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现代散文的别致开拓 ——读赵宗彪新作《山河故人》 洪 迪
断断续续读了好些天,终于将赵宗彪散文新作图文并茂的《山河故人》颇有兴味地读完了。不觉无声赞叹:当今现代散文的别致开拓。 通常,现代文学分三大块:诗歌,小说,散文。也有加戏剧的,但它与艺术搭上界。通常都以为散文最易。白话散文就是通常说话嘛,只要粗通文字,谁不会写?其实大谬不然。郁达夫《现代散文导论(下)》共六章,前四章为“一、散文这一个名字”“二、散文的外形”“三、散文的内容”“四、现代的散文”,对艺术散文有一番精心的论述,其要旨为必须是美文,要具有一定的散文美含量。一百年来,现代散文的创作,散文家如云,散文作品更滔滔似江河。然而,说句大不韪的话,当今的散文创作,似乎并不十分景气。可能在写什么的内容与怎么写的方法上,都亟须新的开拓。赵宗彪《山河故人》正是在这两大方面,皆有别致的出色表现。《山河故人》,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 年8 月第1 版。 一、新开了一座现代散文富矿 先看内容方面。作者新开了一座富矿。它是天然的,更是人造的。故乡怀恋与童年天趣,几乎人人皆有,堪称天然。而将故乡怀恋与童年天趣融合一体,更观照以新锐的社会政治历史思想光芒,则这座散文富矿便成了赵宗彪特造而专有的了。 在自序《重返故乡》中,作者说:“我的故乡在浙东的天台山。这是古越人的故土。崖壁上无人可识的文字、悬棺葬的遗存、巫风的流绪,至今依然可见。这里是佛宗道源之地,也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目的地。徐霞客出游的第一站,即是天台山。天台山水神秀,《山海经》里的许多故事,在这里都似乎有迹可循。” 而他的祖上是南宋时期的移民,从河南开封来到这里。来到天台的第一代始祖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六世孙赵士伃兄弟俩。宗彪是赵氏在天台子孙的第27 代。赵氏世代生活的地方叫赵宅村,在天台的西部。“村落有始丰溪的支流杨家溪与雷马溪围护,西靠着气势磅礴的方山,边上就是烟波浩渺的寒山湖。”“离家不远处,就是唐代诗僧寒山隐居七十年的寒山洞。”①20 世纪50 年代,人民公社化时,赵宅的村名,因并入叶宅大队而消失。叶宅是个1500 多人的大村,100 多人的赵姓村民遂共居其中。“1981 年,我十七岁,离开故乡。我是改革开放后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 悠悠而匆匆。离开天台赵宅40 年的散文作家,住到杭州钱塘江畔的新家已有5 年了。40 年的城市生活所锤炼的新思想,与对乡村故土的日益怀恋,熔冶成“以赵宅为样本的非虚构作品《山河故人》的写作”熔浆,达到非倾心喷吐而不快的境界。好,天赐的必然而偶然良机来了。“去年(2021 年)六月,因为木刻受伤,我的右手腕做了手术。手术后,我住在钱塘江畔的家中休养了一个多月,这让我有时间静下心来回顾来时的路。”而且更巧了,还出现了《后记》中的情节:“今年(2022 年)四月,为了寻访宋代时期祖先的足迹,并补充本书的部分插图,我重返故乡天台,在天台待了两天。准备返回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我困在村里。”“这是我自1981 年离开故乡后,与村庄、村民相处最长的一段时间。在熟悉的环境中,我每天与亲友交流,听他们回忆过往,讲自己一生的境遇,或子女的生活。在交谈中,原本沉淀在记忆深处的许多细节,浮出水面。在老家的三周时间里,我完成了本书的补充插图,居然又写了50 多篇关于故乡的短文。”接近全书的一半。 二、贵写实:将叙事、状人、呈现、随感有机融合 再说怎么写的方法。