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花季的一场花开又一场花谢,明媚了我的眼又忧伤了我的心。在风中奔跑在雨中呼喊,我只想做一个思想自由的少年,哪怕前路依然迷茫,总是期待一缕阳光洒落心间。

林荫中学离家较远,走到学校要半个小时,中午在学校吃午饭,学校有大的木格蒸笼。蒸笼是正方型,多格,全校师生带的午饭都在这个大蒸笼里蒸,学生可以带生米放在饭盒里,自已加上水,用竹筹上的棉绳将饭盒系紧,竹筹上有号码,便于等到吃午饭时寻找自已的饭盒。那个年代的饭盒都是铝制品,长方形那种,由于带生米,加水的多少不容易掌握,所以绝大数学生都是带的熟饭。有的菜就放在一个饭盒里,有的另外带一个小菜盒,与饭盒绑在一起。
上午的下课钤一响,同学们都争先跑到学校的蒸饭处,找到自已的饭盒,回到教室津津有味的吃着饭,看看别的同学带的什么菜,我有时光带米饭,母亲上班换了单位,路很远,有时来不及做菜,就给我一角钱,让我自已在学校的对面小店里买高邮咸鸭蛋,我有时省钱就买一包黄豆作为中午的菜,一包黄豆五分钱,高邮咸鸭蛋是一角钱。

学校喝水是用沙滤过的生水,水池边装了一排小的水龙头,放着许多草绿色的搪瓷小茶杯,喝水时就用小茶杯从水龙头里放水喝,许多学生都是直接用嘴在水龙头上喝,但是不能给老师看见,否则要挨批评的。说来也奇怪,虽然喝的是生水,但 学生们体格好,极少有人闹肚子。
学校运动会一年有两次,春季运动会和秋季运动会,而别的学校一年都是开一次运动会,林荫中学与南市区体育场仅隔一墙,体育场很大,有四百米标准跑道,学校运动会就在南市区体育场举行,通过运动会的比赛,我们班级曾向上海市举重队输出一名运动员,绰号叫‘憨牛’的潘福元,其他年级也有输出运动员,如向上海市跳水队曾输出过三名运动员。每天清早在上课之前总有些学生在运动场煅练,南市区运动场不对其他人开放,只对林荫中学的学生开放,凭林荫中学的学生证就可以进运动场,体育班的学生放学后经常在里面煅练,有伙食补助。

市里或者区里有时有蓝球赛、排球赛等,学校总会有几十张票给喜欢看赛事的同学。
学校附近有个“斜桥游泳池 ”,就在沪南体育场南边, 我们上体育课中的游泳课时,全班同学在体育老师带领下,去斜桥游泳池,整个游泳池没有外来人员,就我们班五十位同学和老师,令我惊奇的是,个个同学都会游泳,本以为我有在小学三年级就会游泳的底子,这次游泳课正好在同学面前可以露一手,岂不知有的同学自由泳、蝶泳的姿势更好、更快。在他们面前,我反倒显得有点自惭形秽起来。
开设的体育课里还有溜冰课,现在我们都叫做滑轮,脚上绑上铁鞋,铁鞋下四个轮子,鞋上有绑绳。在场子里滑行,场子周围有可以手扶的围杆,不会的人可以扶着围杆慢慢滑行,防止不断的摔跤,会的人就在场子里围着圈滑行,还可做各种动作,很快我学会了滑行,脱了溜冰鞋,人走路觉得轻飘飘的,好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这个溜冰场就是蓬莱溜冰场,离蓬莱电影院不远。

在小学时,老师都很喜欢我,我的作文经常被李雪萍老师当作范文在教室里向同学读出来。进了中学后,不知怎么人变得调皮起来,经常和三个调皮同学在一起玩,领头的是刘国梁同学,功课还是班里靠前的,朱乐义和阮金鼠都是班里的差生,他们都是苏北一带人,家里较贫困, 我的成绩在刘国梁下面,应该还算可以。我们四个人放学后经常不是马上回家,而是常在街上闲荡,作业有时做不出就干脆不做了,第二天朱乐义和阮金鼠就会抄刘国梁或者我的作业,我做不出就抄刘国樑的作业。
一次,我去刘国梁家里,他正在认真复习功课,我就问他,为什么上课时你总是不专心听课,成绩却这么好,他对我笑笑说,我已在家里都复习过了,老师还未教,我已经都先会了,他们都看我上课不注意听讲,其实我在家里很用功的。这时我才明白,他功课好的秘密原来是这样。

