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乡 情 深
作者:饶晓辉(江西)

题记:故乡,是岁月中最美的风景。因为故乡,所以风也柔柔;因为故乡,所以情也暖暖;因为故乡,所以花开似锦;因为故乡,所以叶落如诗。故乡于我,尤如一片走不出的蓝天。
竹林居村千般美,
塘绕农舍万户春。

从东乡城区驱车往南行驶,经虎圩乡政府所在地坎头,继而左拐进入东乡“网红路”前行六公里处,有一个叫竹林塘村的地方。这里依山傍水,景色秀美,风景绚丽,好一幅醉美人间的画卷。
竹林塘,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一个美若仙境的村庄,这就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我的家乡竹林塘村,座落在赣抚平原东乡区境内,隶属虎圩乡管辖,全村六百多人百分之九十饶姓,散余的于姓人家,是一九五七年东乡建幸福水库时,从库区畈上村移迁而来的。这里东南西三面环山,群峦叠嶂,风景如画;北面万顷良田,地肥人勤,稻菽飘香。东黎公路绕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据老辈们讲,当年日本鬼子进村时,发现该村林竹茂盛,池塘星罗密布,都不敢贸然进村。竹林塘村也因竹多林多塘多而得名,相传全村东南西北中,共有九十九口池塘。
漫步在村子竹林深处,听风雨沙沙,看百鸟争鸣,令人心旷神怡。当你移步村东头小虎山头,腑瞰全村景貌,你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造就了如此美丽的人间仙境。

更让人称奇的是村子中间,天然而成的一排池塘,将村子一分为二,称为塘南塘北。每每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池塘两侧村舍透出的亮光,倒映在水面,宛如天上的银河,繁星点点,美不胜收。
如今,随着人们大肆建房、开垦,村子里大片竹林被毁,池塘被填,故乡的容貌也遭到毁灭性的伤害。尽管如此,故乡在我心中永远最美。因为,故乡于我,尤如一片走不出的蓝天!
悠悠天宇旷,浓浓故乡情。席慕容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其实,无论是哪一位文人墨客,落笔时都是带着一份生生的疼,无论是在觥筹交错间,还是在幽幽独处时,那一圈乡愁的涟漪都已然潜滋蔓长着,活色生香了一份爱的期盼。母亲的唠叨里,满满是爱的情愫,父亲的沉默不语中,却尽承载着无声的挚爱。那农人的烟袋,牛娃的牧笛,母亲在村口遥相守望的身影,总是在无声静默间,老了容颜,厚了思念。
倦鸟终归巢,落叶终归根。纵然山重水复,纵然烟袅雾茫,只是那一份眷乡恋亲的情愫,越耳畔而来,却亦是不关寒暑,不关悲喜,都只在山水清和间,嫣然如画,婉转成歌。在外的游子哟!无论身在何方,不管距家多远,总会淡淡听风语,静静写乡愁,用那一阕旖旎的思念,填写下思乡最美的篇章。

或许,在游子们心中,故乡,就是一份渔舟晚唱的温柔,是一指流年嫣然生香的明媚,是乌篷船摇曳在江南水乡里的如梦似幻,是老茶馆上说书人的拍案不绝。只要游子们盈一袖晚风的温柔,牵一缕月华的摇曳,便能守得心中的乡音迂回,调动幸福的节奏,任心中温暖次第花开。梦里梦外,游子们心中的牵念未曾消停,走南闯北,一路风尘仆仆,家乡,很远,也很近。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游子们总会在合掌开掌之间将故乡默念成诵,任时光流转,世事沧桑,那一份故乡的眷恋之情,永不淡去。
是啊!月是故乡明,近乡情更怯,无语却已泪阑珊。公元二O一六年,在外漂泊多年的我,重新回到阔别N多年魂牵梦萦故乡。故乡里有和蔼的乡亲,有香醇的菜肴,有熟悉的玩伴,更有暖心的乡音,还有一针一线修着爱意的老母亲呦!于游子而言,故乡,就是一阙填不完的词,一首唱不完的歌,在泼墨之间袅袅生香,暗暗盈动这丝丝情长,在柳风笛中,呼唤着游子们归来,归来……

你听,那游子的脚步,是否在一曲柳风笛声中渐行渐近。以相逢为笺,思念为笔,也书清风,也书明月,只将这一份温情,遥寄那料峭的春天。岁月温润,写意静好的团圆时光。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