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志昂,1952年生、汉族、江苏省苏州人,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书法艺术。沈志昂先生的作品师古不泥,挥酒自如,飘逸舒展,点画劲挺,和谐呼应,浑然一体,妙趣无穷,美不胜收。作品在国际和国家级大赛中多次夺冠。博得有关领导和艺术界的高度关注。在书法艺术界取得了杰出成就,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作品在世界最高艺术殿堂法国卢浮宫,美国纽约,日本,韩国,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地展出和收藏,被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收藏机构收藏。
荣获“十大军民艺术家”,“国宝艺术家”,“中国书画百杰”,“盛世中国书画名家”“中国德艺双馨书画名家”,“感动中华杰出功勋书画家”《诺贝尔国际艺术奖》《国际艺术巅峰人物》《人民书画家》等荣誉称号。

沈志昂美文集萃
工作和生活中的矛盾,往往是自以为是和自私逼出来的,这符合事物两面性的观点。消除工作和生活中的主要矛盾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宽容、去包容对方的缺点,而是去了解对方、适应对,如果做不到了解对方,适应对方,最好的方法就是离开。无法与对方形成“一团和气”,那也别做貌合神离,最好“分道扬镳”,因为委屈最伤身体。当然,生活工作中也有许多无奈,面对无奈的选择,要学会在斗争中赢得团结,在团结中发现斗争的焦点。因为,工作和生活仅靠包容是不够的,有时还需要斗争。比如工作上的争执,生活中的吵架,都是释不同观点的方法,无原则的迎合和夫唱妇随,表面上一团和气,但一遇灾和难,往往就会把对方推到对立面。文革中出现的夫妻互相揭发问题、曾经的生死战友站在了斗争的对立面,都说明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人看穿了伤心。有些话无需说明,就让它成为秘密;有些人无需点破,就让自己糊塗而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无需不滿。究人过不如念人恩,至少留下美好;念人错不如想人好,至少心生愉悅。事无十分,人无完美,不必事事苛尽,放宽自己,眼宽能容天下景,心宽能容天下事。

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没有取得事业或某领域的成功,都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其实,人是有层次上的区别的,这种区别,一开始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源于自己的努力、原于自己初入社会环境的影响。但对于一个人影响最深远的,还是源于自己经常性的思考,即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勤于动脑、敢于向权威者得出的结论发问。学会思考,恰恰是区别于他人的根本性标志。我们常说的不在一个频道上,就是思维不在一个水平上,没有思考,喜欢拿来的结果,在聊天或工作学习的交流上处于“旁听生”的位置。

心胸狭小,身边的一切事都是大事;心胸宽广,身边的一切事都是小事。心若计较,让自己整天怨声怨气;心若放宽,使自己时时快乐快活。世间不如意之事时常会有,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很少。生活中出力不讨好或事倍功半的事常有,能让你如愿以偿或事半功倍的事很少。倘若非要时时处处事事都斤斤计较,那么所有的天天人人事事都闹心烦扰!倘若如此,人还怎么活?生活生活,也就求个活得安生,何必非要让自己痛苦,非要跟自己过不去呢?心宽一寸,路宽一丈。如若心宽似海,便有风平浪静的人生!
勤奋,成就生活之美!

“学不自满可言博,修而无我能达道”。是一副修身、励志联。上联说的是学无止境,在学习上永远不能自满,只有孜孜以求,不断进取,才能做到博学多识。下联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修养只有做到“无我”才能修成“正果”;如果一心想着“自我”,私心杂念缠身,满脑子想着个人利益,则永远不可能“达道”。一生求学,不知足才是向上的阶梯;半世修为,能无我才是得道的真谛。觉得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那说明你的能力还远远不够。修为的至高境界,就是感觉自己再平常不过,肚子里空空如也,脑袋中一无所知。把自己融化在大自然当中,化成一片树叶,一只蝴蝶,或者一滴露珠,一朵流云。因为没有我,而我无处不在;因为不求乐,而乐如影随形。

要完成一件事业,一定得依靠朋友帮助;火在燃烧森林的时间,一定得借助风的威力。充滿慈爱和仁义的言语,最容易取得人们的欢心;想用钱财买得別人的尊敬,今生今世也不会得到滿足。贫困了不要烦恼,豪富也不要誇耀;命运的安排难測,喜怒哀乐都会遇到。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原文出自《荀子·修身》。意思是指道路险阻漫长,但一路前行终将能够到达。只要毫不停歇,未来一定会充满期望。人生本来就有无数种可能,有少年得志,也有大器晚成。多一点耐心,认真做好自己,踏实前行,所有美好定会不期而遇。人生惟撑篙不已方能逆水行舟,惟奋斗不止方能冲出重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是力在坚持;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这是功在坚持。这世上,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如果沉醉于自己的“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就难以做到“更好”和创造出新的业绩。人生这条路很长,未来如星辰大海般璀璨,不必踟躇与过去的半亩方塘。那些所谓的遗憾,可能是一种成长;那些曾受过的伤,终会化作照亮前路的光。事业常成于坚,毁于躁。“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距离不是问题,相向而行才是关键”。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所有熠熠闪光的背后都是默默的努力。壮志豪情应犹在,逐梦不止方年轻。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

