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谱印谱篆刻灵感荟萃
邢福有
《家谱印谱》正式宣布开工。以《家谱世系图》为准,一个不少,姓名印加字辈排行印、家风家训印等,约300方。拟五一节前完成。
篆刻知识之一:
家谱的基本想法:一、从印章的面貌上,追求上古,也就是有百年以前的文物感。二、从印章的风格上,追寻秦汉为主,捎带明清各流派。三、从印章的石料上,石质不同,创作要求不同,用刀要符合石料的性质。四、模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有邢氏家谱风貌。五、工程很大,岁月无边,力求抓紧。
篆刻知识之二:
篆刻起源于刻字,包括在任何材料上刻任何字。其中的篆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篆刻包括用篆字刻的所有字,木头上的,骨头上的,金属上的都算。狭义上的篆刻,是指用篆字、刻刀,刻在特定材料上的字,主要是刻在专用石材青田石,寿山石上的字。
篆刻知识之三:
篆刻起源。篆刻最早就是一个实用的物件。有刻姓的,有刻名的,有刻小动物的。用来证明身份和记事等。比如盖在砖、陶器、瓷器,钟鼎上的章。古代这种章,一般都是青铜等金属铸的。应急的,也有在金属上凿出来的。这种现象发生在商朝的中后期。也就是商朝的中后期就有了印章了。但在秦代以前,印章不叫章,通通叫玺。随着岁月流转,印章已从实用工具变成了一门艺术,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
篆刻知识之四:
篆刻和印章的名称。篆刻的名称,历史上有琢玺、铸印、治宝等称呼,后来统称为篆刻。印章的名称,历史上早期有玺、印、章、印章、印信等称呼;后来又有记、图书、宝、关防等异称。其中,从秦汉时期起,印章是有等级的。皇帝称为玺,皇后称为印,大将军大臣等称为章。至现代,我们把篆刻作品统称为印或印章。
篆刻知识之五:
篆刻之美。中国篆刻从历史走来,独步世界。有刀法、布局等一大堆规矩,构成了它美的基础。但篆刻美的根本不是“精准”,而是“写意”,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气象。这就好比墙上的苹果不能吃,但人们喜欢他。一个民族即使没有语言、没有文字,但他一定有艺术,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篆刻知识之六:
篆刻之美。篆刻作品的面貌,可以是金钢杵,可以是绕指柔。但有一条,越奔放越要有法度。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样子,好的作品必须符合篆刻规则。所以,篆刻艺术之美,是守住规则,而后千姿百态。
篆刻知识之七:
篆刻之美。篆刻艺术的根本之点是以刀代笔在石头上写字。所以,它的美要有笔意,还要有点刀痕累累的美。篆刻又是在方寸之间展示样貌,不只是把笔画摆在哪。要小中见大,体现技法,迹见辽阔。这是篆刻写意性与心灵之共鸣。
篆刻知识之八:
篆刻艺术之美。越工整的印章,越不能太细致,越粗狂的印章,越不能太支离。此为中庸之道,艺术的最高原则。
篆刻知识之九:
我的印章风格学汉印,学流派名家,但不模仿。刻自己的印。一是汉印为宗,二是大刀阔斧,三是灵感为上,四是双刀为主。取百家之长,煮成八宝粥。自称“写意派”。
篆刻知识之十:
篆刻的历史演进。篆刻从周朝开始,在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每个朝代都有发辉,特色万千。但汉代为正宗,官印私印繁多,主要是做证物。明清又一个刻印高峰,主要是用于刻印的寿山青田石的出现。
篆刻知识之十一:
篆刻流派。篆刻流派,就是刻制手法相近的刻手,形成的印章刻制风格。如以地名命名的,如浙派、皖派。如以人名命名的,如吴派、齐派。近代最突出的是吴昌硕。他的印章风格综合历史上的艺术营养,被认为是高手中的高手。
篆刻知识之十二:
篆刻的风格:篆刻的风格无非是残砖断瓦式,工稳印刷式,两者兼顾式。吴昌硕是残砖断瓦式,黄牧甫是工稳印刷式,多数人是两者兼顾式。
篆刻知识十三:
篆刻之美:一、好的篆刻首先是字要写对,不能有错字。二是布局章法,很好地体现聚散虚实。三是印面统一,或工稳或残破一贯到底。四是意趣,就是味道,缺此不是作品。
篆刻知识十四:
篆刻工具:主要有:印章料,即石料,寿山石、青田等,印床,印泥,刻刀,拓包等。
篆刻知识十五:
篆刻工具:主要有:印章料,即石料,寿山石、青田石等,印床,印泥,刻刀,毛笔、墨汁,毛刷、小镜子、放大镜、宣纸、连史纸、拓包等。
印章千姿百态,最终也不过如此。我说的流派,也就是刻着试试吧,也许超越古人;也许与古人比肩;也许一文不值。但都是一种收获。
家谱印谱,以汉印为根本,汲取历代篆刻流派精华,包括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黄牧甫等,旨在刻出水平,旨在入谱的每一枚印章都是精品。印不惊人誓不休。
艺术这东西是宁拙勿巧,宁支离毋安排。我拟把明清以来各流派的印章风格都展示一遍。让这个家谱印谱,即是家谱印谱,也是印谱的印谱。
我的印学观点是“中庸之道”。学谁都不能照搬。注重张力,但又不能太过。守住规矩,又不能太板。在千姿百态的流派中,刻出自己的风格。
我的印章遵循汉印,也就是方块印,也就是印学至尊。然后吸收各派,随印生法,不拘一格,视觉舒服为准。宗亲理解。
我想把每一方印都刻得有特点,有专业水准。让这个印谱有千古之魅力。所谓千古,就是它可以流传下去。
印章现在刻完了,用的是普通印泥,就是看一个效果。真正印刷的时候会用朱膘印泥,特别漂亮,鲜艳好看。
我在想,家谱应该成为联系邢氏大家族的一个纽带,一条红线。希望家谱印谱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刻在石头上的血亲是美丽的。
目前,正在编辑出版“邢福有书画印”小册子。后期出“邢氏家谱·印谱”。
收集:邢桂芬
2023年2月24日
于伊敏
邢福有,哲学博士。沈阳军区学雷锋先进个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机关纪委副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统一战线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建立邢福有助学金,捐资助学60余人。独自撰写或与他人合作出版著作37部。开办《邢福有国学大讲堂》,在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培训班授课300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