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与实施研究》的策略
石磊

在小学中高年级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学校的规范管理、优秀班集体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新媒体网络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促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的方式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青少年儿童的学生成长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校,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帮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扣好这粒扣子,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学校教育中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收获成功,成为国之栋梁。在我国学校教育采用的班级授课制,这种模式下,就依赖于班主任老师对班级进行管理,而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构建激励机制是最为有效的管理措施。在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的规范学生的行为。班级的激励机制是班级管理的一种制度,也是一系列的行为准则的集合。它告诉学生哪些可以做,要做好,哪些严禁做,坚决不做。通过激励机制中的行为准则的要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学生的标准,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有参照标准,老师在管理学生是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位名人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在班主任的不懈努力下,班级的激励机制从规范学生的行为开始,学生慢慢的将这些行为固化为自身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上,生活中,工作上都将受益终身。所以,班级激励机制也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催化剂。3、激发学生内驱力,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激励机制的构建从学习、纪律、卫生、品德等方方面面细化了学生在校的行为准则,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突出表现受到老师的表扬、班主任分肯定时,内心会收获极大地满足和成就。思想决定行动,这些点点滴滴的成就和满足,润物细无声的促使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努力在学习、班级管理、思想品德等方面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成就更好地自己,同时也使班级团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4、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效率。班主任在班级中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协调各项资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的管理活动称之为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是班主任高效管理班级的不二法宝。小学生不管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不够成熟,心理品质处于塑形期,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常常用激励机制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调查研究表明,激励机制里的鼓励措施效果远远高于单一的惩戒措施,更利于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大大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激励机制的构建在班级管理中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首先,激励机制的构建要立足于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激励机制的大方向要正确,它是班主任管理教育学生的一种方式方法,其结果要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服务。其次,激励机制的构建要符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论语.季氏》第十六篇说:“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体现了古人在治国理政的公平性原则。管理班级也如同治理一个国家,只有公平的制度才能保证所有参与者——学生心甘情愿的接受制度的约束,班级的激励机制才能实行下去。再次,激励机制在任务目标的设置上要明确,合理,有具体可操作性。为学生提供行为上的规范,思想上的引导。真正发挥激励的作用,目标任务要明确,不能模糊,笼统,概括,要细分并且进行量化考核。最后,激励机制要坚持奖惩结合,以奖为主,以罚为辅。人的天性使然,一个集体只有奖励没有惩戒,参与者就缺乏畏惧之心。只有惩戒没有激励,学生难免产生挫败感,失去上进的动力。雷霆雨露,皆是天恩,赏罚分明,班级才能在班主任的管理中走上良性发展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探索班级管理之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越走越远,似乎看不到终点,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还需要所有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总结,适应新时代的学生,推动学生以积极投身到学校生活中去,最终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者石磊系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双乳小学教师)

作者石磊近影。

吴峰(笔名:林子,正剑),大专文化,己过知天命之年。在省级媒体供职近30年,资深媒体人,注册有吴峰博奕文化传媒工作室,老骥千里,壮心不已。《世界作家文集》平台名誉总顾问兼平台签约作家,秦岭热线副总编。本文吴峰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