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最高女教主
作者:奚仁德
王母娘娘的称号很多,比如:女仙之母,万妖之祖,东方圣母等。但我认为,还是道教最高女教主最恰当。
《西游记》中,有四大天王:道教最高男教主玉皇大帝,道教最高女教主王母娘娘,佛教最高男教主如来佛祖,佛教最高女教主观音菩萨。其中,玉皇大帝,如来佛祖,我已经点评完毕,观音菩萨已有他人点评。今天,我就来点评点评王母娘娘。
《西游记》中,王母娘娘的出场次数并不多,着墨也不多,主要故事,也就在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即使在第五回,她也不是主要人物。回目里连她的名字都未提到,只是“蟠桃”二字,间接地跟她有关。其它回目,也就偶尔间接地提到她。
倒是其它文学作品中,屡屡写她,屡屡写到她。写她,或写到她,总离不开两个词:瑶池、蟠桃。她在民间的地位很高,有许多为她建立的庙宇——娘娘庙。民间的两个传统节日就直接跟她有关。中秋节,因嫦娥奔月而有。嫦娥奔月,因嫦娥偷吃了王母娘娘的不老仙药而成。七夕,乞巧节,《牛郎织女》的故事,因王母娘娘而成。连天河(银河)也是因她而成——是她的发簪划出来的。
有诗联曰:
瑶池阿母倚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不再重来。
西望瑶池降王母,
东来紫气满函关。
王母宴瑶池,銀鬓偕冰桃一色;
华庭张乐府,霓裳与彩袖联辉。
王母阁里供王母,保社稷万世隆日;
蟠桃会上献蟠桃,佑黎民一生平安。
巍巍昆仑兮,道君所化。
仁于天下兮,炫父慈心。
天地孕育兮,人之最灵。
群峰环抱兮,圣母虚清。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玉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祖之脉”。在神话传说中,昆仑山又是“万神之乡”。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昆仑山高也,大也,久也。高者,平均海拔6千米以上。大者,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公里。久者,产生于人类之前,地壳运动中最早抬出海面。它,是陆地的起源,人类的起源,中华民族的起源,中华国脉。中华之中,中国之中,是地球之中,世界之中。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昆仑山分为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就是我们看到的昆仑山。是自然的昆仑山,地理的昆仑山,人间的昆仑山,真实的昆仑山。
第二层境界,就是西王母居住的昆仑山。里面有很多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包括各种使人类长生不老的仙草,仙药。
第三层境界,是天上神圣的天帝天宫。
昆仑山是王母娘娘的根本家乡。由西王母变为王母娘娘的三个形象,也随着昆仑山的三个层次而变,而来。王母娘娘,由瘟神到女仙之母,有一个华丽转身的过程。
第一个形象,人面兽身的怪物形象。
时代,上古。
《山海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是说,西王母像人,长着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齿,声音像老虎的长啸声。蓬散着头发,戴着胜这种发饰,是上天派来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刺杀的神,居玉山中。
这是人们对人类最初形象的想像。他们也知道,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所以,最初的人都像动物。古埃及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也是这样。所以,有网友戏说,王母娘娘是埃及艳后,法老。
第二个形象,人格化的形象。
时代,西周。
《穆天子传》《今本竹书纪年》《列子•周穆王》《史记•赵世家》等书籍,均有其形象。
综合起来,是这样——
西周鼎盛时期,周穆王为了扬其国力强盛,决定周游天下,以示威仪。他坐着八匹马拉的车子,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西征。走了九个多月,来到了西王母之邦。在癸亥这一天,到达了西王母的邦国。第二天,周穆王宾于西王母。他手执白圭玄璧,并赠送西王母锦织百纯,素织三百纯。西王母恭敬地拜受了这些礼物。又过了一天 ,周穆王又约西王母在瑶池喝酒,饮酒作乐,谣歌唱和,很是浪漫谛克,演绎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大戏。
西王母唱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于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去子,惟天之望。
周穆王很感动。于是登上昆仑山顛,勒石为记,铭曰“西王母之山”,并在旁边种了一棵槐树。
我上文引用的李商隐的诗,写的也是这个故事。
这个时代的西王母,虽已人形,但还是居之荒野,与动物为伍。
注意,《西游记》的时代背景是唐朝。书中,唐朝称东土。西王母居住地叫西土。西王母,西土,两个都是西,就肯定不是唐朝的疆域,唐朝的人。埃及,那太远了。中亚?塔吉克斯坦?——这个地方,在元明清的时候,其实是中国的疆域,领土。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俄伊犁条约,把这一地区划归了俄国。在唐僧时代是外国的,在吴承恩时代是中国的,现在,又不是中国的。
《西游记》中的历史和地理概念,有时是清楚的,有时又是模糊的。
西王母的唱词中称周穆王为世民。唐太宗,李世民。这名字 ,可来源于此乎?
