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童年往事 胡同里的脉脉温情
——金少凡新作《钟鼓楼下》正式出版
近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精品文学品牌“故乡·童年 原创儿童文学书系”再添新作——金少凡的《钟鼓楼下》。这是一部充满人情味、烟火气、趣味性的京味小说,作者以原汁原味、醇厚地道的京腔京韵,描写了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胡同里的生活图景和民俗风情,还原了作者记忆深处那些温暖人心、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
作品主要围绕老北京钟鼓楼下的张旺儿胡同展开。张旺儿胡同里杂居着的六七户操各式行当的普通人家:房东耿三儿以收房租为生,为人本分、仁义;东屋的谭先生是小学老师,知书达理,虽然柔弱谦和,但在危急时刻毅然挺身而出;孙师傅是钟鼓楼这一片乃至北京四九城里最好的锔锅匠,凡是摔碎打碎了的东西,在他手上都能完美复原;南屋无儿无女的沈师傅擅长捏泥人,在钟鼓楼下摆摊子,辛苦度日;阔家少爷三当家的整天提笼架鸟,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北屋刘宝泰家的四个儿子调皮捣蛋,惹出不少麻烦事儿……
“我”、小山子、小芬和四个水子等孩子的童年生活也别有一番风趣:斗蛐蛐、看戏、学艺、摔跤、抓虾喂鱼、玩油葫芦……虽然处在一个物资生活贫瘠、国家动荡的年代,但大家苦中作乐、互帮互助,将饥寒交迫、战乱频仍的岁月过成了一首诗。这些琐碎庸常的生活经过一个孩子好奇的目光打量之后,呈现出了一种平淡、从容、厚道、豁达的气象。
作品还系统地梳理了北京的人文历史,介绍了建筑、民俗、曲艺、美食、童谣等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传统文化,再现了评书、葡萄工艺品、逛笼等非遗项目的历史风貌,也重现了窝脖儿、捏泥匠、锔锅匠、剃头匠等老北京民间艺人的生活情态,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吃喝玩乐到营生忙活,作品中凝聚着大量丰富生动的细节描摹,就像一张老北京文化地图,在泛出北京人特有的生活质感的同时,也折射出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作为在钟鼓楼下长大,已将那座美丽都城的每一缕炊烟、每一声叫卖、每一种味道都镶嵌进记忆里的老北京人来说,像叙述自己的母亲一样去写作老北京的故事,似乎是一件再符合逻辑不过的事情了。”可以说,这部关于老北京的儿童小说,已经将历史文化的元素蕴藏于字里行间,在小人物们的喜怒哀乐之中,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幅老北京民风民俗的瑰丽画卷。展卷阅读,仿佛有一位“老北京人”在耳畔亲切地絮叨,让我们身临其境般在小胡同里行走,感受孩童成长中的喜怒哀乐,了解北京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在轻松调侃、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中,往日里的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那些感动与温暖,便随着胡同里的光影淌入每一位读者的心中。

《钟鼓楼下》
作者:金少凡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定价:30.00元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作者简介:金少凡,北京老舍文学院作家,老舍研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金葫芦》《龙骨山》《看不见的电波》《拥抱一下,孩子》《我和我的祖国》等。作品曾获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一等奖、首届陈伯吹新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佳作奖、北京市重点扶持项目优秀小说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