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泰国行 (四十)夏梦
—— 欣赏李商隐的七绝有感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漫步天堂观秀色,倾听仙籁叹琵琶。
人勤物阜悠闲见,山碧河清幽静夸。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20230519于芭提雅

这首七律诗《泰国行(四十)夏梦》以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七绝诗为开篇和结尾,融入了他的诗风,同时加入了中间两联以描写醉梦的情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在泰国行的醉梦中追寻人间天堂的心境。
首联"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以李商隐的婉约风格开篇。"寻芳不觉醉"表达了诗人在追寻美景的过程中心神荡漾、陶醉其中。"流霞"暗示夕阳下的美丽景色,呈现出诗人的情感和诗意。"倚树沉眠日已斜"则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到宁静和安逸,倚树而眠,逐渐沉入梦乡。
中间两联"漫步天堂观秀色,倾听仙籁叹琵琶"描绘了诗人在醉梦中的经历。"漫步天堂"表达了诗人一心追求人间天堂的愿望,沉浸在美丽景色中,感受着它们的壮丽和神奇。"倾听仙籁叹琵琶"则将读者带入泰国独特的音乐文化,让诗人陶醉在美妙的琵琶声中。这些描写展示了诗人对泰国美景和文化的赞叹,同时呼应了李商隐善于以音乐、文学和美景等元素来表达内心情感的特点。
末联"人勤物阜悠闲见,山碧河清幽静夸"以李商隐的诗风呈现。"人勤物阜"表达了泰国社会繁荣和物质丰富的景象,"悠闲见"则传递了诗人在此感受到的宁静和闲适。"山碧河清"描绘了泰国自然环境的美丽和清澈,"幽静夸"则赞美了它们的宁静和恬淡。
在结尾联"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中,诗人从醉梦中醒来。深夜后"则增添了一种寂静和思念的氛围,诗人在这个时刻沉浸在回忆和感伤之中。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离别的伤感中,而是继续以一颗赏美之心欣赏周围的残存之美。"更持红烛赏残花"表达了诗人点燃红烛,细细欣赏残存的花朵之美。这种怀旧与感恩的情感体现了李商隐诗中常见的对过往岁月和美好事物的思考与回忆。
整首诗通过结合李商隐的诗风和添加的醉梦描写,展示了诗人一生寻觅人间天堂的追求和心境。诗中既有对外在美景、音乐和文化的赞美,也有对内心境界和内在追求的思考和表达。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诗人勾勒出了一个追寻美好、沉浸在醉梦中的形象。这首诗结构独特,既借用了李商隐的诗,又加入了自己醉梦的情节,使整个作品更加丰富和有趣。
总之,这首七律诗《泰国行(四十)夏梦》以李商隐的诗风为基调,通过描绘诗人在醉梦中追寻人间天堂的经历,展现了诗人对美景、音乐和文化的赞美,同时反映了内心的追求和思考。诗人巧妙地融合了李商隐的婉约风格和醉梦的情节,使整个作品更富有层次和魅力。这首诗通过独特的结构和细腻的描写,引发读者对美好生活和内心追求的共鸣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