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1日,著名演员、越剧表演艺术家何赛飞在综艺节目《戏聚高平•擂响中华——中国梆子大会》比赛现场怒批行业乱象的一段视频,冲上微博热搜,一石激起千层浪。
现场情况是这样的,来自山西吕梁名叫张军波的晋剧演员表演了一出《清风亭》,其出色的演技和唱功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片叫好声。但主持人讲述他的状况时,却一度眼含热泪,称他被省团看中,来到太原,每月工资只有1500元,三年了依然是个临时工,妻子和3个孩子还留在老家,有时一个月才能回去一次,演戏之余他跑网约车、送外卖补贴家用,39度高烧打着点滴还在舞台上坚持表演。张军波的状况让现场观众唏嘘不已,他为戏曲而努力坚守的状态更让坐在评委席的何赛飞听后动情不已,何赛飞哽咽发声、痛批行业现状:“这样的艺术家不保护,不给予基本生存,给谁?!”她泪流不止、嘶哑着嗓子说:“你说为事业,为中国戏曲建设,哪有这么多高尚的想法,他就是爱好,他喜欢,他从骨子里喜欢……振兴戏曲真的不是喊的,他就是艺术家!……你们口口声声梅花奖、文华奖,几百万几千万花那么多钱排一台戏,得了奖之后放在仓库里,老百姓也看不到,戏呢?钱呢?到哪里去了?”
这一连声的灵魂拷问让在场观众掌声雷动,也让所有看到视频的人为之惊叹!在戏曲界深受听众喜爱的何赛飞,在影视界做出卓越贡献的何赛飞,为什么会如此激动以至于为一个陌生的参赛演员泪奔?或许是因为,戏曲也曾是她心里的一个痛。
在她十六岁的时候,越剧电影《红楼梦》、《碧玉簪》在农村放映,何赛飞看完后常回家给父亲学上几段,原本做文化工作的父亲看到她乐感挺不错就支持她去报考越剧团。1982年,19岁的何赛飞考入浙江岱山越剧团,1983年调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1985年何赛飞从浙江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毕业。1986年导演谢铁骊启动电影《红楼梦》,共六部八集的电影拍摄历时3年,招入了越剧、京剧、吕剧等不同剧种的演员,何赛飞便是其中之一。片中她饰演妙玉,这是她走上银幕的开始。
1994年何赛飞拍摄了李少红执导的电影《红粉》和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风月》。1995年她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1996年她凭借在《敌后武工队》中的表演获得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2001年,在郭宝昌导演的电视剧《大宅门》中饰演名妓杨九红,凭借在这部电视剧中的表现,何赛飞获得中央电视台美菱杯“观众最喜爱的十佳女演员奖”。

尽管在影视界已经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何赛飞仍然没有忘记最初让她心动的越剧,还会时不时在戏剧舞台上亮相。2017年1月27日,她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戏曲《薪火相传》(天上掉下个林妹妹),2023年1月,参加2023百花迎春,表演黄梅戏《女驸马》。可以说,三十多年来她始终没有离开过越剧,只要有机会,她就会为喜爱的越剧表演付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正是因为她努力过经历过所以才知道这种坚守和传承有多么难,不是只靠口号和喊话能做到的。所以,当她听到了张军波的遭遇才会激起了情感的共鸣以至于泪流满面。
一位在基层工作的戏剧演员,一位真正喜爱戏剧的演员,张军波,竟然仅仅依靠月薪1500元来支撑着他的梦想,他打工挣钱,他与家人分离,他带病演出,即使是一个人也要勇敢向前站到比赛场上,即使面对不公正待遇也不放弃能上台演出的机会,这是多么难的坚守! 在那么多人选择去佛寺净地逃避生存压力的今天,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份纯粹的执着和热爱。
让何塞飞如此激愤的,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形式主义的热爱,是几百万几千万的资金投入拿到奖项算给了众人一个交代然后压之箱底的空头热爱。人民文艺为人民,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要归于生活,文艺的繁荣永远要依靠百姓的口碑倾听百姓的心声,而不是让那些不懂文艺又有着“去留大权”的人去把控和操纵。
张军波在个人社交媒体发文感谢何赛飞老师,他表示:“感谢她(何赛飞)为戏曲发声,感谢白燕升老师搭建的平台,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的心情……只希望年轻演员以后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继续坚持自己事业,只要坚持总会看到光明。这样的舞台需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我在这种困难中都还在继续坚持,你们怕啥,加油吧。”
山间鸣鼓必有回响,相信何赛飞激起的千层浪必会掀起更高的浪头,在文艺复兴的路上,每个人都是践行者。
文字:姬静
本期责任编辑:李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