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聚会感怀
(扶师84届二一班)
文/李德强
扶师一别四十冬,
今日聚会喜相逢。
心情激动难表达,
老泪纵横似泉涌。
光阴如白驹过隙,毕业之后,一晃四十载;
日月如梭又似箭,今日相聚,已近古稀年。
我们扶师84届同学是特殊的一届学员,是特定环境下的中等师范生。我们不属于推荐生,我们不属于普招生,而是民师出身的成教生,带职进修生。入学之前我们的年龄大多已经30岁左右,属于50后或60后的一代人。在本地任民师期间,大都已经是中小学校长,业务主任,斑主任,或学科带人,或至少五年以上教龄的一线教师。
通过民师招教的形式,我们考入扶沟师范学校。两年的正规师范学习和研修,使我们在原来基础上,能力和学识及眼界都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使我们教学管理更有经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育理念更加先进;教学业务更加胜任。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和学识皆都得以增强,实力更加雄厚,修养更加高深。
由此,毕业后我们再次回到教育战线,每个人都做出了应有的更加显著的令人点赞的贡献。我们为社会培养出了有用人才万万千千。可谓桃李满天下,栋梁数不清。也可说我们这代人皆是出类拔萃之人才;教育教学之功臣,社会认可的最可尊重的人。
我们这代人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证明了我们对教育的忠诚和热爱,我们这代人以卓越的贡献证明了我们的人生价值和观念。
(荣获国家,省市县模范教师荣誉称号者比比皆是,成为县乡镇优秀教育领导者多如繁星。)
自誇一点:是我们这代民师出身的"土八路”,撑起七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教育大厦,我们为中国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为中国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无愧于这个时代,我们无愧于当今社会,我们无愧于党和国家寄于的厚望。我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艰苦奋斗,勇于担当,不负韶华,踔力前行。沤心沥血,拼搏上向,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完成了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受到了家长的尊重,受到了学生的拥戴。我们引以为豪。值得骄傲!
我们成就了教育,教育也成就我们。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辉煌人生!
(出于时代的需求或个人志向,转行到行政,企业的同学,工作成绩更为出色,为社会贡献更大。我们应为这部分同学表示祝贺和庆功。)
再回首,忆当年。同学们同吃一锅饭,同饮一桶水,同住大懒铺,同窗共学习的情景,记忆犹新,令人难忘。若能返老还童,我们情愿永远定格在那个美好的学习环境。
课外之余,我们自由活动,快乐聊天。畅想未来,规划前程。谈古论今,指点江山。恍若昨天,谁不倾情!若青春可再,真想回到那个当年岁月,永久停留在那种激情无限的生活之中。
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亲如兄弟姐妹,建立起了同学间的厚谊深情。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现如今,同学们都已功成身退,完成了教育教学这一光荣使命。解甲归田,马放南山。我们退休多年,闲赋在家,贻养天年。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也是退休后生活的一种幸福晚景。
奈何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憐白发生。这才想起来我们都老了。老是真老了,相互看看两鬓斑白,,发如银丝,光头禿顶。折皱满脸,宛若树皮。老眼昏花,动作迟缓。真个是:朝如青丝暮成雪。昨天靓男倩女,今日老朽翁妪。
老归老了,可情感日愈俱增,深厚的同窗之谊,难忘的同学之情,总是萦绕在我们每个同学的心中,做梦时多次返回校园,思念时不由得老泪纵横。
何时能团聚,何时再相逢?令人缺憾!
是啊!同学们毕业分手后,各奔东西,各司其职,忙于事业,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忙于家庭,再也没有见面机会,或很少见面。此实属憾事一件,人生未了之情。
今日终于团聚了,聚会弥补了同学们多年来的缺憾。相见实现了同学们多年来的夙愿。
筹备会决定:从今年起,扶师84级二一班的同学聚会每年一次,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永远!
在难得一聚的聚会现场,同学们尽情的欢笑,尽情的畅谈,尽情的交流,尽情的狂欢。共同回忆当年的美好,共同回忆当年的快乐。共同回忆当年的友谊,共同回忆当年的情缘,共同回忆当年的滴滴点点。
哪怕回忆到一个滑稽场景,同学们都发表感言,激动不已。感觉值得怀念。哪怕回忆到一次有趣笑话,同学们都笑语欢声,打浑趣谈,感觉值得纪念。哪怕回忆到一次夜场电影,同学们都兴奋不已,讲述情节,感觉值得一谈。
………
宴会开始,同学们共同举杯:热烈庆祝这一欢快乐喜庆时刻!
频频劝酒,热烈庆祝四十年來第一次相聚团圆!
宴会结束,同学们互增礼物,送行之时,相互祝福!不舍之情,难以言表。
有诗贊曰:
同窗之谊深如海,
同学之情重似山。
一日同学百世修,
亲如手足缘于天。
(由于种种原因,情况特殊的同学会有缺席者,今天我们在场的同学,没忘他(她)们。也都在为特殊情况未到现场同学共同祝福:祝他(她)们家庭幸福,身心健康,老有所乐,万事胜意。
同时希望今年因情况特殊而未到达现场的同学们,下次能够如期赴约,参加聚会,共同欢聚一堂。)
同学大聚会,
遂了平生愿。
今后常坚持,
一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