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子洲
文/谢承旭
(西部公益文化网讯 )子洲县在陕北,毛主席转战陕北经过的地方。
李子洲,革命先驱,北大毕业,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九四四年,为纪念李子洲革命先烈,从绥德、米脂、横山邻近 几个县划出一块地方,冠名子洲县。

李小舟,祖籍子洲县马蹄沟镇楼砭村人,甘肃省委宣传部研究室原主任、省雷锋精神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我的老同事、老朋友。
李小舟早就筹划在家乡办个“雷锋公益图书藏报馆”,我还捐过书籍。开馆之日,就选在“4.23”世界读书日,向我发出邀请,我乐意参加。
四月二十二日一大早,我和高存弟、刘洪泽、张瑞民、张光义、 李小舟、魏国年、窦泽中、杨玲、郝俊奎一行从大教梁出发,乘坐一辆十七座福特面包车,司机是一位姓任的帅哥,李小舟侄子李小荣自驾从银川至兰州,打前站直奔子洲。
天虽然阴着,不时还下几滴小雨,疫情在家憋了三年,总算能出 门透口气了。大家热情高涨,一会朗诵诗,一会儿唱秦腔,似乎要把 三年疫情封控下的心完全放飞......。
虽快入夏季,但寒凉依然袭人。张瑞民怕冷,披上小任师傅的军大衣,并让师傅开了暖气。过了宁夏地境,便进入平坦的蒙古高原,想起南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但民歌中描写的景象在这里并不存在,湿气弥漫下的大地不见茂盛的水草和牛羊,标牌上标注的林区,也没有想象中茂密的森林, 只有阴沉的云天,一望无际,走不到边。
这里曾是西夏王朝统治的地方,当年蒙古铁骑南下,金戈铁马, 血染高原;这里以后又是马家军的势力范围,一九三六年五月,红军在"三边"地区与马家军血战,获得胜利,以致马家军后来不敢进犯。
遥望这片土地,我感慨万千,思绪早已飞往古战场,中华民族崛起拼搏,在这里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而今,国家安定,人民生活改善,这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陕北,油气煤的开采,富甲一方,榆林市神木县还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全民免费医疗。
正午一点半,我们来到榆林最西端的“三秦要塞”定边县城。县政府领导去了榆林开会,委托办公室周主任和接待办小张接待大家,富有地方特色的菜肴摆满一大桌,热情款待甘肃来的客人。饭后顺便参 观了酒店设计精妙的温室,曲径迴廊,奇花异草,假山木屋,葱翠温棚。与甘肃一样,绿色和温室总是显得彌足珍贵。临别,县上的同志 还搬了两箱当地生产的红枣酸奶,嘱咐在路上喝,这份朴实真挚的情义, 使大家很受感动。当然,这一切都是李小舟的人缘,大家都啧啧夸赞!
小任师傅善解人意,车里播放着熟悉的陕北民歌,天籁般的歌声 更增添了我们对子洲的向往。汽车沿平原一路向东,行至沟壑纵横处便到子洲,此时己是下午六点多。
晚餐由县人大原主任白春莲与马蹄沟镇书记李军飞陪同,白主任是一位沉稳干练的女同志,李书记则显得低调务实。李小舟介绍说: “这次活动是我和白主任最初策划的,期间,李书记做了大量工作。” 桌前介绍请来的名家有:著名文化学者陈先义、著名雷锋文化学者华 东方、辽宁省雷锋研究会会长(雷锋团原团长)孙启华。还有湖南望城区雷锋精神研究会刘宏伟、刘晓云和《雷锋》杂志社吴维满。白坚、孟庆焜自驾,张建兰乘坐火车先后赶到。
万事俱备,大咖云集,这必将成为子洲县政治、文化生活中的 一件大事。
次日早晨,原定于九点开始的开馆仪式,因天降大雨而顺延到十时许,县里为大家准备好雨伞,驱车前往马蹄沟镇,十多公里路程很快到镇上。只见一条并不宽阔的街道,站满了打伞的学生、职工和小舟家乡的乡亲们,新搭建的大红色台子把整个街道装扮的喜庆而热烈, 背景墙上“子洲县雷锋公益图书藏报馆开馆暨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全 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大字十分醒目。
仪式冒雨进行。主持人是子洲县副县长贺小明,他首先宣读了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当代雷锋”郭明义的贺信。县上领导、甘肃刘洪泽、沈阳孙启华先后讲话,他们热情赞扬李小舟为雷锋公益图书藏报馆义捐的善举,充分肯定建立该馆对推进马蹄沟镇全民读书阅览的重要意义。孙启华先生妙语连珠,富有哲理,鼓动性极强的讲话,产生了轰动效应。
李小舟的讲话,铿锵洪亮,满怀激情,他怀着对故乡的一片深情,对父母的无限思念,简要回顾其父十六岁投身革命,在巡检司任 教,就读于绥德师范,后被保送至延安抗大。解放后担任高级领导职务。坚定不移跟共产党走,为民奉献一生的品格与精神。在父亲薰陶 下,他始终不忘桑梓,报答乡亲。他说,“我喜欢收藏书报,这次将珍藏多年的图书与珍贵报纸全部捐献给家乡,希望家乡建设的更 好,老百姓生活更加美好幸福!”他的讲话赢得热烈的掌声。