我们生命里走过的人很多很多,能把你记住的也有不少,但能从相识到相知,甚至是天天记在心上的却少之又少。如果自己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时,还有人天天通过微信向发个表情祝福自己,还能发自内心写一段短语问候自己,哪说明自己做人并不失败,至少,你在他心里有位置、有份量的,这样对你的人值得拥有,值得交往与珍惜。

我们这一生,要走很多条路,有笔直坦途,有羊肠阡陌;有繁华,也有荒涼。无论如何,路要自己走,苦要自己吃,任何人无法给予全部依赖。沒有所谓的无路可走,即使孤独跋涉,寂寞坚守,只要你願意走,踩过的都是路。你以为走不过去的,跨过去后回头看看,也不过如此。不回避,不退缩,未來终將到来。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过去的,就让它随岁月流逝;当下的,都要靠自己用心经营;未来的,无需慌张,只要做到无愧于心,剩下的,那就随遇而安吧!人生一场,世事无常。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总会有许多的意料之外,都要坦然面对。人海茫茫,人心难测。你无法预见谁是你人生的过客,谁又能和你走到未来。而当人走茶凉时,也要学着逐渐看淡。比起追忆过去和幻想未来,倒不如实实在在地过好当下,用心生活。世事难两全,得失总相伴。我们能做的,就是整理好心情,珍惜当下的每一天!

人与人之间有天赋的差异,有境遇的不同,命与运而非偶然,有时都是我们的掌控之外,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的人生起着重要影响。然而这也是左右人生的全部。在不可控因素之外,还有可供我们主观支配的自由空间。也就是说,我们还可以加注后天努力。人类的基因有99.5%是完全相同的,而个体能力的参差不齐,是由每个基因的启动程度决定的。但通过阅读、学习以及实践等等,则可以启动基因。某种程度上后天的努力专注越深,基因启动越充分。人生的每一个当下都是由过去累积。一些看似曾走过的弯路,也会以自己的方式作用于人生。甚至,峰回路转总要来自于山穷水复,醍醐灌顶大多源自于艰难求真,弯路经常是到达险峰的必经。弯路或者坦途,差别不在于远近,而在于对路程的沉潜。因此,专注每一步,以最饱满的精神走好每一步,远胜于步履的懈怠、浮躁和游移!

当我们做一个决定的时候,不用刻意的去在乎别人的眼光,求得别人的理解,只要自己能够理解自己,支持自己这就够了。真正的王者,已经能够无视外界的风吹雨打,只专注于打扫自己内心的庭院。哪怕遭到别人的非议和质疑,也能淡然的一笑置之,继续走着自己的路。如果一味的追求别人的理解,那么你会活得很累,感觉就像是为别人做的事一样。所以,做一件事,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不给别人带来烦恼是一种慈悲。不给自己带来烦恼是一种智慧!要学会原谅,人难免有错误,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有人无理挑战.必须全力以赴而反击.懦弱不是慈悲是无能.智者勇于奋斗.努力爱这个世界,不要怨恨,否则将是一片苦海。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谁把自己虐得更惨。其实,清晰的目标比盲目的努力更重要,深入的思考比低水平的重复更重要。反思和调整努力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会事半功倍。努力是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往往最美的不是成功的那一刻,而是那段努力奋斗的过程,愿您努力后的明天更精彩。

人的生命有限, 即使一点缺失都沒有, 也无法达到完美的境界。 回顾以往的岁月, 无论是在言行或思想上, 应尽可能的反省自己、修正自己。我们所做的工作也许卑微、平凡, 但不可妄自菲薄。 无论任何事情,求其尽善尽美, 忠诚的把每一件事情做好。 发挥螺丝钉的精神, 扮演好自己人生当中的每一个角色, 对得起天地良心, 如此即可不辜負此生。总之, 我们虽然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 但是我们可以增加生命的深度与广度。

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取得有效的沟通,智慧是次要因素,态度才是决定性的。我们见证过的沟通中,领导、老师、长者、老板挂在嘴边的话“我认为…”“我觉得…”“我看是…”而这种以我为中心的沟通要么遭到对方的反驳,要么对方以沉默应对,事后还是老样子。有效高质量的沟通,往往能听到“你什么想法,我能否帮上你…”“你的观点有道理…”“你的建议很好…等。成功的沟通既不是放弃原则,而是放下偏见、放下自以为是、放下名利地位所产生的自尊。以谦之心赢得尊重,以空杯之心方能维护自尊,失自尊不失自爱方能收获尊重,被尊必先尊人方可收获自尊。

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能说会道,特别会来事,并不是情商高。真正情商高是这个人走到人前会被无条件信任,无限信任,同时也善于把好的东西,友情享给他人,在别人有困难时,也愿意去帮助别人,这样的情商把它放在人群中,永远不会被排斥。所以才说,如果八面玲珑会来事,能说会道只是“术”的层面,而道的层面则是人品,道德、品行、将心比心,所以百术不如一诚!

