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读者评论之一||解密70年中国工业与劳模们的旷世恋情
文/文吉君

编者按:
著名作家、金牌编剧陈玉福先生的长篇小说《劳模》出版后,收到了不少读者朋友的评论文章。尤其是吉林网友吉君,读的认真,评论写的也情真意切。他说:“刚读这部小说时,我不以为然,以为是抗战题材的小说。看到后来才知道,作家基本上一笔带过了抗战,是想说明中国的工业是从日本占领时期就开始了。
接下来,70年之久的中国工业发展之路和章小凤儿子、孙子一家三代劳模的旷世恋情也开始了。可以这么说,我已经完完全全被这部150万字的长篇巨著吸引了。读这部大作时有一个总的感觉,那就是八个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为了把这部作品和吉君的读书心得推荐给朋友们,征得双方的同意后,转发如下,以飨读者诸君。
一、狂热年代下的牺牲品一开始我只是想都这部书,没有准备写读书笔记的欲望,但我读到第66、67节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随决定把我的读书心得写下来,和朋友们共享。文化大革命,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这些80后根本不知道那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感谢作家为我们真实的还原了那个特殊的年代,让作为80后的我们带着那个年代的故事,去重新审视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由此可见,这就不是一部普通的长篇小说了。为了创作这部顶天立地的大作品,作家到东北工业基地考察了整整五年,为我们还原了当时的现实。在此基础上,作家又通过巧妙的构思,向我们讲述了一部中国工业的发展史和一系列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现在,我有些着急。我想知道,在东北60年的工业发展历程中,这一大家子人的命运会走向何处?在我今天读的章节里,市长路一辛也成为了那个特殊时代下的牺牲品。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我想,这或许就是对文化大革命时期“造反精神”的概括,而成千上万的红卫兵们,则稀里糊涂的成为了向“走资派”夺权的工具。当作家写到那个万恶可憎的孙大峰时,我不得不感叹作家把这个人物塑造的十分成功。只要他一出场,我就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他把脚翘到办公桌上,手拿鸡腿,大吃大喝的样子。这是一个奸诈的小人,也是那个时代官场上的一个小爬虫。我想读到这里的朋友们,一定和我一样,多么渴望这个孙胖子得到应有的下场啊!章小凤之所以在文化大革命中没有受到冲击,是因为毛主席当年给她送过一支电焊枪和一个悍帽。正是毛主席他老人家送给以章小凤为首的东北产业工人的这两件礼物,成了章小凤的保命符。试想一下,如果章小凤没有这个保命符,她肯定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公报私仇的孙大峰给斗死了。我喜欢这个特定时段的历史,也喜欢这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我期待着陈老师新的精彩。

二、岁月抹不掉的爱恋有人说,伟大的爱,是能够经得起平淡的流年。你的爱有多长久,对你爱的人你就能有多长久。我想,章小凤对骆子的爱就是如此吧。她昏迷多日,从她一睁眼就叫骆子哥此举不难看出,岁月并没有带走她对骆子的爱。在这部作品里,章小凤是个伟大的女人。试着想想,她每天既要看着心爱的骆子在眼前晃来晃去,又要和不爱的丈夫郝一湖共枕同眠,这将是何等的痛苦?所以,她把那份深情埋在了无人能识的角落,用拼命工作来掩盖不能嫁给心爱之人的痛苦。她不工作又能怎么办呢,只有累的筋疲力尽她才能够没有力气去想着心爱的骆子哥吧。可是她毕竟只是个女人,并不是铁打的,拼命工作的后果就是身体所有的零件都坏掉了,读到她得了那么多种病时,我想读者朋友们一定和我一样心里隐隐作痛。但是换而言之,她也是幸福的,因为她嫁给了一个好丈夫,并享受到了家庭和婚姻的温暖。在今天这章里(第68节),郝一湖对生病的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这个敦厚善良的男人,像一棵大树一样,一直守护在小凤的身边,默默的用他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妻子。他虽不伟岸,但是他的无私却让人觉得无比温暖。对于妻子心里爱着别人,他明明知道,却和妻子一样用心照顾着疯了的骆子。对于不是自己的那两个孩子,他们用心栽培用心呵护。这对伟大的夫妻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演绎着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我特别想知道,章小凤的心底,面对丈夫十年如一日的深情,郝一湖又是怎样的情感呢?转眼间,孩子们都长大了,不曾想的是亭花居然爱上了自己的哥哥,她如当年的小凤一样执着。看到这里我特别着急,下一代的爱情到底会如何呢?他们每个人的命运又会如何呢?亭花如果和哥哥一起下乡了,建华又该如何面对妹妹的爱呢?我期待下文的精彩。

作者简介:

吉君,女,辽宁省沈阳市人,自由撰稿人。

(西部人文学编辑部)
“都市头条”以推出名家新作,培养文学新人,传播先进文化,歌颂西部人精神为宗旨,向头条选送的是《西部人文学》、1号文化总网最优秀文章。
《西部人文学》武威头条编辑部
主编:杨成名
副主编:无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