首先,落笔前便大体胸有成竹。因此,全书便显出特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除了《自序·重返故乡》与《后记》外,有“壹、地理志”的《风水宝地》《方山》《雷马溪》《石桥》《官道》《永福寺》《小店》等20 篇;“贰、人物志”的《祖父》《剃头老司》《长人叔叔》《算命先生》等17 篇;“叁、风土志”的《春节第一餐》《牛酒》《相亲》《讲事》《聚兵》《啜柴》《噢魂》《关》等33 篇;“肆、田野志”的《双抢》《做米面》《蠓虫挥与牛虻搭》《雕花眠床》《稿毡》《的当》等18 篇;“伍、少年志”的《链条枪》《捉蜜蜂》《煨黄豆》《去县城》《女同桌》《春游》等26篇;全书合计116 篇美文。将一个浙东小山村20 年间的风土人情史记般生动定格。 然后,将叙事、状人、呈现、随感以不同配比有机融合,创作出一篇篇散文美含量颇高的妙文。其所抒写的则大多为乡野的山清水秀,村里的人情风俗,自身的童年趣事。且随手举些例子吧。 《永福寺》说:“20 世纪60—80 年代,父亲在公社的粮油加工厂上班,冬天榨油兼做米面,夏天则专做米面。”“加工厂建在一座寺院里,叫永福寺。”“寺里原先有几个和尚,新中国成立后响应政府号召,都还了俗,这寺就成了真正的‘空门’,后来变成了公社粮油加工厂。”“榨油的机器设在大殿里,比两层楼高。一进去,震耳欲聋的声音里,仰头看到巨大的旋转着的吊轮、传动的皮带、沉重的打桩机、一根根让我眼花缭乱的粗绳。地上,红亮的灶膛火焰、不断上升的蒸汽,还有穿着油布衣或赤着膀子的工人,一个个满头大汗。而外面,是冰冷的寒风。”在说了厂里十多个工人的生产情况和父亲为什么“成为其中的管理者”的因由之后,篇末说: 永福寺,有同外面不一样的东西,如电动的砂轮,可以将废钢锯条加工成小刀;有台钳和锉刀,能够把一个个链条加工成一把火药枪。只要有人帮助电焊,还可以将粗的钢丝做成铁环。滚铁环,这是我们小时候的游戏。更让人向往的是,如果肚子饿了,可以将番薯、洋芋放到蒸乌桕子的灶膛里烤。那里火很旺,马上就能熟。烧火的原料是乌桕子壳,火力很猛。它的炭,叫炭煤,是裁缝烫熨斗的最好原料。 永福寺是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乐园。 富于描摹性的叙事中,抒发着童年、少年的喜悦和幸福感。 《大铜锣》则写活了一位乡间异人,此人名叫统天。“他五短身材,全身黝黑,喉咙很响。大队里凡有大事宣布,必定开会。开会的通知,必由统天以敲锣的形式口头通知。”且在“有广播以后,凡是重要的事,还是由他敲着米筛般的大铜锣传达,事半功倍。统天敲锣,很有风范。一般是‘铛——铛——铛——’,声音悠扬而舒缓。大约走一百米,在人口稍稍集中的地方,他会停下来喊话,这时,锣声会急促地变成‘铛铛铛’,最后一个刹记锤特别重,然后他的嗓门大开:‘大家听到!今天晚上,大家开会!祠堂里面!贫下中农!不得迟到!地富反坏!出门扫地!’开会没有准确的时间,因为全村没几个人有钟表。他喊遍全村,约一个小时,记半天的工,十分合算”,“也曾有社员说,这个工分好挣。干部说,你喊两声听听。一听,否定说,不如统天。”“他的说辞,都是四个字,与《诗经》相似。”“统天是村里的名人。因为村里的重大政治活动,都经他的锣声召集、传播。村里丧事上的开道锣,也都近乎法定由他执锤。送丧的队伍有几百米长,走在最前面的,是打着旗龙幡的傻子善令,第二个就是统天。一路上,他以沉重而嘹亮的铜锣声为灵魂开道:‘铛——铛——铛——’。这一次,他不用喊话。” 便这样,作家速写式地画活了大铜锣统天。 《老牌单干》实录了特定历史时期举国少有的另一个乡间异人。这篇妙文中说:“我懂事的时候,劳动都是由集体组织的。”从无单干一说。“后来参加一次公社的大会,结束后,有一小队‘地富反坏右’分子游街,走在队前的,是个子高高的中年人,穿白衬衫,上写黑字:老牌单干孙。