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我除了生母、继母之外,还有一位玉洁冰清的嗣母。
嗣母姓艾名玉清,黄陂人,生卒时间不详。详细情况只有去世的父亲、伯父和唐钦叔知晓。我只是在六、七岁时,抗日战争爆发前,在武昌和她住过大约1个星期。此事儿女们均无所知,即使耳有所闻,但也不知其详。
旧社会,丈夫亡故后妻子必须守节,不能改嫁。在夫家抚育遗孤成人,就是她最大的精神寄托。还有两种更为残酷的守节形式。一种叫“过门守节”,就是在未结婚时男方因病去世,女方在“丈夫”去世时来到男方家,终身在夫家独守空房,为夫家做事,在夫家终老,毁掉自己宝贵的青春。另一种是“望门守节”,就是未结婚“丈夫”去世了,但女方要遵古训“从一而终”,在娘家守节,叫做“望门守节”,终身不嫁,自毁一生。
我的嗣母属于后一种形式,即“望门守节”。其情形是这样的:父亲老家一位堂兄英年早逝,嗣母受封建礼教之毒害甚深,立志决不另嫁,住在娘家自劳自食,望门守节。
嗣母这一举动,在当时四里八乡也有所传颂,有怜惜者、同情者,也有颂扬者。按照当时封建礼教,叶姓应为嗣母立一子嗣,以示后继有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父亲回乡探亲,族中人们议论并与父亲商量,收3岁的我作为她的嗣子。我当时并未回老家,族人只是按照封建族规写了一个“立嗣”合同,就算完事。现在看来,这完全是一个形式主义,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从此父亲就叫我改口喊他为“叔叔”,喊母亲为婶娘。姐姐、妹妹仍然喊父亲叫“爹”,喊母亲叫“娘”。
(二)
在封建社会,象嗣母这样的贞节女子是倍受社会尊敬的。三十年代武昌慈善会建立了一个慈善组织叫“敬节堂”,专门收养那些事迹突出、生活贫苦的烈女节妇到这里来供养。
嗣母的事迹在乡间流传甚广,被推荐到武昌。“敬节堂”管吃、管住、管医,总之,生、养、死、葬全包。堂内还组织有各种手工劳动,如刺锈、编织、缝纫,有劳动能力者,可以参加手工劳动,收入归己,以补贴自己零用。
嗣母住进“敬节堂”后,衣食无忧,生活有了着落,在集体生活中精神上也不觉得寂寞孤独。
大约在1935年夏天,父亲下汉办事,特地把我带到武汉嗣母处去玩。此时我已有6岁多了,早已上学读书(我不足5岁上学)。正是暑假期间,高兴地跟着父亲乘轮船去武汉,去会见我从未见过面的娘。
“敬节堂”当时设在武昌黄土坡(现武昌首义路),是一座僻静深幽的大院落,高大的门楼里面是一排排砖木结构的老式平房,绿树成荫,十分幽静。门卫制度非常森严,凡成年男子是绝对不许入内的。如家人、亲友去探望,必须到传达室讲明情况,由传达室通知被探访人出来到传达室见面。几分钟后,里面出来了一位年纪大约40岁的妇女,中等身材,衣着朴素整洁,和父亲打了招呼,父亲要我快点喊娘。我当着她的面叫了一声娘,只见娘泪眼潸潸,泣不成声,并把我抱在怀里,儿呀、肉呀叫个不停。当时我并不理解,这个陌生的娘见我,为什么泪流满面,为什么这样亲热。父亲和娘说了几句话,又叮嘱了我几句,要我在娘这里住几天,听娘的话,不要淘气等,说过几天就来接我回去。
娘把父亲送走后,就牵着我回到她居住的屋子。我清楚地记得,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很小的房间,吃饭、用茶、用水都是大伙房供应,伙食也较好,多数是素菜,但不吃斋,有时也有点鱼肉鸡蛋。
这个院子很大,树多,有些花草,还种了一些蔬菜,很好玩。当时我幼小心灵里想不明白,这么个大院子住了上百个人,怎么都是女的,有老太婆,有和娘上下年纪的,还有比娘更年轻的二、三十岁的女人也不少,为什么一个男人也没有,连小孩子也很少见到。
在这个院子里我是很受欢迎的,年老的、年轻的都很喜欢我,把东西我吃,问这问那。她们穿得很朴素,都是青兰灰布衣服,但很干净整洁,行为举止很端庄,不苟言笑,好象很有教养的样子。需要买点小用东西也可以上街去,但要经过管理人员批准,三五成群的一道出去一道回来,个人单独外出是不允许的。
(三)
我在“敬节堂”和娘大约住了1个星期。娘每天带我玩,有时上街买吃的,有时也带着我到别人房间坐坐闲谈聊天。她们互相谈着,我只坐在一旁玩。加之声音也听不懂。只有一点我印象很深,就是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双方都很伤心。我也搞不清楚她们为什么哭,只感到这地方与外面别的地方不同,觉得蛮奇怪。
父亲在汉口办完事了,就到武昌来接我回沔阳,还买了一些吃的东西送给娘。娘也给我买了一些食品。临走时,娘眼泪汪汪送我们父子到门口,此时我不知怎么的突然鼻子一酸,抱着娘的腿大哭起来。娘和父亲也都哭了,后来还是父亲哄着我,把我拉开,3人泪眼相对,依依惜别。
这是我第一次见着这位可怜的嗣母,也是最后的一次。我们回沔阳后和娘通了几次信,后来抗日战争爆发直至武汉沦陷,父亲连续去信问候,再也没有收到她的回信了。从此兵荒马乱,音信断绝。抗日胜利后,父亲也曾经亲自到武昌黄土坡打听,但经过日寇践踏,此地已面目全非,昔日的“敬节堂”已无踪影,人员早已各自东西,生死不明。
叶培元简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主编《沔阳公安志》,出版长篇回忆录《沧桑岁月》、《叶培元书画作品集》、《叶培元家书》;曾获“仙桃市劳动模范”、“仙桃市优秀文艺家”等称号。
征稿启事
各位作者,我们海内外文学联合会向全世界作者征集稿件。我们分普通稿件,月征文稿件,年征文稿件,新的一年我们将举办世界级文学作品评奖,奖金非常高。欢迎朋友们投稿。投稿地址,加微信snbm5828。加微信时必须告知是投稿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