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坚毅 自强不息
——记铁娘子滕名春
通讯员/才思
铁腕英姿意志坚,
娘强质蕙竟相传。
名归慈母情深舐,
春暖花香姹紫嫣。
这首藏头绝句正是对滕名春的真实写照。
当人们提及铁娘子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英国已故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不过,本文所要谈及的这位铁娘子却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位“铁娘子”。她就是家住慈利县金慈街道七相坪村南竹山区的滕名春。会有人说一个山区农村家庭主妇岂能与撒切尔夫人相提并论!是的,一个是前政府首脑,一个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二者天冠地屦。人生所处的位置,受教育的程度有差异,但是人生价值应该是一样的。在茫茫的人海中,各自显现出自己不同的价值。
滕名春出生在大山里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刚出生那年就遇上了六十年代初那场惨绝人寰的自然灾害。大多数人家家徒四壁,室如悬罄。人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那些年代对于山里人来说地瓜却成了维持生存的主粮,有的家庭甚至只能靠挖野菜、采野果,吃树皮度日。艰苦的岁月使名春从小就磨练了不怕苦,敢于吃苦的坚强意志。生活越苦,越是要伸直腰板。这种能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造就了她泰山压顶不弯腰,千斤重担一肩挑的性格。
故事得从头说起。八十年代初滕名春与本村石某结为伉俪,婚后生有一双儿女,无疑给家庭带来了天伦之乐和希望。她呵护孩子、赡养老人,任劳任怨做一个好媳妇。然丈夫并非是能同甘苦共患难,孜孜不倦,勇于吃苦耐劳的男人,一家六口全靠名春料理。她尊老爱幼,尽力与家人和睦相处。但不管她如何努力表现,尽职尽责,在家稍有不慎便会招来公婆及丈夫责怪甚至打骂。尤其是儿子三岁多时患上了一种罕见的不治之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后,家人更是变本加厉,将所有的情绪发泄在她身上,认为是名春带来的灾难。其实这种疾病是一组由遗传因素所致的原发性骨骼肌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缓慢进行性萎缩、肌无力以及行动障碍。患者会终身瘫痪,无法行走,生活不能自理。当医院诊断出并告知家人孩子将终身瘫痪这一残酷的结论时,犹如晴天霹雳,滕名春当即晕倒在医院,后经抢救才苏醒过来,她无法接受这一实事。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常常彻夜无眠、茶饭不思、精神反复,不知所措。在医生和亲友们的开导下,才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现实,坚强起来。尽管如此,她仍绝不放弃,开始踏上了求医问药之路。长沙、北京、上海,走遍了几十家大中型医院;咨询过无数位西医、名中医。为了给孩子治病,几年下来,花光了家里的多年的积蓄,还欠下了一大笔债,家里一贫如洗,可疗效却几乎为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里已穷困潦倒,生活十分拮据。在这极其艰难的岁月里,原本平日惯于游手好闲的丈夫深感绝望,越发懒惰,消沉堕落。抽烟酗酒,思想颓废,对家里的事不闻不问,更叫家人难以忍受的是还常在外沾花惹草。日子越来越艰辛,滕名春不愿意看着一家人这样受苦,尤其是两个孩子,一个需要治病,一个需要读书,接受教育;家庭已背着沉重的债务,两个老人也已渐渐失去劳动能力,不得不赡养。丈夫如此消极腐化,毫无家庭责任感,逍遥自在。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名春实在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稀泥巴是糊不上壁的。起初,还劝说丈夫出去打工,可他不愿意。虽说他从部队复员回乡后不久村里已开始供电,经过培训,他略懂一点电工知识,给村民维护电路,每月有三、四百元的工资,但入不敷出。滕名春心想,既然这样,她决定自己南下,加入打工族的浪潮,逐步偿还债务,改善家庭生活需求以及儿子的医疗开支,让丈夫留守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和老人。
九十年代末她来到了惠州一家造砖厂搬砖,起早贪黑,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劳动量,一月才三百多块钱。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三十多岁的农村妇女来说,要找到一份高收入、像样一点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没多久,在同乡的引荐下,她换了新的岗位,来到东莞一家制发厂上班,每月工资多了几百元。虽说同样很辛苦,但工作条件好了许多,收入高不少,包吃包住,月工资五百元。为了还债,她经常同时还打两份工。起早贪黑,夜以继日,不辞辛劳,玩命地挣钱。名春自己基本不乱花一分钱,每月仅留下三五元钱购买日用品外,其余全部寄回家供还债及家庭所有开支。一切为着这个家。
