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风采
艺术名家刘庆忠老师散文
我和“朐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的一段往事
刘庆忠,字子诚,号骈邑墨客,1947 年生,山东省临朐县人,现定居北京。自幼习好书法,积有岁时,小有所成。中学时期曾为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书写过碑文,1985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北省分会,1991年入中国书协编纂的《中国现代书法人名辞典》,2018年加入中国未来学会名人书画专业委员会並出任理事,2020年被北京白瀑寺书画院聘为副院长。近年来,多次在国内书展中获奖,作品被外国友人收藏。其书,涉猎篆、隶、楷、行、草,分别取法于散氏盘、张迁碑和爨宝子碑、颜真卿、米芾、怀素。五书中,尤善隶、草,在继承中创新,形成了自已的风格。于书法之外,秉承诗书画印一体之理念,亦对诗词、国画、篆刻有所涉猎,国画主攻写意山水。
我和朐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的一段往事
作者 | 刘庆忠
最近闲来无事,清理电脑保存的文稿,于不经意间翻到了保存的朐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的老照片,由此勾起我对往事的一段回忆:56年前,我书写朐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的的情景历历在目。
那是1967年的初夏,当时我在临朐一中读高中,正是“文化大革命”停课“闹革命”时期,整天无所事事,百无聊赖。
有一天,学校的军代表一名姓薛的排长,领着县民政局一名叫滕殿文的干部到教室里找到我。我打量了一下,这位滕同志,个子高高的,年龄40开外,快言快语,十足的军人作风。看到他右手缺了一个指头,我猜他十有八九是一名上过战场的伤残军人,后来的闲聊中证实了我的判断。
寒暄之后,他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县里整修朐山革命烈士陵园,准备立一方革命烈士纪念碑,听说你的书法有功底,不仅在一中,在县城里也小有名气,想请你书写一下碑文,你看如何?”我忙摇头说:“我不行,县里那么多书法大家,哪个都比我厉害。”“刘庆忠同学,这是政治任务,你不仅要完成,而且要完成好!”薛排长一脸严肃地对我说。话说到这份上,我便应允下来。
后来仔细一想,之所以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不是因为我的书法有多好,而是在那个动乱年代,许多文人墨客被当作“牛鬼蛇神”关进了牛棚,“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才有了让我展示才华的机会。
在那个特殊年代,文房四宝被作为“四旧”清扫,除了写大字报用的一般毛笔和近乎包装纸的糙纸市面上有售外,大斗笔和宣纸难有觅处。当时,滕同志问我:“需要提供什么工具?”我提出:“能否提供一支大号的斗笔和一些宣纸。”他为难地摊开双手说:“斗笔、宣纸提供不了,但墨汁和糙纸敞开用。”我接着提出:“能提供一束麻刀吗?”他说:“这没问题。”
最后,他提出了书写的具体要求:写八个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最好是仿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笔体。
领受任务后,我用麻刀捆绑成一支大号斗笔,把墨汁倒进一个塑料桶中,将糙纸铺在教室的水泥地板上,赤着双脚,蘸得饱墨,一张纸一个字,仿毛体笔意,挥笔完成了创作。
后来,我参军入伍,没能看到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时情景,事后是我弟弟把“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拍成照片发给了我。
这张照片我一直保存至今,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我曾借回乡探亲的机会,数次登临朐山一睹纪念碑的芳容。这既是对革命先烈的祭奠,也是对那段历史的回忆,更是难以忘怀的乡愁。遗憾的是,不知是何原因,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已经被拆除,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