他昂首挺胸,一手执小鼓,一手捏木槌,一边敲一边喊话:老牌单干孙岩林,家住雷溪溪头陈。孙岩林同后面低身俯首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简直是鹤立鸡群。奇怪的是,大家对此安然若素,也没去计较。”据说,“小队的、大队的、公社的、区里的、县里的干部都反复动员过他。但他说:‘中央文件说,入社要个人自愿,并非强迫和一律。我认为一个人好,为什么不行?我家里的母亲、妻子、儿女都已入社,说明我支持政策。大家都先进,让我一人落后行不行?’” 事实上,他小学毕业,书法很好,是一个思想者,一个非常勤快的人,也非常执着——认定单干比集体好。在出身、品行、言论诸方面,他都无懈可击,于是被关了几天之后,又被放了。只是每次运动来,批斗的行列里,必定有他。最让人称奇的是,每次参加批斗,他从不认罪,都气宇轩昂。那件写了罪名的白衬衫,是他参加批斗的“运动服”。孙岩林以他的勤劳,在有限的个人土地上,确实产出了比集体同等面积多得多的粮食。 1981 年,家乡的农村开始实行分田到户。孙岩林依然故我,没人给他平反。没有了批斗,他也失去了穿“运动服”的机会。1992 年,他走完了八十二年的苦涩人生。前几年,我去乡间寻访他的事迹,除了他的女儿,竟然没人记得他了。他的那件“运动服”,真应该进安徽小岗村博物馆。 此文写得很巧妙:一是取材独特;二是行文浓缩洁净,显示了“活人即典型”的写人典型化要旨;三是寓褒贬于叙述,且多温雅的幽默。可以说,这也是全书的艺术特色,此篇为其尤者。好,再说几句《女同桌》。且录一段: 真正让我感觉到女同学可怕的,是三年级的时候,同桌的女同学买了一支圆珠笔,价格一角三分。她非常宝贝,平时慷慨的她,都不大愿意借给同学写三个以上的字。不久后,她说,圆珠笔不见了。大家帮忙找,没找到。班主任找到我,说,同桌说是你拿的。我大怒,坚决不承认。但是,女同桌一口咬定,圆珠笔被我拿去,是我丢了,一定要我赔。老师支持她,同桌一副不获赔偿誓不罢休的姿势。我只好回家同父亲嚅嚅不安地说明,他没有说什么,给了我一角三分钱,让我交给了老师。我不敢回家同祖母说,她要是知道,肯定要去说理的。在说理上,女人都比男人强。 后来,我坚决不要跟她同桌,老师给我调换了座位。从此,我不再同她说话。 多年以后,别的女同学告诉我,那支宝贝笔她不知丢哪里了,怕家里人责打,才赖到我头上。 我问:“她为什么要赖上我?”同学答:“你是她同桌呀。你也赔得起。” 看来,散文的力量根本在于写真事、真人、真情理,非虚构。《山河故人》的最大长处,或者正在于此。 三、图文并茂,散文美的立体化 图文并茂是该书的另一特长。赵宗彪属田蟹,七手八脚,是文与艺两方面的多面手。在文方面,出版过《台州人的素质》《三国笑谈》《西游放谈》《水浒乱谈》《史记纵谈》与《大地与人》;在艺方面,速写、木刻等都是高手,早几年出过速写集《自说自画》,又刚出了甚受欢迎的木刻作品集《木上江南》。目前,在这本《山河故人》中配上120 多幅插图,已是每文必画。图文相配,共振的效果,孜之不尽。其美妙滋味特佳者,如《电影院》的插画“广场露天看电影”,当年的风味十足。插在“贰、人物志”辑封的整页速写传神极了,画一个当年的时髦农村青年,站在行进中的自行车脚踏上,双手十字开张,右手夹香烟,烟气飘飘,偏面目阙如,更显不可一世。右下角题一打油诗:“白衬衫,西洋发,戴上海,衔牡丹,骑着凤凰飞上天。”实在妙绝!上述的统天、老牌单干两位乡间异人,皆有速写造像,相当传神。《女同桌》的插图画里男女同桌二人神态妙肖,加桌上一支宝贝笔,更环以大半页由数字和字母构成的漫漫雾气,让人越看越忍俊不禁。再配以左面通页大幅,是两个小孩在捕麻雀,夸张而有趣。一图共振,更使美文增趣。 在当今读图时代,作家赵宗彪图文并茂、对现代散文富于别致开拓的新作《山河故人》,将为广大受众所欢迎,当为必然而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