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民中篇小说《相约来生》:别致的比喻,打造出独特的语言世界
文/黄雪梅
前段,在自媒体今日头条----天空有梦365,连载了渭南籍知名作家王华民的27集乡村爱情小说《相约来生》,在连载开始不久,我就自觉提出,连载结束,我来给这小说写评论。前天,小说27集发布,算正式告罄。
朋友说过我,是挑刺冠军,什么东西,我都爱挑个字,包括街道的广告牌,我都看得格外仔细。我向来几乎没有写过小说评论,因为我总是不自觉的嫌这嫌那。嫌小说写的太长,嫌文字晦涩,嫌情节难料,嫌营养太差,所以很难看完稍微长点的小说。但是,王华民所作中篇小说 《相约来生》我不但看完了,而且像是观赏一部电影样,兴致勃勃地看完了,并且给几个朋友仔细地讲了这部小说的相关情节。
小说有些读《白鹿原》的感觉,主要人物跨度一生一世。写到了1948年出生的两个年轻人,从出生开始,经历苦难、磨难、艰辛的生活,在成分论的社会背景下,为了对方的前途,被迫分开,到最后的晚年,又相约来生的爱情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纯真的爱情观、道德观、价值观。作品如今读来,可以是年轻一代人生活学习的郑重参考。
人,难得是对生活的选择。人性的趋利避害,在两个年轻人身上荡然无存,他们设身处地,互为对方着想,珍藏着美好的感情,度过一生了的凄苦岁月。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求学换亲、结婚生子、互帮互助、相扶相携,继而最后约定来生。生活的艰难,现实的冷酷,社会的特殊时期,黑五类、反革命、四清运动、平反,在这部小说里,就像是一个隧道,令我们穿越到那个困难又三观极其正确的年代,感受一代人的生命悲欢,领悟生活的酸甜苦辣。
阅读这部小说,就好像展开了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不自觉的沉醉其中,又好像打开了历史书页,看到了上辈的亲人,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而又理性的抉择。更好像给学习写作的人,教会另外一种写作模式,那就是:打造独特的语言世界。
要说写作,每个人的写作模式和优势各不相同。这与经历、文化、天赋、后天努力均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王华民,上世纪40年代出生。老三届学生,固市中学高六八级二班。这一代人,受文化大革命影响,他们无比惋惜的和大学擦肩而过。好多人,为了圆当初的大学梦,报班。进修。他有幸很早进入机关工作后,全靠自学不辍,坚持笔耕,目前,写了对联,诗词、小说、诗歌、散文等40多万字。多家知名平台发表。而我最看好就是他的小说。而小说里面最看好的就是他的比喻。
金句摘选如下:
1、有道是世事难料,半年以后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的四清运动在他们那个县轰轰烈烈地全面铺开了。在给民主革命补课的思想指导下,补划了相当数量的地主富农,馨茹家不幸也在其中。她爷爷被戴上地主分子帽子,她爸爸杨文忠也被定为四不清干部。真像是从珠穆朗玛峰一下子跌落到吐鲁番盆地,起了地覆天翻地巨大变化。
2、过去像癞皮狗一样死粘着他们家,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的汪为仁,摇身一变反而成了批斗爷爷爸爸的急先锋,发言时慷慨激昂,假惺惺地声泪俱下,好像受尽他们的压榨欺凌,有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似的。
3、过去自己是村党支部书记的女儿,人们像公主一样地宠着,想方设法和自己接近。现在却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由白雪公主变成了丑小鸭,被社会所不齿,遭世俗所白眼,周围的人像毒蛇猛兽一样地躲避唯恐不及。
4 、那成人好事的月下老人也趋炎附势瞅红灭黑,从来没有向她抛过红绳,她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没有谁向桃园来问津。一任桃夭竞放,连只蜜蜂也没飞来。
5、电影散场后,馨茹独自回家,长毛像鬼魂一样紧随其后。走到长了一人多高的玉米地边,长毛贼眉鼠眼,看看前后无人,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扑了上去,强拉硬扯,要往玉米地里钻。
6、不远的路边有一座年代久远的龙王庙,他俩刚一踏进庙门,铜钱大的雨点便像瓢泼一样泄了下来。
7、稍时功夫,地上就积了几寸深的雨水,犹如谁把银河戳了的大窟窿,奔腾的河水汹涌而下。
8、阴雨天黑得早,眼前的景物慢慢地模糊了。那雨却像惹不起的泼妇,发起疯来简直没有个肠子头。庙门有的雨水像条小河,哗里哗啦地流个不停。
在我看来,中篇小说《相约来生》,也许是王华民下功夫最足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里,他对家乡的文化和历史、风俗做了较为深入的开掘,我在小说里,看到了他深沉的乡土情怀。这种乡土情怀,不是教科书培育出来的,而是向生活学习的结果。是从人性的本质角度去观察世俗民生。他的文学空间不仅非常大,而且也是开放的。只要他还愿意写,完全可以无限的扩张。在他独特的比喻写作下,进而构建更多的文学世界。

黄雪梅,自幼爱好文学,1986年开始在全国各媒体发表作品,创作各类文体作品百余篇<幅>,作品《享受孤独》被名人书籍收录。2006年至2019年底,担任陕西广播电视报某版面编辑及采编工作,现为《渭南文坛》特约作者、陕西丈八文化馆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