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 如 骨 肉
文/穆孟田
一九四四年,(康德十年)母亲结束了她二十三年的城市生活,经人介绍与父亲重组家庭,从原四平街(今四平市)来到了原吉林省怀德县(现公主岭市)广宁村孙家围子屯。
父母原本都是河北省人,父亲在东北人孤姓孤,母亲在关外也举目无亲。为了能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个靠山并站稳脚跟,母亲就认了屯子里最有智慧、最有威望的人做为干佬。母亲的干佬叫王金,是个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人。家里家外都说得算,私官两面大事小情都能摆平;母亲的干妈王宋氏,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她有个小叔子,即我的二姥爷王玉,老伴儿去世后,再没办人,也没留后,和姥爷、姥娘一起生活。二姥爷的人品虽然很好,但脾气特别大。过年放爆竹第一个没响,他就把剩下的爆竹全都放入炕洞子里点着了;自己搂的柴禾,就因为生产队的拉柴禾车晚来一会儿,二姥爷就把柴禾在山上放荒了。就这样脾气大的人,姥娘都能包容和谦让……街坊邻居没有不说姥娘好的。
姥爷、姥娘对我的母亲非常好,视如己出,亲如骨肉,母亲没少得到他们的照顾。姥爷、姥娘对我父亲也好,关心备至,爱护如珍。
一九四五年七月中旬,父亲被日本鬼子抓了劳工,在村里训练。母亲找到了她的干佬即我姥爷商量咋办?姥爷同情我父亲拖家带口,恐怕遇到预想不到的闪失,就毫不犹豫地跟我母亲说:“雇你大舅替换吧。”母亲的大舅宋有,即姥娘的亲娘家哥,没结婚,一个人无牵挂。于是,由我姥爷做主,给宋家两担粮,把我父亲替换回来了。没过一个月,日本鬼子投降了,在我姥爷的说服下,宋家同意返回我家一担粮。尽管如此 ,我的母亲对我的姥爷和大舅姥爷也是无尽的感激。此事也足以说明姥爷和姥娘对我父母是多么的关心了。
姥爷一九六八年就去世了,临终时母亲一直守候在老人家的身旁。姥爷对我母亲好,对我父亲也好,对我们全家都好。我们两家曾住过东西院,姥爷家做什么好吃的了,总打发我的大表弟王永林或大表妹王影给我送上一份。我还清楚地记得,姥爷每次见到我,总是面带微笑,摸着我的头说:“老穆后继有人了。”(过去的老人,女儿出嫁了,就得随夫改姓了。不管你多大岁数,都把夫姓前面加个老字。)当时我不知道姥爷话中的含义,现在想想,姥爷是替我父母老来得子而高兴。(我父亲五十岁那年我才出生)同时,也盼着我快点长大,将来能立起门户,做个孝顺有出息的人。姥爷啊!可惜您去世的早,没能看到外孙子我长大成人……
时光在无情的溜走,缘份在生活中依旧。姥爷、姥娘、老舅虽然都故去多年了,但是,至今我们的亲情尚在,依然如故。相识,是上天的安排;珍惜,是因为今生不会重来。在我看来,人生最不该忘记的是,对你有恩的人。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我跟姥爷的大女儿,我方大姨家的子女们都有来往。大两姨哥方树才、二两姨哥方树青,我们都互相关心和尊重。二两姨嫂子知道我老伴儿严重失眠,白天头脑昏昏沉沉,就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鹅蛋捎到我家来,让我老伴儿补脑。三两姨弟方树春夫妻俩更是认亲,每逢年过节都给我送上小米、小鸡等农村土特产。我两家走动得最勤,因为我大姨一直在他家养老。我大姨年轻时,由于我大姨夫去世的早,只有我大姨领着六个没成家的子女们过,受尽了不少苦头。可我大姨老来得福,儿女们都非常孝顺,在我三两姨弟家,晚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尽享天伦之乐。
大姨整整去世六年了,我十分想念老人家。尽管大姨在世时,我也连续几年给老人家过生日。但是,我还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而老人家倒是很知足。逢人便讲,“我这个外甥,比哪个外甥都好。”
我跟姥爷的孙男弟女也常来常往,尤其跟姥爷的二孙子,我的二表弟王永山,我俩有共同语言。互相想念了,我就去他家住上几天。
二表弟是个孝子,老舅母跟他住在一起,生活起居都由二表弟夫妻管。无论他们咋忙,对老舅母的照顾从来没有一点疏忽。对此,我很受感动,一种敬意油然而生。古人云:“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二表弟王永山孝顺,老舅母的儿媳妇和女婿也孝顺,老舅母的六个子女个个都孝顺。这是老舅母祖上有德,修来的福。也是老舅母对我姥爷、二姥爷、姥娘的一片孝心换来的。
二姥爷很难侍奉,有时候饭菜他认为不可口,就掀桌子;老舅母在生产队干活累了一天了,二姥爷想吃粘糕了,就得马上放下锄头,洗手和面,抓紧给二姥爷做粘糕。对如此挑剔的二姥爷,老舅母从来没给过他小脸子看,也没有一点怨言;姥娘瘫痪多年,卧床不起,老舅母和她的子女们从没嫌弃过,把姥娘照顾得干干净净,得到了屯里人的夸赞。
老舅母今年八十二岁了,看上去身体很是健康。近几年,我总没忘记正月十三给老舅母过生日,以此尽我的一份孝心。老舅母今年过生日更是隆重,亲朋好友来了不少,我们还在一起合了影,老舅母高兴极了。可我万万没想到,老人家农历正月二十九傍晚,却突发心梗去世了。表兄妹们考虑到我也是七十岁的人了,当时没让我知道,而是事后才告诉我的。老舅母的故去,我不敢相信是真的,心情无比悲痛。由此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姥爷、姥娘、二姥爷和老舅。
老舅王洪臣,是一名教员,还当过小学校长,一九八六年英年早逝,姥娘一九八八年寿终正寝,二姥爷也活到八十来岁。我和这些亲人的感情非常深厚,二姥爷那样大的脾气,但是他最听我的话……我们两家的关系是:
没有血缘胜同宗,
亲如骨肉见真情。
杨柳枝头叶翠绿,
青山培植万年松。
生命长河随波流,
珠联璧合天配成。
千般珍惜旧时光,
岁晚情深意更浓。
202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