十九
话题又回到我小时最爱去玩的文庙上来。放暑假,我每天自然又不自觉的朝文庙走去。几年过去,文庙这里已自发形成了上海最大的剪纸花样文化市场,全市喜欢刻纸的中小学生和成年人经常光顾这里,人山人海,整个学宫街摆滿了地摊,来想复印花样的,自己带腊光纸。看到地摊上有自己喜欢的花样就给一分钱,用铅笔复印一份,一分钱可复印二张小的花样,或者一张大一点的花样,学生互相交换复印。你印我的给我一分钱,我印你的给你一分钱,人头攒动好是热闹。
我天天都去学宫街,带着用旧画报每页夹着的花样,我的花样比别人刻的精细出神,又是原创,是别人所没有的,因此向我求印的人很多,很快几角钱就到手了,这钱来得太快了,心里可高兴极了。回家后想到这样当场印有点费时间,于是我干脆买来好多张腊光纸,先把各种花样都事先印在裁小的腊光纸上。

第二天再去学宫街时,别人翻到喜欢的花样时,我就把早已印好的花样纸给他,这样来钱更快。在花样市场里转悠两个小时,有时就可收入近一元钱,一般工人的月工资也不过四、五十元,我不敢将赚来的钱给母亲,怕她问起这些钱从哪里来的,学生去干买卖,多少会招来父母的责骂。 这一段日子是我特别富裕的时期,口袋里的钱总是滿滿的。
暑假很快过完,文庙的学宫街比放假期间稍显冷清,只是在下午学生放学时人潮拥挤,其余时间人少了许多。初三因为功课的原因,我去学宫街越来越少了,这个市场持续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就彻底消失了。

初三时,母亲看长期这样和不好的同学混耍下去对我升学有影响,找过老师后,果断把我从(3班)调到了(2)班。到了新的环境,同学得重新熟悉起来,毕业班的同学要考虑升学或工作的事,所以学习的风气好多了,我的玩性逐渐减弱,开始用功学习了。这个班级的学生比我过去的班级的学生好多了,放学后常常有一些同学自觉留在教室里做功课,我也和这些同学一样,做完功课才回家。
初三时期是我用功学习的时期,回忆这些我得感谢我的母亲,将我从一个风气很差的班级,及时换到了一个相对学习好的环境。刚进(2班)时,我在班上总分还是排在中间,到初三毕业时成绩已经在班里靠前了。在迎接国庆节时班里组织同学排演节目,我参加了节目排演,演的是解放前一位码头工人背着大木箱,摔倒在地被工头鞭打的角色,在小学时我也一直参加学校的演出,还曾经参加过区里的演出。

林荫中学是业余体育学校,重点是培养体育方面的人才,所以在学习成绩方面要落后于其他普通中学。虽然我在初三时期成绩已在班里前列,但是和其他学校的优秀生还是差一段距离,以至于在初三毕业升学考试时我报考当时南市区最好的学校上海市南市区敬业中学未被录取,当时成绩最好的进高中,我是班里四个进高中的其中一个,接下来是中专,再后面是技校,未录取任何学校的都分配在各个工厂当学徒。我第一志愿重点高中敬业中学未进,落到了第二志愿普通高中“明德中学”,这年是一九六五年,为了提高大学的录取率,上海各中学普遍减少了高中班级,所以这一年高中是最难考的。

二十
明德中学就在城隍庙前一条街上,离城隍庙的大门进口仅仅两分钟路程,我从家走到学校大约十分钟,上学是方便了许多,高中是每个年级两个班级,初中每个年级四个班级,我是在高一(1)班,外语学的是英语,高一(2)班是学俄语。班主任陈丽芳,一张红红的苹果脸,身材丰滿,看上去年纪很轻,估计也就比同学大七、八岁样子,教高中两个班级的数学,性子较急。
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名叫陈纪康,胖胖的,一副慈善脸,成绩不太好,个子不小,照理应该坐在较后的位子。老师为了能 让他近距离听老师授课,就让他坐在第一排的位子,他经常习题做不出,老师会在课下,单独针对他耐心的讲解。任陈老师讲得白泡子流,陈纪康还是未听懂分毫,于是陈老师涨红了脸声音也提高了八度,“听懂了吗?这么简单还不懂”!手又往课桌上使劲的敲。遇到这样不开窍的学生,我想老师心里是很着急的。而我上她的代数课,感觉很枯燥,所以上课也不大爱听讲。 脑子里就去想怎样做物理参考习题,高一整个年级,我最喜欢的是物理,严重偏科。

