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5月19日是第13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今年的主题是“签而有约 共享健康”。2023年,省卫生健康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广东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在拓宽来源、签约模式、融入社区、赋能家医等方面取得政策性突破,积极推动全科向各专科拓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二、三级医院拓展,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向民营医疗机构拓展,团队签约向与医生个人签约拓展,固定1年签约周期向灵活签约周期拓展,管理慢性病向慢性病和传染病共管拓展,提高居民对家签服务的感受度。
●什么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2016年,我国开始正式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通过符合能力的专科医生参与签约服务,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支撑,通过签约的方式,促使具备家庭医生条件的全科(专科)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以便对签约家庭的健康进行全过程的维护,为签约家庭和个人提供安全、方便、有效、连续、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22年,全省5.7万余名家庭医生和基层组织建立包保责任团队,为全省1000余万65岁以上重点人群保驾护航,强化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分类分级健康服务。
●签约家庭医生,可享受哪些服务?
家庭医生团队会结合自身服务能力、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居民签约服务包,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基本医疗服务
2.公共卫生服务
3.健康管理服务
4.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
5.优先预约服务
6.优先转诊服务
7.慢病长期处方服务
8.合理用药指导
9.中医药服务
10.各地因地制宜开展的其他服务(上门服务等)
●如何拥有专属家庭医生呢,快来一起了解下吧
◆签约服务收费吗?
目前签订家庭医生基础包是免费的,也就是说,签约居民不需付任何费用,即可享受家庭医生服务,如果根据需要选择个性化的服务包才收费。
◆我可以签约家庭医生吗?
只要是本市的常住居民都能签,签约服务主要以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0-6岁儿童、孕产妇、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失独家庭、残疾人、特困人群为主。
◆签约的有效期是多久呢?
签约周期原则上为一年,也可以2-3年,期满后居民可续约或选择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
◆签约之后,家庭医生会怎样帮助我呢?
签约之后,您就与家庭医生建立了稳定的服务关系,有一个熟悉的医生朋友,遇到疾病方面的问题,可通过微信、电话等与家庭医生沟通、交流。此外,家庭医生会定期主动与您沟通,帮助您的家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医保签约病人将获得更高报销比例。
◆签约后,家庭医生是不是必须上门看病?
不一定。主要是通过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辖区签约居民提供直接的健康管理。家庭医生不只是看病,更是“一个家庭的健康管家”,是帮助居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使居民不生病或少生病。对于确实有特殊需求、行动不便的人或开设家庭床位的情况等,家庭医生会提供上门服务。
◆签了家庭医生还能去别的地方看病吗?
当然可以。签约对您来说只是增加了一个选择,您可以先咨询您的家庭医生,后选择其他医生就医,但对您自由就医不会产生任何影响,除了便捷只有更便捷。目前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二、三级医院专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联合门诊、联合病房,一起为您提供全专结合的健康服务。
◆我和家人应该到哪里签约家庭医生?
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还是在您常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咨询办理。
●相关链接:2023年省政府民生实事,家庭医生在行动
今年4月,省卫生健康委联合、财政、医保、中医药局和共青团广东省委启动了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城乡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并作为2023年省政府民生实事专题督办。
◆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服务作用,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提升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签约服务覆盖面。将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作为家庭签约服务优先保障对象,城乡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超过60%,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预防和减少老年人重症疾病发生。
◆重点任务
(1) 老年人健康宣教“3个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每季度举办一次老年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对每位65岁及以上老年就诊者提供1份健康教育处方,对每位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面对面健康咨询和指导(含视频、线下)。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及现场宣讲等多种形式,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宣教模式,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广泛传播营养膳食、疫苗接种、伤害预防、康复护理、中医养生保健、应急救助等科学知识及心脑血管、糖尿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口腔防治等慢性病防治内容,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引导老年人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二)加强老年友善医疗服务。以“四心”为目标,持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加强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电梯等建设,厕所安装一键呼叫铃,配备爱心轮椅、老花镜,优化院内标识指引,推动便捷设施多样化,让老人就医“安心”。优化全流程服务,适度保留传统人工服务,设置老年人优先服务窗口,保留现场号源,对医院自助设备进行“适老化”改造,让老人就医“省心”。开启特色志愿服务,提供在院专人就医陪同志愿服务,为辖区病情稳定的卧床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让老人就医“暖心”。规范“两慢病”规范化诊疗,实现让病人少跑腿,就诊、结算、化验、检查、取药一站式服务的目标,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让老人就医“放心”。到2023年底,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比例达到82%以上。
(三)加强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财政补助标准及专项经费支持,进一步发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独特优势,每年免费为其提供1次健康体检、1次中医体质辨识、建立1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提供1次健康评价、1次健康指导。加强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了解老年人基本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与吸烟、饮酒、饮食、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以及既往所患疾病、目前慢性疾病常见症状与治疗情况等,帮助老年人尽早发现健康风险因素,早期发现疾病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要免费提供1年不少于4次的随访管理,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监测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危害。进一步规范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加强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和服务,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要力争超过70%。对辖区内自愿提出申请的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上门进行健康评估,对经过健康评估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及照护者每年提供至少1次包括康复护理指导、跌倒预防及居家照料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支持等内容的个性化健康服务,推动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率达到35%。
(四)优先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推动资源下沉,通过联合病房、联合门诊、远程医疗,为签约居民提供“一站式”全专结合服务,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融入签约服务全过程、推动医防融合。推动“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服务形式,增强服务的连续性、协同性和高效性。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参考《广东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第一批)》(粤卫函〔2016〕1279号)完善本地基本包,指导有条件的机构针对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并发症预防管理、中医康复治疗等老年居民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鼓励实行更灵活的签约方式和签约周期,在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医联体)内可实行组合式签约,方便老年人接受在不同层级的医疗卫生机构获得连续性签约服务。
(五)加强预约居家医疗护理。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20〕24号),支持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65岁及以上有医疗服务需求且行动不便的失能、高龄老年人,慢性病、疾病康复期或终末期、出院后仍需医疗服务的老年患者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健全居家医疗服务的风险防控机制,完善价格等相关政策。有条件的机构可结合实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为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顾、常用医疗护理服务、常用中医护理服务。
(六)加强基层用药保障。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机制,落实医保药品目录药品配备和使用管理等政策,鼓励城市医疗集团等建立药品联动管理机制,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进一步适应签约居民基本用药需求。推动家庭药学服务融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管理、药箱整理、用药咨询等服务,家庭医生应关注老年特有的多重用药安全问题,加强对老年人及其照护者的指导,促进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家庭医生可以为符合条件的签约慢性病患者开具4~12周长期处方,到2023年底,85%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应提供长期处方服务。
◆最新进展:截至2023年5月,省级已完成三期业务培训,覆盖基层医务人员9000人;各地已举办老年健康宣传教育活动7189场、为就诊老年患者同步发放健康教育处方260万张、1558间基层机构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454间机构可为老年人提供在线查询健康档案,已为200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了规范健康管理服务。
通讯员:粤卫信
责编:郭静
文字审核: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