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街头看擦鞋
刘多魁
退休以后,闲着无事,养成了一种在街头看擦皮鞋的怪癖。老伴笑我是为了看女人的脚上世界,其实我留意的是擦皮鞋这门街头糊口的手艺。
为看擦皮鞋,我常在银行大厦旁驻足。在坐成一排的擦鞋摊主中,一个年轻的哑巴格外引人注目。他虽不能用言语招揽顾客,但由于擦鞋手艺怪异,特别逗顾客的生意。本来擦皮鞋凭手腕和臂力已经足够,但哑巴却倾全身之力,扭胯摆臀,仿佛在跳一种富有创意的“迪斯科”。他那饱经街头风霜的脸上,看不出生存的无奈,看到的只是擦皮鞋也疯狂的快活劲儿。我想哑巴的体力并没有徒然消耗,这种被称为“黑色幽默”的苦中取乐,常引起路人围观,给他带来好的生意。
哑巴擦皮鞋,还有超常之举。每当皮鞋擦到最后,他总将一条腿跪下,在顾客的皮鞋上轻轻呵气,呵气以后,又细细地擦拭一番。一双皮鞋在他手中好像被视为宝物,摩挲再三,呵护着,爱不释手。我常常带着异样的心情,凝神注视哑巴跪地擦鞋。看来,这种只有星级宾馆才有的“跪式服务”,在街头也颇受顾客上帝的欢迎。
但恕老夫直言,哑巴擦皮鞋并没有艺高一筹,那只是一种取悦顾客的聪明作态而已。皮鞋真正擦得好的是一位容貌端庄、衣着整洁的中年妇人。她擦皮鞋刻板规矩,不带半点花哨。但洗、刷、擦、揉的每一道手脚又十分轻柔、细致。她不但擦皮鞋的手艺很高,而且对皮革质量的鉴别力很强。有一次,一个染着红发、臀部紧包超短皮裙的年轻女郎来擦皮鞋,妇人一看姑娘脚上那双很酷的“高档”皮鞋,便告诉她,这样的鞋不需擦油,只要回家用清水洗洗就行。面对假冒商品如潮的市场,像这样年纪轻轻,在自己身上花的心思太多的姑娘,往往在穿着上容易上当。我问擦皮鞋的嫂子,为什么对皮革这么内行。她告诉我,她曾学过皮革专业,是个下岗职工。我建议她印个制革工艺师的名片带上,生意可能更好。她苦涩地笑答:“擦皮鞋不要金字招牌。”
听说我也想擦皮鞋糊口,那个下岗擦鞋的嫂子笑问:“你敢闻鞋内脚缝中透出来的气味?”我知道,在美丽清洁的大街上,虽然一双双沾满污渍的皮鞋已很难见到,但不少人在漂亮的皮鞋中是一双臭脚,甚至有些青年只穿皮鞋,不穿袜子。但我说:“脚臭不怕,只要职业不臭就行。”妇人深表领悟地说:“你说的也是。”
我真有上街擦皮鞋的念头。我把这个想法告诉老伴,她极力反对,认为是做有失身份的不当的事。我生气地说:“耶稣也帮人洗脚,擦皮鞋有什么下贱?”她瞟了一眼满墙角的鞋子,带着居心叵测的微笑说:“那你得先在家里练练内功,把那堆鞋子擦擦!”这一“将”, 并没叫我哭笑不得,街头看擦鞋早已让我思想发生变化,手艺上也自信有两把刷子,于是便立马系上围巾,拿个小板凳在阳台坐下,摆开架势,一个下午,便将一家人的大小鞋子擦洗干净了,自然得到了老伴的表扬。从此,我成了家里擦鞋的一把好手。若不是年纪太老,又有几个退休养老金,我还真想上街擦鞋,挣几个小菜钱。但要出去做点事,需下大的决心,这个想法只能保留在脑子中了。(2023.5.21)

作者简介:刘多魁,湖南省邵阳市人。1964年从湖南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后,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教育系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几十年。首届湖南省收藏家(2004)。
推荐阅读:
点击链接-刘多魁作品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