一从泽畔为迁客
兩度江头送暮春
白发更添今日鬓
青衫不改去年身
百川未有回流水
一老终无却少人
四十六時三月尽
送春爭得不殷勤
唐 · 白居易潯阳春三首《春去》:
白居易写过很多送春的诗,一方面,长安洛阳流行三月晦日出遊,已经成为风俗。另外一方面,白居易本身极其热爱自然,又敏感于岁月的流逝仑促。在他貶谪到九江做司马时,已经四十多岁,如果现代人46岁是官场事业起步.拜登壬午属马虚龄82岁.寻求连任总统!古代人比较短命.故仕途坎坷,照应胸怀,所以送春的感觸特別深沉。
诗解:我自从貶谪到这水乡,已经兩次在江过送走了暮春。今天又是三月三十,头上的白发又多了些,而身上依旧是中等官吏的青袍,显示着自己的蹉跎。看见岁月如流水,奔湧过去,从來沒有回头的,我知道人生是逐渐老去的过程,从來不可能老去的人变得年轻。已经四十六岁了,又遇见一年春天的过去。怎么不愛惜春光和时光,所以我这次送春,是分外的殷勤虔诚。
读过这首诗.假如你在烦脑失落的情绪.倍加伤感.诗不僅是和春天在告別,也是告別如水华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一生在每个价段领悟诗意不同!

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欢乐。因为宽容,纷繁的生活才变得纯净;因为宽容,单调的生活才显得鲜丽。痛苦与欢乐都是心灵的折射,计较的心如同口袋,宽容的心犹如漏斗。心里放不下,自然成了负担,负担越多,人生越不快乐。复杂的心爱计较,简单的心易快乐。

人生如梦,暮然回首万事空。嬉笑怒骂即是生活,花开花落便是人生。人无常势,水无常形,繁华过后皆云烟。山一程,水一程,走过的都是春秋,看过的都是浮云,永恒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希望。何不如,张开双臂,尽情护抱每一幕花开的幸福,悄然领悟每一片落叶的安息。看淡了春秋,自然看淡了如梦的浮生。

「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这句话大家都知孔子说过:有三个基本的错误是不能犯的。第一是「德薄而位尊」,解为道德与学问都不行,大家來恭维你,看到你便拜,要靜一靜.他们崇拜是「人材』还是「钱财』?是老子身居高官奉祿.权傾天下!那真可怕得很!另外兩项是「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如果犯了这三大戒,「鲜不及矣」,一定倒大楣,很少有例外的。所以孔子说「覆公餗」,一锅饭倒了吃不成了,还把自己弄得滿身起泡。这个现象就是「不胜其任也」。自己要有自知之明,我能不能挑动这付担子,负不负得起这个责任,自己先要称量一下自己。不然累人害死自己!

做人要简单,不沉迷幻想,不茫然未來,走今天的路,赏身边的景;不慕繁华,不必雕琢,对人朴实,做事踏实;不要太吝嗇,不要太固守,要懂得取捨,要学会付出;不负重心灵,不伪裝精神,让脚步轻盈,让快乐常在;不贪功急进,不张扬自我,成功時低调,失敗后洒脫,简单是人生最珍贵的底色!

心中永远保留青涩,情感就会始终纯真,所有的复杂,都是心里缺少青涩所致,所有的幸福感不足,满脑子都装满了哪个挥之不去的“我”所辞。以我为中心,让利他没有了立锥之地,人的心就会变的复杂、狭隘又显城府。心里复杂的人,满目望去,很让青涩者心生拘谨,在哪双沧桑的眼里无法逃脱被识破、被看透,青涩在城府者眼里一定是透明人,所谓会看人的人,一定是经历过风雨,见识过世面的。然而,见多识广、经历丰富之后,人的内心复杂的程度也自然增强。其实,普通人内心的幸福感往往由青涩萌发,由单纯的知足而彰显。

