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尘文艺 第914期

睡莲吟
蛟龙入海
初夏才临已半塘,碧波安枕饰新妆。
自亲池水娇花卧,犹远嚣尘惬意扬。
云影往来惊秀色,梵音萦绕溢神光。
任凭雨后深溪满,依旧沉浮不失香。
七律·偶感和心尘
文/老马伏骥
老翁弹指醉悠悠,过客心禅七十秋。
五岳三山清韵梦,千流九曲玉堂楼。
一生把酒吟诗浪,万语谈经达道沟。
总结学教天下食,遥瞻境易少精游。
偶感
心尘
韶华弹指已悠悠,我到人间半百秋。
自愧无才锄蔓草,谁知贷款住高楼。
浮生烟雨双眸醉,世味乡村一路沟。
堪笑此身何得受,东奔西逐少闲游。
【七律】春茶
文/梁文君
大地清明满眼春,鲜风露滴幼芽新。
香幽沁肺形颜好,叶碧怡情质地淳。
纳入砂壶舒意味,冲溶烫水畅精神。
悠闲慢啜些些涩,感念浮生远俗尘。
薫风
冰花(西安)
薰风夜半赏书房,伴我无眠食墨香。
觅字斟词同酌韵,吟诗咏志互衷肠。
蛐儿唱和朝暉灿,布谷随缘暮色祥。
案几常盈灵籁沐,余生有乐赋兴長。
七律:芦苇
丁旭
不堪大用弃沟滩,生性随和且乐天。
太岁惊蛰芽破土,深秋白露手搖幡。
尊贤粽叶包端午,至简凉棚卧酒仙。
荒野情怀多雅趣,闲观鹬蚌静听蝉。
七律·石榴(一)
薛有毅(山西榆次)
芳菲五月漫山红,惹蝶招蜂掠艳匆。
借问花痴何峻德,觅源史记始开蒙。
波斯千里初迁适,异域奇葩近入融。
祈愿登科戴珠宝,祯祥多子富夸宫。
七律·石榴(二)
薛有毅(山西榆次)
看那榴红羡慕惊,风流媚艳韵神情。
垂涎秀靥裙下拜,荡漾容颜诗里诚。
春暮阳光霞似火,秋深月影靓如瑛。
赤皮不语医人疾,多籽无言福禄荣。
浅夏
心尘
枇杷将摘榴花靓,转眼荼蘼无昨鲜。
小麦壮浆希雨润,鹧鸪呼伴看时眠。
人来游览春光渺,蛙趣唱酬夏日迁。
正是轻松多彩季,茗茶慢煮待丰田。
初夏寄怀
文/平成斌
翠柏置繁阴,开怀作啸吟。
埋头能溯古,放眼可观今。
莫问浮沉事,须存淡泊心。
流莺频啭处,新竹报佳音。
五律· 秋水
詩/ 李立方
楚水白雲間,湘天染遠山。
舟行蓬島去,人在畫中還。
放逐滄浪意,逍遙自在閒。
水天清一色,新月似眉彎。
梨花落(新韵)
王立彦(冰凝)
季过初春冷巳消,回青野草二寸高。
风姑忍舍严冬事,故舞梨花作雪飘。
谐趣
瀚海布衣/吉林
两个老朽坐窗前,退休无事享清闲。
忆昔叙今瞎扯淡,一壶清茶聊半天。
七绝·五更有怀
曹宏(吉林)
长河浩浩去匆匆,落日栖霞血染红。
小子休言成败事,沙场若个不英雄。
母爱
王建华(河北)
生我萱慈不惑年,儿时体弱让人怜。
百般呵护多偏向,母爱堪称至伟先。
游西湖有感
王建华(河北)
西湖碧水荡粼光,惹得游人拍照忙。
爱侣断桥情缱绻,白堤漫步柳丝长。
《鹧鸪天》夏梦思春
文 / 杨震一
水绕云飞景色新,连天碧叶待莲神。
风中红落临初暑,柳下蛙鸣伴晓辰。
时已夏,梦还春。桃花梦里绛娘真。
倾心入腑千年韵,醉了诗家多少人。
青玉案*江南春
瀚海布衣/吉林
烟雨小巷一壶茶,小桥流水人家。乳燕双飞送晚霞。梨花如雪,桃李似梦,夜雨打窗纱。
曲高从来和者寡,芭蕉听雨浪淘沙。观罢流水看落花。诉之东风,诉于明月,苿莉蓓新茶。
🌹🌹🌹🌹🌹🌹🌹🌹🌺
●电梯里的母亲
文若槃
陪母亲到住院部楼下散心
教她按楼层数字
她说,我眼睛不好
声音低低的,埋下头
像一位答不出题的学生
八十七岁的母亲
童年眼中的参天大树
做过三十年中学教师的母亲
十六岁离开家乡,走南闯北
此刻,却矮我一头
佝偻着,像个白发的孩子
而电梯里,世界消失了
唯有时间,忽明忽暗
幽闭我们,一层层,一程程…
🍀🍀🌴🌵🌵🌵🌵🌵🌵🍀🍀🍀🍀

格律诗注意问题
一,格律诗章法结构: 起、承、转、合
(注:律诗两句为一组)
起,是诗篇的开头,一般是落笔扣题,开门见山;
承,是承接上文,要扣合首联,连贯自然;
转,是诗意转折,把诗境向前推进一步,别开生面;
合,是全诗的结尾,要精炼含蓄,束收全篇。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此诗韵依八庚,为送别名作。首联上句写山,下句写水,宛然一幅色彩明丽、生动清新的东郊送客图。起笔点明地点、渲染环境。诗人送友人并肩来到城外,举目远眺,那抹淡远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一缕怅惘之意,透出了诗人对眼前离别的无奈;而那湾绕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征着绵绵离情,潺潺不绝。首联入对,“青山”、“白水”,“北郭”、“东城”,对得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个画面色彩清丽。“横”描青山之静,“绕”言白水之动,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颔联“此地”承接首联而来,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自然流畅,感情真挚。