我的个子较高,坐位是最后一排,这样也方便了我课间思想开小差,或做自己喜欢的科目外面找来的习题。坐在我边上的是桑惠中同学,戴一副眼镜,文质斌斌的样子,他上课听讲很认真,学习很努力。考入高中就是为了念大学,所以班里的同学都认真学习,班级风气比我初中时的班级好得多。
这时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不爱的课就是不爱听,心想以后还有大把的时间,现在只是高中一年级,到高二时追上去还来得及,再加上枯燥的代数课 ,什么三角函数啦,画坐标啦,第几第几象数啦,这样那样的,实在提不起我的兴趣。于是还是做我的物理参考题吧,第二天一早照例抄桑惠中的代数作业交差了事,这种事是经常发生。现在想来,自我欺骗还不自觉,时时想起长期抄别人作业,心里惭愧非常。
班级里有一半人过去就是在明德中学读初中,在初中时许多还是成绩好的,考不进重点高中被本校留下进入高中,他们一进本校高中互相之间都认识,自认为初中时成绩很好,与老师也熟,有一种优越感。我们的班主任陈丽芳老师总是偏心于这群学生,学校分给班里二十五张青年宫借书证,一次可借两本书,我们的陈老师将借书证大都给了这些同学。对于爱书如命的我,心里很焦急,便很想要一张借书证,希望可以借课外参考书或其他文学上的书。

我当时心里很不服气,就开口向班主任要青年宫借书证,老师不耐烦的对我说:“借书证全部发了,发完了,没有了。”我与老师便理论起来,就说:“为什么借书证都发给老明德的人,(初中也在明德中学)我们外校来的人就这么几个人有,我十分需要一张借书证,为什么不给我?”当时我是真的太需要了,当着许多同学的面我急切地嚷着,极力为自己争取这张难得的借书证。 最后陈老师在我一再要求下妥协了,向一位老明德同学收回借书证,将借书证给了我。
这是我进入高中不久的事,我也不知道那位让出借书证的同学怎样看我,也不知陈老师如何在心里为我的行为打分。但爱看书毕竟没有错,我的心里当时是很坦然的。如果放在现在,我绝不会这样去做。

有了青年宫借书证心里太高兴了,下午上课只有二节课或者三节课,下午三、四点钟就放学了,我经常去青年宫借书,一本是学习的参考书,当然是物理参考书借的次数最多,另一本借的是小说书,高一期间看了许多小说书,如《东风化雨》、《早春二月》、《红旗飘飘》、《苦菜花》、《迎春花》等,外国的书我喜欢看莫伯桑的短篇小说。青年宫在江西中路上,很有气魄的一幢房子,从学校到青年宫大约需要二十几分钟的路程。
有时放学后我还经常去河南中路南京路上的集邮门市部,那里的邮票名种繁多,墙上的玻璃厨窗排满了各年的纪字邮票和盖销票,玻璃柜台里也是放满了各种邮票,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国外邮票全是盖销票,清一色是苏联邮票,如加加林邮票、苏联宇宙飞船邮票、列宁邮票等。我喜欢集邮,口袋里一有零钱就会去那里,选一些盖销票买回来,四分钱或者八分钱买一套,集邮本自己做,买个邮票夹子,回家小心将买来的邮票放进集邮本里。
少年时期的我,养成了各种各样的爱好,什么新鲜事物都想亲自尝试一下,父母对于子女的爱好也是持不干涉的态度,可以说有点惯着他们的儿子们。我想,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我们的家庭氛围比较轻松,感谢开明的父母给了我一个开心欢乐的童年、少年时代。

二十一
我们年轻貌美的陈丽芳班主任和我们一样也喜欢看电影,这一年正是苏联卫国战争胜利20周年,上海市区四十家电影院轮流争放苏联的一些战争影片,每个电影院入场门口都有卖电影剧情介绍和各电影院的排片表,所以我从排片表上知道市区一共有四十个电影院。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些电影票成为上海市民的抢手货,正在放映的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攻克柏林等许多影片,要买到一张电影票得赶在影院还未到售票时间就排队。各大影院门外的墙外画上了大幅电影宣传画。
陈丽芳老师便托几个喜欢的同学帮她买票,沈其贤是她最喜欢的学生,老明德的,平时学习上陈老师常开小灶辅导他,这次沈其贤赶早排队帮陈老师买电影票,上课早已开始许多时间,买到票后一节课早已过去。我时常想,这情商高的甭管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在学习和工作上都不会吃亏。我这个人死心眼,遇事不会转弯,吃亏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想想,也不怪谁,脾气秉性生就了,到现在依然直性子一个。
班里有个同学叫童信国,脸白晰清瘦,一幅眼镜挂在鼻梁上,上课老师课间提问时,几个同学未回答出,经常可看到他目不斜视的把手高高举在桌上,成绩相当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还有教我语文的施惠芳老师 ,温婉知性,她是高一(2)班的班主任,两个星期一次的作文课依然是我最喜欢上的,和初中时一样,一节课下来,我就很期待老师的命题或自由式作文,漂亮的一气呵成,不用打草稿。 如初中时候一样,老师照样会把我的作文拿来全班当范文诵读,每每在这个时候,我的心里会油然升起一股小小的虚荣心和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