真正活得通透的人,都懂得过滤自己的圈子。结交道德高尚之人,做有意义和价值的事。不断优化自己的朋友圈,与智者、善者交往,是我们活着的一项重要任务。真心地赞美别人,诚挚地祝福他人,你传递给这个世界的是正向情绪,因为这种赞美和祝福,你愉悦他人的同时也愉悦着自己,何乐而不为呢?恶毒地诅咒别人,阴险地算计他人,你分泌出来的情绪毒素,既毒害自己,也会传染给这个世界,恶化你周围的大小环境,何苦要这样做呢?你的情绪你做主。理顺的过程也是对情绪抚慰的过程,因为这种抚慰,会让人回到安静的理性中来。天和风雨顺,地和五谷丰,人和福禄增,家和万事兴。为人能通晓仁义,身有和气,自然无往而不利。

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人对于成功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你认为什么是成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努力、毅力和耐心是不变的。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付出和努力。在路上可能会遭遇挫折和失敗,但这些都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重要的是,你必須持续不断地努力,並且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除了需要毅力和努力,成功还需要有明確的目标和计划。你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如何才能实现它。这样的目标和计划不僅可以帮助你保持方向,还可以让你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 最后不要忘记成功是一个团队的事情。你需要和他人合作、学习和分享,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互相鼓勵和支持,可以让你的成功之路更加顺畅。 总之,成功需要毅力、努力、目标和团队合作。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不懈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你就能夠成就自己的成功之路!

非常治愈的一段话: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相信自己,你能作茧自缚,就能破茧成蝶。万物都有裂痕,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人生就是一场自我完善的修行,苦难与挫折都是磨炼,所有的经历,无论悲喜,都是为了塑造更加完美的自己。人生,不是活得像别人,而是努力之后,活得更像自己!

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包容。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而是察人之难,補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而不会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讽人之缺,责人之误。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认他人,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別人的境界。在包容的背后.蕴含的是爱心和坚強,是挺直的脊樑,是博大的胸怀。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若要计较,沒有一个人、一件事能让你滿意。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安稳和平靜,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心宽一寸,路宽一丈。若不是心宽似海,那有人生的风平浪靜?有些事不管我们願意不願意,都要发生,有些人不论喜欢不喜欢,都要面对。

呼吸着空气,几乎无感于它流动于肺部的作用,隨着胸口的起伏,才意识到生命在每次的律动中一点一点的消逝,时间感卻却在消逝中呈現。想起「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句话,才体得每次的感悟都是经过岁月的积累。辛棄疾的醜奴儿云:「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強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语还休、卻道天涼好个秋。」算是话尽光阴弄人后的写照。六十岁前,从不认为自己会老,双眼望出所见的老人既不是自己,也沒意识过「老」这个字和自己会有什么关系。惟当某日自己体力已无法负荷过重事物,身体不时出现从未有的问题、病痛.上山气咳、下山脚痛,才驚觉,已老了,就像马致远说的「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末学退休閒聊常拜读各方先进文章,获益良多。对于抒发个人情感或是记錄生活、事蹟者多抱仰慕。

一场春风至,千里春花开,一场春雨,一簾幽梦,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切都是明媚的样子。鲜花滿地,裝点了自然之美,花香鸟语,有声有色,美景隨处可見,山水如墨染如画。走在時光的长廊,让自己心素如简,淡然面对人生中的美好,人淡如菊,享受生活,不求一生多驚艳,唯求一份简单自在的清欢。我们都知道越简单越快乐,众生皆苦,阅人生百态,悲喜人生,走过万水千山,淡看世间繁华,让自己安靜下來,用心欣赏身边的风景。走过风雨,看云中月,品悲和喜,只願淡然面对现实,不苛求,不妄想,人间真味不过是一怀淡然。

《九江文学社》微刊编委会成员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特邀顾问:杨成贵 丘新梅 余斯文 傅塘根 沈志昂 许峰 丘国华 陈新良 李延录 倪金茂 张晓元 刘长江(通辽) 丘昭骏 李小燕 郭仁炳 徐和勇 张善廷 余际宏(法律)
顾问:刘长江(四平),易顺天 张升 马艳峰 吴生泉 王述成 王勤 王长顺 徐明 郭洪森 王楼 叶新华 王立田 萧海玉 杨成宝 尹连荣
微刊主编:洪新爱
微刊副主编: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微刊编委:洪新爱 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吴生泉 肖海玉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胡杨 徐明 尹连荣 张丽贤 朱德天 张安敏 石慧
组稿:放飞 石慧
编辑制作:杨柳风 一束暖阳
《九江文学社》平台主播(排名不分先后)
六妹 姜军良 刘俊韬 上善若水 云丽 星辰 凤凰之歌 紫薇 慧贤 叶子 传奇 杨成宝 鸿雁 溢彩轩 闻声飞扬 董琦 郭俞君 玉兰 曹钧 扬帆起航 虹霞 阳光 楚楚 虹 小丫 紫翠 紫叶 开心岁月 吾心如水
九江文学社
微刊编辑委员会
2022 年 3月执行
于2022 年9月6日更新
组稿:放飞 石慧
编辑制作:一束暖阳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告之即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