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他乡还好吗?
作者:饶晓辉(江西)


(后排左数第五个为王征平战友)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因为,一直尚有微信互动的你我,突然间失去联系,叫人好生挂念。按理来说,我应该用“你在家乡还好吗?”尽管你只是在东乡生活了一段时间,但我知道,在你心里,东乡永远是你的家,你更是把东乡的战友,当做永远的好兄弟。
你叫王征平,祖籍福建福州,幼年随同在江西(东乡)磷肥厂工作的父母生活于东乡。十八岁那年,你和江磷另外十多个子弟,做为从东乡入伍的名额,和包括我在内的各乡镇共六十个新兵,一同去了福建厦门某部服役。那时,因为我们分在同一个营,你在七连,我分在九连。但全营新兵都集中在营部训练场共同训练,直到新兵集训结束后回各自连队。在我印象中,你是江磷战友里,东乡话说得比较溜的一个。(江磷是在东乡的一家省直企业,其职工家属八成以上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由于连队之间相隔也就几分钟的距离,每逢节假日,我们这些刚入伍的新兵特别爱互相串连找老乡玩。于是,你也就成了同年东乡战友中,我最早认识的一位。此后的时间里,我们经常会相聚在一起,聊训练,话生活,谈理想,相互鼓励,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三年军旅生涯后,你选择了退役回乡,而我因岗位的特殊性,多吃了些年头的军粮。那个时候,因为通讯欠发达,分别后的战友几乎都没有怎么联系。我也只是听说你退伍回东乡没多久,举家迁回了福州老家,而你也分在福州某监狱工作。后来,随着通讯的发展,失联多时的战友们也慢慢联系上了,并相互建立了微信联系。从此,我微信里每天最早的问候,都是来自于你。与此同时,你还是东乡战友群里,为数不多坚持每日问候战友的那一个人。然而,这样温馨的问候,在前时的某一天,嘎然而止。我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便连发多条信息询问,却没有得到你一点回音。我当即联系上和你同在七连的东乡战友李河金,他也很诧异,不知发生什么情况。连续多日河金战友不停地拨打你的电话,同样未果。终于在某一天,河金告诉我,你的电话被接通了。那个自称是你爱人的接听者,简单介绍了你的一些情况:说是因为中风,导致你不方便与战友们联系。此后,便再也没有你任何消息。我常想,依你的为人处事,可能真是身体出现了很大的状况,要不然不可能会没有一点消息。
在我的记忆当中,你是个重情重义的好战友。尽管你已离开东乡很多年了,但你依旧十分关注东乡的城市建设,关心东乡战友的工作生活。每每遇及东乡战友家有喜事或身体抱恙,你都会第一时间送上祝福与问候。因你远在福州多有不便,你常委托我帮你带去礼金或慰问物品,送到战友手中。言及此,东乡战友无不称赞。

征路漫漫,平安是福。你在他乡还好吗?你那曾经熟悉的笑容,对我可是一种思念。王征平战友,愿你能遇难呈祥,拔云见日,早日康复。这不仅是我,也是炮二团东乡战友的祝福!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