第三个形象,女仙之母。
时代,西汉。
《淮南子》中,西王母已经是一个身着凤冠霞帔,掌握长生不老之药等诸多灵株的女仙之首。
西汉司马相如的《大人赋》中,西王母作为长生不死的仙人性质已被明确地肯定下来。
《汉武帝内传》:元封六年四月戌晨,武帝迎西王母承华殿前,但见西王母在群仙女簇拥中,冉冉从空中下降。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缓,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元橘凤文之鞋。视之年可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霭,容颜绝世,真神人也。
西王母佩剑,这是第一次看到的形象。
不过,到这时,她还是西王母,而不是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的最终形成,是在《西游记》中。
《西游记》中虽然没有明确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是夫妻关系。但是,其故事情节已经误导了读者。绝大多数读者都认为他们是夫妻关系。
是什么关系呢?是同事关系,是同盟关系。他们各司其职。玉皇大帝主要负责男仙,王母娘娘主要负责女仙。作为婚姻,他们各有其主。
玉皇大帝的老婆是后土娘娘。玉帝是皇天,娘娘是后土。合起来是皇天后土。后土娘娘的职权很大。不过《西游记》中的故事很少,很少露面。以至于很多读者都不知道有这个人物,更不知道她是玉皇大帝的老婆,是真正的玉皇后。
王母娘娘的正牌老公是东王公,也就是东华帝君。其职权也很大。东华帝君是男仙之首,王母娘娘是女仙之首。《西游记》中,似乎把东华帝君的职权移植到了玉皇大帝身上。这也就难怪人们误以为他们是夫妻关系了。
汉初有一歌谣曰: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木公,就是东华帝君,金母,就是王母娘娘。
《枕中书》曰:木公,金母,天地之尊神,元气炼精,生育万物,调和阴阳,光明日月,莫不由之。
《西游记》中,也由于故事情节的原因,与东华帝君几乎无关。所以,他也和后土娘娘一样,是一个幕后人物,鲜为人知。
《西游记》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幕后人物,就是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
王母娘娘被尊为掌管天下女仙及天地间一切阴气的首领,是护佑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的女神。女子想要成仙,就必须先祭拜王母娘娘,请王母娘娘注册仙籍。
我们现代人,为婚姻和生儿育女而拜菩萨,似乎拜错了菩萨。人们只知道拜观音菩萨,却不知道拜王母娘娘。观音菩萨的像,也是左臂抱着一个孩子的送子观音形象。其实,王母娘娘才是一个真正的送子娘娘。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不是一个送子观音,而是一个和如来佛祖合谋制造八十一难的始作俑者。那些妖魔鬼怪的原身,原来都是他们的身边物所变成的。当孙悟空对付不了的时候,观音菩萨出面来收服它们。当孙悟空要打死它们时,观音菩萨又出面来阻止。
你们到底应该拜谁呢?
孙悟空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最精彩,最著名的故事情节。孙悟空领衔主演,王母娘娘是第一主演。
王母娘娘这一主角,是因孙悟空而安排的。吴承恩为了表现反权威,反秩序这一主题,单设计了一个大闹龙宫,觉得还不够,就设计了一个大闹天宫。这样,这一主题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大闹天宫,怎么闹,从何闹起?一切都得按照孙悟空的本性来安排。
孙悟空是猴子。猴子的特性是善于攀援,善于援枝探果。而猴子最喜欢的果实,莫过于桃子了。天宫中有什么桃子呢?于是就有了蟠桃,蟠桃园,蟠桃宴以及王母娘娘了。于是就安排了孙悟空看守蟠桃园。蟠桃是道具,蟠桃园是背景,蟠桃宴是场景。这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安排。一切都是偶然,一切又是那么的自然。
吴承恩不愧是一个谋篇布局的高手呀。
有读者说,玉帝安排孙悟空看守桃园,是玉帝的一个阴谋。玉帝认为,蟠桃是长寿的圣果,王母娘娘掌管着蟠桃园,蟠桃宴,掌管着众仙的长生之道,把众仙的人心都笼络过去了,严重影响了他的威信。于是他就安排,导演了这场惊天动地的大闹天宫的大戏,破了王母娘娘的局,破了太上老君的局,削弱了他们的威信,巩固了自己的威信,巩固了自己的皇权。
出乎意料的是,最后闹得失控了。玉皇大帝没法收场,就只好请如来佛祖来收服孙悟空。
玉皇大帝的目的果然达到了。在安天大会上,王母娘娘竟然有失身份地走下舞池,做起了领舞,为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献歌献舞。
是不是这样?管它呢。反正书写了,就是给你们看的,你们爱怎么看,就怎么看,想怎么看,就怎么看。作者我吴承恩可就不管这么多了。
还有读者认为,蟠桃宴就是整个《西游记》的最精彩的序幕。没有蟠桃宴,就没有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他们三人,都是因为在蟠桃宴上惹了祸,才被惩罚下界保唐僧的。孙悟空砸了蟠桃宴,猪八戒因在蟠桃宴上喝醉了酒而调戏嫦娥,沙和尚因在蟠桃宴上喝醉了酒而打碎了一个玻璃灯盏。没有蟠桃宴,就没有西游记。
蟠桃宴上喝酒,闹事,坏事。这就从效果上否定了蟠桃宴,否定了王母娘娘。以结果否定效果,以事否定人。这到底是玉皇大帝的主意,还是吴承恩的主意。天知道。天也不知道。
只有我知道,因为我就是那个读者。
《西游记》诗曰:
青鸟每传王母信,
紫鸾常寄老君经。
西池王母常来此,
奉祝三仙几次桃。
月里嫦娥难到此,
九天仙子怎如斯。
宫妆巧样非凡类,
诚然瑶池仙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