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挥来字字香
——郑子田老师散文佳作《我的故乡》赏读
文∕周传训
作为一位莱芜籍的《桃花源文轩》平台签约作家郑子田老师,曾闻其大名,未见真人,偶然的一次文友聚会中有幸认识了他,通过交谈才了解其一二,他是某单位退休干部,爱好写作和唱歌,一身的儒雅之气,还是口镇老乡。谈到他的故乡古城村,笔者并不陌生,几年前,莱芜《乡村记忆》搜集素材时,多次到过此村,还到村东半山腰上郑家林里的“武略将军”碑前拍过照。因此,郑老师发来的《我的故乡》一文,拜读后很是欣赏而产生共鸣,觉得值得玩味。
说起故乡,故乡是最容易撩动心弦的话题,因为故乡是我们的养育之地。此回忆性散文,自然不是纯客观的纪实,而是主要从作者的从小亲身经历和感受出发去谋篇布局,这就应了题目《我的故乡》的字眼“我”,是我眼中的故乡。文章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或叙述,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四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围绕中心选材布局,从故乡的山水人文等不同的侧面去写故乡的美丽和她带给我们的温情,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也体现了散文的真实性,此文的确是一篇回忆故乡的散文妙作。
此散文,作者尤其突出了故乡古城村的古老和辉煌,这两个话题也最能引起笔者的共鸣,所以不妨着重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切磋、交流和分享。
古城村名不虚传,古城的辉煌在于昔日历史的古老繁华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做出的建设成就。古城是嬴博间的必经通道,也是齐鲁古道所经之地,当年孔子和吴国公子季扎从齐国回来就经过此地,在此地南邻不远处垂杨村有“孔子观礼处”碑,也给莱芜留些了重要的文化遗迹,因此古城村也恐怕留些了孔圣人的足迹。
古城的原貌如何,作者是最有发言权的,古貌常在作者脑海里索迥,于是打开了记忆的大门。那时在六十年代,古城四面各有城门,东南两门还是“绳索吊桥”,门上有“黑膝门上有圆钉镶嵌”,“狮子把门”,“城门顶上有大钟”,俨然是“《三国演义》里的镜头”,当然,昔日随处可能“捡到秦砖汉瓦”,这些描写都是古城历史悠久的佐证。
可是这样一个古老的村落,也许因为六七年代因村子扩建以及“农业学大寨,修大寨田,建扬水站”建设而需要石材的缘故而不复存在,当然也有“破四旧”的“功劳”。现在想来,这不能不说是莱芜古村落文化中的一大缺憾。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如何解决建设和保护矛盾体的问题。从某种角度讲,这些成就的背后固然以牺牲了古村落的村貌为代价的,而村人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却全然不知,也全然不顾,也许是大势所趋。这其中的无奈和留恋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里看得出来,这也是引起读者深思的地方,正像笔者的故乡山口村一样,昔日素有“七阁子八庙”之称,而今却仅剩可怜的一座龙王庙和龙凤桥,这真是一言难尽的话题。
诚然,朝代的兴衰,历史的进退,人生的取舍,仕途的成败,人物的功过等等,总是捉摸不定,把它写成了文字就是历史和文学。散文里说不清,也无需说清,这不正应了山师大教授宋遂良先生强调指出的“文学是说不清的”、“文学能培养人的弹性”、“文学能培养人的相对论”的观点吗?
当然,我们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那时候,人们为了吃饱饭,发展经济才是头等大事。人们能够勒紧裤腰带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就是了不起的成就,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毋庸置疑,古城村的辉煌也恰恰在于“农业学大寨”时造田、建扬水站所取得的成就而成为“明星村”,真可谓扬名海外。谁想到,村里居然迎来了多国友人的参观和造访,那时的古城村无疑是口镇乃至莱芜的一面旗帜。因而,在所取得的成就面前,人们脸上是洋溢着自豪的。“那时,我只是举着小红旗,嘴里喊着‘欢迎,欢迎’的小学生”场景回忆,就证明了那时的人们是多么自豪。诚然,古城村取得的成就永远是值得村人乃至口镇人引以为豪的事情。
同时,文章写了父老乡亲对作者的影响,如考学离乡时乡亲们一是祝贺二是接济都给上路钱等,突出了民风的敦厚和乡恩乡情。这些都印在脑海里而心存感激,因为作者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作者又通过家乡的新变化,突出了今天的家乡是古老历史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村庄。
文学终究是语言的艺术,散文更应讲究。此散文语言有不少值得玩味的地方。看,“江河从淄河过来经大治水库一个大S形把我村的五个自然村像一根藤上结的葫芦连在了一起”。这个比喻长句似乎给我们画了一幅山水画或者是一幅田园画,汇河如蔓藤,村庄似葫芦,一水所系,村村连缀,秀色可餐,令读者观之而生悦。此比喻可谓形象逼真、妙不可言。
再如,“汇河往西南流去,经三十华里的路程西流入大汶河,扬子江千里之外正等着她!”这显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格,河流滚滚,一泻千里,涓涓溪流汇成江海,好似千里有约!一个“等”字,给读者带来了可以想像的空间和玩味的地方,这就是文学语言可以给读者带来审美的魅力所在。是的,作者对故乡山水的刻画是细致入微的,情注笔端,自然会有感染力和穿透力。
再看结尾一段:“千年的汇河静静地流淌,袅袅炊烟风吹着波浪,秃妮山见证者家乡的云卷云舒和潮起潮落。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随着家乡美好建设的进行,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提高,我坚信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美丽祥和的家乡就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共同期待和热烈拥抱吧!”
这段带有抒情笔调的语段,充分流露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希冀期盼之情。“我爱我的家乡”结尾一句独自成段,更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郑老师获得了“新时代优秀诗人作家”的荣誉称号,从此类文章中得到很好地证实。郑老师心系家乡,热爱家乡,用文字歌颂家乡,正能满满,值得钦佩。同时,郑老师用心血写出来的较多的散文作品,不但给读者带来文学的艺术享受,更给自己带来了无穷的愉悦和满足,从交谈中可以体察出来,这可谓怡养天年。这就是已近古稀之年的他,之所以永葆青春的养生秘笈所在,因为这样随心写来,不求名利,不计得失,顺其自然,就会养成了达观的心态而能延年益寿。试想,退休赋闲,伏案写点文字,约友来点小酌,偶尔高歌一曲,豪情不减当年,快乐无边。人生如此,不也快哉!
最后,笔者拙吟《七律·郑子田老师<我的故乡>赏读》(旧韵)诗一首,再表钦赏之意吧:
秃妮山下古城庄,情纵笔端忆故乡。
古道繁华垂史册,火红年代创辉煌。
汇河环绕村村秀,妙笔挥来字字香。
静里随心寻乐趣,狂歌一曲向夕阳。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