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霞琐语(六)
陈振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人当然是创造科技的,是科技的主人,但科技一旦被创造出来,其生产能力就远高于人了。
比如: 同样一个人在收庄稼,是开收割机(生产力)快呢?还是用传统的镰刀(也是生产力)快呢?
又比如: 人创造了无人驾驶喷药机属实,但是人毕竟没有无人驾驶喷药机的喷药能耐啊!
再比如: 老农父亲生了个当了县委书记的儿子,能说这位老农也有当县委书记的才干吗?
所以不能说创造了科技这个生产力的人,才是什么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是专指直接用于生产的能力。这里有时直接是人,有时便直接是科技。而一旦在一件生产劳务上拼人力和科技力的强弱时,科技力永远强于人力。
人在这时(这时!)便成了科技的老子,成了太上皇,不是在生产第一线的闯将了!他的能力、功劳是应肯定的,但已归入生产科技和扶植科技的史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没人能推翻!
又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说不假。
2023.1.25
我看大都不认为司马南是坏人,更何况他还是共产党员嘛!司马南的问题是思想认识问题和工作作风问题。他对联想柳传志的诬蔑是对中央考核后树其为先锋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庄严事实的否定,是违背了共产党员应与中央保持一致的政治立场和行为规则的。而对这个牽涉“砍旗”的大事,他不向法纪部门举报,光在网上煽动舆论,也属大错。对此理应对司马南进行严肃批判,让他歧路回头。这种批判不是把他视为坏人,而是对犯有原则错误的自己人进行挽救。
2023.4.18
人口基数太大,一人一颗脑袋一个口,各有想法和欲望,产生问题自然多。
互联网太发达,一方出事八方知,情绪互相传染,好像社会马上要垮。
其实还是少吵叫为好,喧嚣冷静了,办法才会出来。人人有智,家家有法。这个过程中,人们照样过日子。
2023.4.21
郭沫若题字太多,太多!他有时也就不费神用劲了,故也写了些随便应景的字,很不好看。但他真正作为书法的字,无论草、行、楷,艺术水平还是少有人能及。特别是给各大学的门牌题字,书写毛主席一系列诗词的字,都非常漂亮。
同样。他的诗词作品也是这个道理,在文人中他到的地方最多,常免不了应求题诗题词;须作政治表态的事也最多,常免不了以题诗题词的简单方法应景。这就必然留下不少有艺术缺点的作品。但他真正务心的诗词艺术创作,也是少有人能及。如其七律《华清池》、《题<革命烈士诗抄>》,水调歌头《归途》、《登太白楼》等,其思致之高与文采之美,一般文人根本写不出。
2023.4.21
总有人说现在是百分之二十的人占有了百分之八十的财富,真的吗?
你的数据是从哪里来的?我看远离实际。你不妨列举一下你村、你乡、你县、你小区、你街道、你城市的具体情况说说,有没有你这个数据?
收入差距拉大是事实,但不是你胡嗨的这个样子。缩小差距是应该的,但这得有一个过程。尤其提高收入少的人的收入,是要以提高其本身智能素质为基础的。这事既搁不得,也急不得。
2023.4.23
现在办企业都是按劳取酬,而劳不光是车间操作,筹集资本、经营管理、科研开发、营销奔波都是劳。谁的劳动贡献大,谁的报酬高。这里不存在剝削,因而也不存在階级。(尤其作为企业家,他不仅要依法纳税,还要承担社会义务和企业风险…)这个看法并不违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但超越了马翁对劳动概念的界定。
2023.5.1
提出两句被误点误解的话——
(1)所谓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应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以”在这里是“及”的意思(古文的一种用法),即“天地不仁及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及百姓,为刍狗”。这是符合老子一贯的“民胞物与”思想的。
(2)所谓孔子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为”乃“修为”之“为”,意即“人不修己,天诛地灭”。
202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