李小舟和子洲县委书记封杰为图书藏报馆揭牌,馆名由曾任甘肃省委常委、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非遗中心主任连辑同志题写,他苍劲古朴、典雅俊秀的题字,当载入子洲史册。
馆里 5000 千余册图书和 2000 余份历史珍贵报纸整齐摆放在书架上,还有甘肃十多位联家和书法家的祝贺作品悬挂墙壁,错落有致, 闹中有静,一百多平方的馆,成为马蹄镇的一道靓丽风景,是公众阅读学习的好去处。
开馆仪式上,子洲县领导为李小舟颁发了捐赠证书和刻有“情系家乡,无私奉献”的奖杯。并聘请他为该馆终身荣誉馆长。李小舟之 子李侃及其两位同事,为馆捐赠三万元,充分体现李家三代人同样的故乡情结。此情感人,此景感天,有人感叹说,怪不得大雨如注,原来是李 家人的真情实意,感动了上苍,而天降甘霖。
甘肃省楹联学会诸多联友,为李小舟子洲善举撰联祝贺。薛渊撰联:“心献乡邦,鸿馆平添爱意;室盈书报,马蹄长醉春风”;王家安 撰联:“乐以助人,凡人举何分彼此;常能开卷,纵小舟亦见汪洋” 。 李子洲、李小舟,一个是先烈,一个是后贤,刘洪泽的撰联,陈先义、 孙启华、华东方等交口称赞。
仪式结束后,去马蹄沟镇座谈。镇党委书记李军飞,镇长杜成林详 细介绍了马蹄沟镇红色历史及经济发展情况,大屏幕上显示覆盖全镇先进的网络服务系统受到大家称赞。马蹄沟镇号称第二延安,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曾在这里驻扎,红色的窑洞,红色山岗,红色的故事说不完。当地经济发展遇到了困难,贺县长知我管过中药,便与我热情地探讨起来,“这里种的黄茋五年生长期,但怎么也卖不过甘肃一年生的黄芪,我准备去甘肃考察学习。”(带着这个问题,我回来即向有关领导咨询,将结果告知贺县长,他十分感动,还说要寄子洲的特产过来),子洲人朴实,连县长都这样重情重义!
午饭安排在镇政府食堂,李小舟专门请来了老家楼砭村一位叔父与另一位堂兄,两人估计年龄相差不多,但面容黝黑,显得很苍老。李小舟与他们拉家常,并不时给夹菜,这种浓浓的家乡情谊十分让人感动。
中午稍作休息后,下午安排了三场报告会。一场是陈先义、华东方在子洲中学讲,另一场是刘洪泽、孙启华在子洲二中讲,还有一场由白坚与李小舟在子洲实验中学讲。高存弟、张广义、窦泽中、张建兰、扬玲和我去子洲中学听讲。陈光义先讲中国文化,华东方后讲雷锋文化。报告深刻、新颖。礼堂数百中学生和机关干部,不时响起热烈掌声。贺小明县长主持并讲了几点体会,他引用古代张载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恰到好处,振聋发聩、醍醐灌顶。我暗想高手在基层啊!
晚间,县长赵贵波亲自陪同大家进餐,他是东北人,与华东方、 刘洪泽、孙启华是老乡,显得格外亲切。餐后即去县文化馆参加笔会, 照例先由高存弟、张瑞民、魏国年挥毫写字,张光义泼墨画画,他们 的字和画受到子洲领导们的热烈追捧。中间,县委书记赶来观赏。我看到室内四壁精致字画,都比我写得好,不敢下笔,最后还是推辞不 过,写了十多幅,多半不满意。回到宾馆,己是午夜时分,疲倦至极, 倒头就睡。
次日,安排全天参观,先去离县城不远的李子洲纪念馆,拾阶而上,山腰间一孔孔窑洞刚修葺一新,一幅幅、一帧帧图文展示了李子洲早年生活、学习和参加革命活动的情景。李子洲早在一九二三年 由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北大毕业后在家乡绥德任教,任绥德师范校长。从事革命活动,发展党的组织,刘志丹、谢子长等 一大批卓越的共产党领导人都是他培养的。他担任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长、军委书记。参与领导清涧、渭华起义。1929 年被叛徒出卖被補,大义凛然,宁死不屈。6月病逝在国民党监嶽。后被追认为烈士。 毛泽东为他题写了"陕北共产党奠基人"。
讲解员在发给大家的耳机里讲着,我在脑海里不断闪现出革命先烈们悲壮的场景......,无数革命者以生命和鲜血换来今天的幸福与安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永远是执政党的坚定信念,立党之本!
中午在老君殿镇一家羊绒企业漂亮的蒙古包进餐。据说这家羊绒厂面向海外,要做到行业的老大。
下午在賀县长、镇上李书记和艾镇长的陪同下,继续参观了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南丰寨,邱 家坪毛泽东旧居,庞国兴烈士陈列室,李孝河镇孝道文化与陕北窑洞综合示范村,巡检司毛主席旧居和宏伟气派的子洲县展览馆。通过学习参观,这里淳朴的民风和红色文化以及多姿多彩的民俗给大家留下 了深刻而难忘印象。
当我们看到手机上每天温馨的短信提示和我们回到宾馆后,看到服务人员新送来的水果,真是感动,子洲人的热情,表现在细微之处。
晚上县委书记封杰陪同共进工作餐,并欢迎大家经常来子洲看看。
离别之际,李小舟应县上邀请,参加第二届“子商回归,创业兴 县”暨招商引资引智大会,为子洲发展献言献策。
透过车窗挥挥手,再见,子洲!再见,深情厚义的子洲!愿未来的子洲更加美丽富裕,愿子洲的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2023年5月16日
图片/李小舟
编辑/何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