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老路去汉中,记不清多少次经过凤县了,却没有驻留过。这次算是第二次驻留,感觉凤县真是个好地方。当然祖国的哪个地方不好呢?都只能说好是吧。但是凤县好得极有个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一性,比如位于秦岭南坡、嘉陵江上游,比如蜀道中的关键一道,比如秦蜀陇三省文化交汇一县,比如生态啊物产啊红色文化啊航天动力啊等等,确实值得大书特书。只是写文章不宜贪大求全,要立意高、切口小。
在座者多半是凤县作家,生于斯长于斯,优势是熟悉,劣势也是熟悉——不易判断哪些东西写出来可以“新颖天下”。因此有必要往外面走,见的多了,便能比照出家乡的哪些东西写出来吸引人。
我们都是业余作家,并不靠写作领工资,但是依然要珍重手里的笔。笔是权呢!用好笔权,知道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很要紧。服务当下时政责无旁贷,但时政文章是速来速去的。如今是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你把第五个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文章再拿出来看,有多大意思?但当时就是重要,就是起了大作用。所以这种文章咱们还得写,现实需要嘛。
同时,我们更需要琢磨如何写出具有永久意义的文章,或曰作品。什么作品具有永久性呢?我以为写出了人性的动荡变迁,才具永久性。
川陕动车通后,凤县有点被边缘化,某种心理失落,当有相应的文学作品予以记载。我们现在看到的漂亮的城乡,是政府的努力与百姓付出的合力的结果。某些激进的做法,比如拆迁,移民安置等,不管动机多好,终究会导致某些心理的负面影响,甚至伤害,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愈合。任何进步都要付出代价,写出此种“付出”是作家的义务,所谓“人文情怀”。
我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建议当地领导:尊重与关爱当地作家,因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可偏废。有一条真理是:不被记载的业绩随时一风吹去。《史记》写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有过多大的人物、发生过多少大事呀,但是司马迁不乐意写的话,后世便不知道,发生了等于没发生。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没错;但是文人不写,谁知道“人民”是个闹啥的!这就是我刚才说的“笔是权”。
但是有权也不要骄傲,万不可要挟别人泄私愤,要从对方的角度来理解。毕竟做人首要,文章次之。
2019年12月12日下午
于凤县政府会议室座谈

凤县文联毛主席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