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人与浙江人
众所周知,疫情过后,“淄博烧烤”已经成为了淄博乃至整个山东的新名片,成为了一座更具烟火气息的夜经济之城。
尤其是五一期间,又举办了淄博烧烤节,集中展示了烧烤名店,特色品种,并辅以演出,啤酒展销等多种方式,打通了“吃住行游购娱”各个要素环节,推出了淄博烧烤+特色文化主题产品。
淄博古为齐鲁大地,齐鲁人忠厚直爽,外粗内秀,讲义气,重教育,既出过孔子、孟子这样的彬彬君子,也出过黄巢、李逵这样的江湖豪侠。
然而,有一点你可千万不要忘记,那就是齐人和鲁人是有所不同的。淄博(临淄区)是古代齐国的都城。像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孙武、蒲松龄。还有当代大文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他们都属于齐国人。严格来说,齐人身处东夷之地,虽然文化积淀不如鲁人,但由于地处沿海,沐浴海风,爱赶时髦,喜欢在全国制造声势和影响,讲究人际关系,会走上层路线,喜欢做官的人比较多。据和莫言一起当兵的战友回忆说:莫言老师被提拔为班长的那天夜里,曾高兴的一宿没睡着觉,并连夜赶写了一篇文章。虽然经过几次修改,但最终还是刊登在了保定市文联主办的双月刊《莲池》第五期上,也就是莫言老师的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其实,齐人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不愿意干“丢面子”的活。他们宁愿下岗在家待业,也不愿意干一些补鞋、修伞、鼓手、经商、以及当仆人的下贱活。所以,古时侯一旦遇到灾荒年,他们可以去要饭,可以去做盗匪。再不行,还可以去逃荒。从清朝初年的1644年,到清朝末年的1911年,在长达267年间,闯关东的人数大约为4700万,而其中山东人就占了2230万人,而这2230万人当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临淄、济宁、即墨、平度、胶州、昌潍、日照、高密等“齐国”人,而真正的“鲁国”人并不多。
再说浙江人。浙江人古代称越人。如今浙江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越国。浙江的雅称: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江南水乡。当然,越人坚韧,生活在“华夏平原”这个大棋盘的东南一角,七分山、二分水、一分田,地理环境算不得优渥,但浙江人却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成就。虽为鱼米之乡,但人多地少,所以浙江人闯世界的人很多。浙江人是靠本事养活自己。走南闯北做生意,像修钟表,补皮鞋,裁衣服,只要能养家糊口的职业,几乎都是浙江人在做。但有一点你可能没有注意到,那就是浙江人没有出门要饭的,换句话说,浙江人不做乞丐,因为他们相信勤劳就会有饭吃。
浙江的文人才子遍地,如家喻户晓的陆游、刘伯温、骆宾王、王守仁、龚自珍、于谦、鲁迅、徐志摩。在中国可以与湖南、四川、江苏四分天下。浙江的商人,企业家头脑灵活,算得上中国商界能人。
但浙江人也有一个毛病,他们过于相信一人之力,没有团队精神,私人企业多,单兵作战,彼此拆台,相互制约,为人不够诚实,比较滑头,常常为蝇头小利而挺而走险。
所以,在浙江,你很难交到一个知心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