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紫云英
董振芳


四月,正是家乡紫云英花盛开的季节,和紫云英留个影本来是极简单的一件小事,然而,今年这个愿望却没能实现,因为家乡已见不到紫云英,难免有点遗憾。
紫云英又名红花草、草籽、翘摇、蒺藜子,有些地方直接称其为"肥田草"。而在我们家乡大家都叫它“野鸡林”,可能是因为紫云英又柔又软野鸡喜欢在田里垒窝繁衍后代而得名吧。
紫云英原产于我国,史书对这种生长田间服务于土地的花草记载不多,就连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也找不到写紫云英的。据说直到康熙十八年,由李渔资助刻印的《芥子园画谱》中的“草虫花卉草木书谱”才将紫云英载入其中,称紫云英为“荷花紫草”。清人谭吉璁在《鸳鸯湖棹歌》也就留下了“春来河蚬不论钱,竹扇茶炉载满船。沽得梅花三白酒,轻衫醉卧紫荷田”的诗句,这其中的紫荷写的就是紫云英。
紫云英虽然满身土气进不得大雅之堂,但是,在那没有化肥的年代里,紫云英却是我国淮河以南水稻产区的重要绿肥,它可以为水稻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固氮能力特别强,并且能培养地力,改良土壤,对农业贡献巨大。
紫云英是秋播植物,在我们家乡每年晚稻收割之前十来天,农民们把紫云英种子播撒入水稻丛中,种子便在潮湿的稻田里生根发芽,安家落户。
紫云英生命力强,晚稻成熟时它头上还顶着种子的外壳,就如还没有完全爬出蛋壳的小鸡、小鸭那般娇嫩柔弱,然而这个时候正赶上晚稻开镰收割,它要承受无数农人来来往往的反复踩踏、稻梱子的重压和接踵而来的无数牲畜、家禽日复一日的蹂躏,弄得伤残遍地有的甚至不复存在。但是,灾难过后幸存下来的依然会抖抖身子重新从泥土中挺立起来,在萧瑟的秋风中拼命吸收营养,让自己的根系牢牢扎根于大地,以抗击即将到来的滚滚寒潮。十冬腊月,身子骨已经硬朗的紫云英会安然躺在冰床雪被中入眠,任凭外面朔风怒号、雪花漫天飞舞,它只自顾自地躲在雪被窝里做着春暖花开的美梦。等到春风一吹它又奇迹般的变得生龙活虎,着了魔似的疯狂生长,于是,荒凉了大半年的稻茬田里先是会出现东一堆、西一堆的绿,很快这些绿色就连成一片,犹如一块葱绿色的大地毯铺展在乡野上。而随着这块绿色地毯一天一天的变厚,在人们不经意间,绿毯上就出现了一些紫红色的斑点,好像画师不经意间将紫红色颜料滴落到地毯上。这个样子过不几天,蓄势待放的紫云英会像听到集合号似的争相怒放。紫云英的花朵不大但是很美,它形如秀珍版的荷花,不仅花朵一律朝天而且茎杆中空,每一朵小花都如荷花那般亭亭玉立在绿叶之上。不过紫云英的花瓣又不似荷花那般单薄,它的每一个花瓣都是一朵完整的小花,形如小小的蝴蝶,整个花朵由几个或者是十来个花瓣组成,如同蝴蝶开会那般围成一圈。紫云英的花也不是单纯的红色或者是紫色,它紫里透着红,红里掺着白,远远看去浅红淡紫晶莹剔透。单朵紫云英花开放是毫不打眼的,但是千朵万朵花儿齐放就形成了气势。童年家乡几十亩连片种植的紫云英一旦进入盛花期,铺天盖地的浅红淡紫犹如汹涌澎湃的海洋,浪漫而又迷人的粉紫色波涛把故乡的春天装点得如诗如画,绚丽多彩。
清人朱彝尊在为《鸳鸯湖棹歌注》中是这样描写紫云英的:“草生田中,花开如茵,可坐卧 ,每藉此泥饮”。是的,紫云英花开时节可以任人踩踏、坐卧。紫云英花特别招人喜爱,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一旦路过紫云英花田都会流涟忘返,就连辛勤劳碌的农人,能在紫云英花田旁边稍作休息,也会疲累尽消。我们小时候放学路上或是挖野菜空闲,遇到紫云英花开无论男孩女孩都会扑进花田,采摘那粉紫色的小花编花环、做花冠,或者是恣意地在大花地毯上打滚、嘻闹。紫云英花的清香中带有一丝丝甜味,很是招风引蝶,花开期间,田中彩蝶狂舞,蜜蜂来回奔波採花酿蜜。据说,紫云英花是我国主要蜜源之一,它有清热解毒、祛风明目、补中润燥、消肿利尿等功效。
等到梨花飘零、油菜花渐谢的阳春时节,紫云英就随着农民的犁铧被翻入水田,美丽灿烂的紫云英盛花期还没过就这样融入泥土被沤制成肥料,“化作春泥更护花”,乐于奉献的紫云英用它的生命为农民孕育着另一个丰收的希望。
家乡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见到连片种植的紫云英了,不过零星种植的一直都有,但是现在也很少见了。和乡亲们攀谈时问其原因,他们说,农村人都知道紫云英比化肥好,肥效强无污染,生产的水稻米也好吃,所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大家还都坚持种一点,生产的水稻留着自己吃,放心,可是现在农村已经没有耕牛了,大户人家的拖拉机出动都是奔着大片田地去的,星星点点的田块又不是大面积耕种季节,是没人会为你翻犁的,无法翻犁沤制当然就没人再种了。
故乡没了紫云英,写这篇文章时心情有一点点郁闷,好在当我着手发稿时,突然收到老友发来的几张大面积紫云英的照片,还有她和家人、亲戚在紫云英田里的合影,照片上紫云英花开得云蒸霞蔚,照片上的人笑得灿烂阳光,看后心情大好。老友在微信中说,她们家乡正在建设美丽乡村,听乡村干部说,紫云英不光肥效显著,还能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优选作物,现在家乡正在大力推广种植。
“天生我才必有用”,无私奉献农业数千年的紫云英如今又因其低碳、有机而重回农田,助力于乡村振兴,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我仿佛又看到了故乡紫云英与春天的约会,看到了田野上那道浅红淡紫如锦似霞的靓丽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