妈不在家,家便不成一个家。尤其残疾儿子的日子苦痛至极,父亲不称职,孩子必然会受苦。由于儿子生活不能自理,爹又时常不归屋,他只能以饼干、方便面度日,甚至经常连口水也喝不上。有时实在渴得不行,只好爬行到门外的一口小水氹里喝几口脏兮兮的水。没人给他理发、没人给他洗澡,蓬首垢面,过着非人的日子,受尽了委屈。家里其他亲友还常打骂他,连最起码的人格都得不到尊重。在欧美国家,欺负、嘲笑残疾人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而在我国农村就连家庭亲友都这样对待一名残疾人,不可思议。因害怕妈妈为自己担忧,儿子一直默默地承受着,忍耐着。当名春知道此情况后,心如刀绞,然而又无可奈何,只能仰天长叹。尤其让名春没想到的是,原来她不在家的日子里,丈夫早已鬼迷心窍地裹上了别的女人。当她查清事实真相后,滕名春没有采取极端的处理方式,而是非常大肚地说服丈夫,让他回心转意,可她不知道这简直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此时的丈夫与他人之妻已如胶似漆,就是十匹马也拉不回来了。最后丈夫毫不负责任地选择了逃避,净身出门。抛弃了自己的亲生骨肉,抛弃亲生父母,抛弃了温暖的小家,投入了她人的怀抱。这让滕名春万箭穿心。对于一个残疾孩子的家庭来说,这可是致命的打击。“屋漏偏遭连夜雨”。懂事的儿子含着眼泪对妈妈说:“妈妈,你和姐姐出去打工吧,不要管我,你们太辛苦了!”听孩子这么一说,母子三人忍不住抱在一起痛哭流涕,这是滕名春自儿子病后第二次声泪俱下。孩子痛恨自己被疾病恶魔缠绕,不能为妈妈解忧,悲不自胜。
孩子不能没有妈,有妈才有家,她擦干泪,告诉自己不要哭,也不能哭,懦弱拯救不了自己,懦夫拯救不了这个家。孩子的爸爸离家出走了,从此后自己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定要坚强,再坚强。生活得继续下去。她坚定地告诉孩子,妈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让你俩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过上安逸的生活。
为了养活一家人和供女儿念书,出于无奈,2006年滕名春将瘫痪儿子带到了广东,边赚钱养家,边照顾残疾儿子。每天下班后她用轮椅把儿子推到大街上在人海中穿梭,目的是让孩子散心,见见世面,拓展视野,以适应都市生活。虽然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们母子俩,但她觉得跟儿子在一起十分开心。儿子心灵上也得到了安慰,精神爽快。母子相依为命,儿子看着忙碌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来还要照顾自己,心痛地对妈妈说:“我要是懂电脑操作就好了。”当妈的知道儿子是在想虽然自己身体残疾,或许能学会电脑,在电脑上工作,挣钱糊口。于是,她加班加点拼命赚钱给儿子买了一台电脑并聘请了一位懂电脑的老师指导。懂事的儿子身残智不残,他发奋地学习,在不到半年时间就学会了电脑,输字速度也很快。现在每天跟网友聊天、玩游戏,很快乐。儿子经过不懈努力,现在也能在网上赚点钱补贴家用,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已绰绰有余。
由于滕名春忠诚老实,工作认真负责,在工厂里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精神强,后来厂里安排她管理仓库,收发货物,特别给她安排了独立办公居住套间。女儿初中毕业后,为了不给家里添加负担,也只好辍学,南下与妈妈一道打工。儿子、女儿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不仅能维持生机,还若有节余。
外出打工的母女仍放心不下家里的两位老人。丈夫不顾自己的小家,同时也抛弃了自己的亲生父母,离家出走了,但滕名春没有抛开公公婆婆不管,她省吃俭用每月按时给二位老人寄些生活费并嘘寒问暖。
人的命运或许就是这样,“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它就那么捉弄人,有时会越冷越吹风。在儿子30岁那年,名春带着儿子回家给他补办身份证,那是一个严寒的冬天,打工仔们大多都已开始返乡准备过年,路途客流量之大,名春拖着行李背着儿子,一路奔波。十多个小时途中劳顿,饥寒交迫,母子双双疲惫不堪,到终点站时二人都晕倒在地。妈妈苏醒过来后,竭尽全力又背着儿子,一边拖着行李,在风雨交加、寒风刺骨的深夜里寻找旅行社。找了很久,在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找到一家旅行社安顿下来。此时的她已经筋疲力尽,儿子突然抽了,动弹不得,起初两眼发直,接着紧闭,不能言语。名春吓得不知所措,心急如焚,紧紧地抱着儿子放声大哭。不知等了多久,儿子才慢慢苏醒过来,差一点母子就此丢了性命。
