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的往事
——学生时代
作者‖昌国(云南大理)
上世纪50年代一个呱呱啼哭的男婴坠落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文盲,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是一个勤劳温柔善良的家庭主妇。父母共生育了六个儿女,两男四女,我排行第五,上有姐哥四人,下有一个妹妹。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刚建立初期,百废待兴,生产力低下,国家贫穷,生活物资匮乏,基本还处于吃饭愁、穿衣难的时期,再加上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节衣缩食,支援朝鲜,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我的小学时代,学到了小学的基础知识,虽然吃不好,穿的是补丁衣服,脚牙子露外面,但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木制乒乓球桌,光板乒乓球拍打得眼花缭乱。一棵木头,钉上几块板,装上铁圈,便成了篮球架,打篮球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泥巴补锅、石头打准,跳铁门槛、滚铁环、斗膝、不限姿式的自由泳、捞鱼摸虾……这些数不胜数的游戏玩法,已成了过去式,有些已经失传,现在讲给儿孙听,他们说太古董了。
1972年是邓小平主持工作,小学升初中是通过考试录取的。小学毕业要步行六公里到马街小学统考,成绩好的先录取到祥云二中,成绩次之的录取到祥云一中、前所附中,我被录取到祥云二中读了三年的初中。二中师资力量强,有部分老师是大学教授被错划成右派下放的。初中三年教师教得好,学生刻若学习,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念头从此产生。最难忘的物理老师教的顺口溜:“火线地线并排走,地线直接进灯头,火线接到开关上,通过开关进灯头”。化学老师教的“一价元素有钾纳氯银氢,二价氧钙钡镁锌……”时隔50年至今还记忆犹新。体育教师一丝不苟的规范动作示范,对我后来学体育、教体育影响极大。初中毕业招生政策改变,推荐上高中,我初九班班主任正直讲原则,把握准确,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按比例推荐读高中,我又在本校上了两年的高中。文化大革命武斗停学回家避了一段时间。数学老师调走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老师上课,能的老师逐步调走的调走,从工厂调来的老师又不能胜任课程,荒废啊。初、高中五年学校伙食每歺就是土豆青白菜上面漂着蛎虫一道菜,够维持生命了。读书上马街坡的土路,凹凸不平,灰有半尺深,不小心歪着脚够你受的。学校地处山头,严重缺水,最远的要去三公里外挑水。学生们盼望到十公里外的山头抓松毛,挑回来放猪圈里,虽然辛苦,但可以吃到一勺猪肉,这样的待遇每年仅有一次。1977年高中毕业,国家恢复高考,但高中两年基本上没有很好的教与学,全校高中两个班,只考起一个大学生,其余的名落孙山。
农村户口叫回乡知青。我回乡后参加两河会战,在大队上写报道,当采购员,抽时间复习高中课本。1978年考入大理师范体师班,学习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体操、武术以及体育理论等知识,这些科目除体育理论是脑力劳动,其余都是体力劳动,相当吃力辛苦,通过努力学习,师范两年都被评为优秀团员、三好学生。师范学校生活上有所改善,每星期吃一次肉。早点就一个小馒头,不够吃,姐姐托人带来炒面吃。师范毕业被分配到祥云四中教体育,担任团支部副书记。

出生——小学——初中——高中——师范,一路走来,有过苦、有过累、有过欢乐。最难忘最让我感谢的是生我养我的父母,在最困难的时期把儿抚养大,你们虽然目不识丁,但你们知道再苦再累也要供子女上学,父母在天堂也会看到子女的成人成就。感恩遇见从小学、初中、高中、师范教我的老师,是你们的精心教育培养,才有我的今天。感谢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同学、同志,是你们的一路陪伴,才走到今天。最应该感谢的是党和国家,有党的英明领导和国家的保护,才有千万家的幸福安康!
作者简介:
史昌国,男,汉族,祥云县作协会员,青年文学家滇池分社副社长。作品见于云南体育报、大理日报、中国诗人总社、祥云报、祥云时讯、祥云文化等并获奖。县、州、省、国家奖励 40 多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