、第六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获一等奖;第二届、第三届“琅琊杯”当代诗书画家精英赛获一等奖;第三届“新时代”全国诗书画印联赛获金奖;第二届“中华杯”全国文学创作大赛获一等奖;以及其他全国性大赛获二等奖、三等奖若干次。
荣获“中外诗歌散文精英人物”,“当代百强华语诗人”称号,被录入中华名人榜。荣获2018年全国诗书画先进人物称号,2019年中外诗歌散文领军人物称号,被授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文艺先进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