人残体质必然差,儿子36岁那年,胰腺炎和尿结石同时急性发作,真是雪上加霜,命悬一线,滕名春立刻拨打120急救。为了争取时间,赢得及时的救治,她甚至给医生下跪,恳求抢救垂危中的儿子。住院期间,她每天默默地祈祷,愿儿子早日康复。她日夜守护在儿子的病床前,给儿子接屎接尿,喂饭,小心翼翼地帮他翻身,扶着他换方位坐卧。为了省时省钱,她经常随意吃点儿子剩下来的饭菜充饥。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儿子病情一天天好转,20天后顺利出院。38年如一日,名春给儿子洗澡、穿衣、理发、刷马桶、喂饭,无怨无悔,精心照护,儿子目前精神状态良好。真是“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她带着残疾儿子、女儿南下打工18年。2007年女儿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家里增添了劳动力,日子渐渐好了起来。2008年孙女出世,为了让孙子接受良好的教育,2015年滕名春带着孙女、残疾儿子从广东回到老家——慈利。女儿女婿继续留在广东打工。回老家后孙女顺利地进了县城金慈小学就读,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边照料孩子上学,边在城内找了一份家政工作。她把接送孙女上学和照顾残疾儿子生活起居及家政服务处理得有条不紊。每天晚饭后还辅导孩子的功课。空闲时教孙女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参加户外活动,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在这期间,她边做家政,边照顾家庭,虽然人非常累,但开心并快乐着。因为孙女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女儿女婿在外面工作自然很安心。她深深地懂得,漫漫人生路,谁都难免会遭遇各种失意或厄运。在厄运面前,坚强是人生路上的精神支柱,是跨越坎坷的信念。一个人,如果不坚强,他的心灵就永远是一片黑暗沉寂的世界。坚强能让人在黑暗中看清前方的曙光,能让人在荒漠中寻到清源。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孙女上初中后,滕名春于2020年在本村创办起了“滕姑娘家庭农场”,积极发展养殖和种植业。不久,由于农场规模逐渐扩大,女儿、女婿也从广东回到了老家协助妈妈发展种养殖业。一家人把农场经营管理的井井有条。然命运总会无情地捉弄她们,尽管她怎样拼搏不懈,夙兴夜寐,但总是时乖命蹇。2021年厄运再次降临。女儿、女婿开车去购买猪饲料的途中出了车祸,连车带人摔倒在山沟里,夫妻俩严重受伤。女婿脑颅多处骨折,生命危在旦夕。送到慈利人民医院时,已不省人事,医院无法救治。滕名春心急如焚,人命关天,她应机立断决定送往上一级医院急救。因为抢救及时,女婿捡回一条性命。为了让女婿安心养病,使之早日康复,滕名春同时担负一百多头猪的喂养,儿子的吃喝拉撒,还有接送孙女上学。即使有三头六臂估计也难以应付过来。
在这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慈利县政府和妇联、残联、医保局等部门得知她家的情况后,及时给予了政策扶持。困难很快得到了解决。女儿、女婿的伤情在常德第一人民医院很快得以治愈。
为让女婿好好修养,尽快康复,滕名春一人默默地辛勤劳作,管理经营农场,目前农场运作良好,经济效益高。为了感恩政府、回报社会,她自学科学养猪、有机养殖等知识,为周边群众树立了劳动致富,财富自由的榜样,为乡村产业振兴树立了标杆。预计今年可出栏生猪200余头、存栏100多头,还有500余只鸡鸭鹅,几桶中蜂,年收入逾50万元以上。滕名春早已由原来的建档立卡户变成了村里最大的养殖专业户,深得各级领导的好评,村民们的赞赏。
士有百行, 以德为先,她是道德典范。2022年慈利县妇联授予她“最美家庭”光荣称号。实至名归。她不仅自己一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难能可贵的是她还带动并帮助三邻四舍的乡亲一道发展。在她的影响和协助下,人口不多的山村里现在有尽十来户人家也开始了养殖业。有的养猪,有的养牛、羊、鸡鸭,各尽所能。王老五,早已天命之年,残疾,低保户,原本村里有名的不务正业者,在滕名春的影响和指导下也开始养殖。近年养了十来头牛,种有部分农作物,年收入接近十万元,还找了位老伴。甚至村里以往个别好佚恶劳的梁上君子,在她的说服帮助下,改邪归正,也踏上了逐步富裕的道路。这样的例子不少,相信该山村在不久的将来定能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链。目前山里的土猪腊肉,腊鸡腊鹅,尤其是中药材野玉竹(葳蕤)开始远销全国各地,价格不菲。葳蕤具有养阴、润燥、清热、生津、止渴之功效,属滋补良药,有一定市场和开发前景。村民们都非常感激她,亲切地称赞她“女汉子”、“铁娘子”。
采访中她还谈到了自己的下一步规划,她想和儿女们一道稳步扩大农场规模,创建一个家庭式的养老院,帮助周边有需要的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在她的家庭农场安享晚年,为社会分担一点压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作者简介:王仁才,笔名:才思,男,张家界人。作家,诗人,翻译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张家界诗词协会会员,慈利县作协会员。中国翻译家协会会员。翻译出版了十余部小说。有诗词、散文散见于《中国诗歌》《诗刊》《长沙诗刊》及省级以上报刊。
联系方式:
QQ:45345045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