颈联实景虚用,写游子之意如浮云,飘忽不定;故人之情如落日,依依不舍,取景作比,直抒离别之情,是为转。
尾联具体写挥手告别,马声如闻,是为合,合得巧妙。诗人与友人挥手话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似乎也明白主人的心思,不时的发出萧萧长鸣。诗人虽然没有直接说出离别的感受,却道出了马尚且不耐离情之凄苦而扬鬃哀嘶,人何以堪之境语!全诗自然明快,感情热诚;结构严谨,特色鲜明。
🌸🌸🌹🌹🌹🌺🌺🌺
律诗就是两个绝句的组合
二、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
一忌孤平;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
三忌换韵;四忌失粘;
五忌合掌;六忌重字;
七忌直白;八忌新旧韵乱用。
一忌孤平:所谓孤平,指一句中,除去最后一个韵脚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则为犯孤平。孤平为诗家之大忌。
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是仄声,除去第七个韵脚字外,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犯孤平的句式,只限在韵脚的句子,就是说,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的句中(即韵脚句),要注意不要犯孤平,在非韵脚的句中,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的句子,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以一三五不论之说,第三、第五字变为仄声字,就变成了“仄仄仄平仄仄仄”,这样的句式,不是孤平,但是却犯了尾三仄,当然,对于初学者,尾三仄不是太严格,如果能避免,则更好。
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是指每句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或都是平声字,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最后一字是仄声,就是尾三仄;如果第五第六字是平声字,就是尾三平。尾三平也是诗家之大忌。
三忌换韵:是指一首格律诗中,韵脚的字的韵部,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如果不在同一韵部,就是换韵。所谓韵脚,就是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第一句押韵,其韵脚也包括在内。
四忌失粘:是指第一句与第二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反,第二句与第三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同,即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
五忌合掌:是指律诗中,三四句、五六句,其实是两幅对联,如果一幅对联,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同,就是合掌。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便是合掌。
六忌重字:是指一首诗中,尽量不要有重复的字,但是在一个句子中除外。
七忌直白:是指太过平直,没有味感。太通俗的格律诗就容易流于口语化,形成打油诗一类的作品。
八忌新旧韵乱用:是指在同一首诗中用韵,要么依旧韵(平水韵),要么依新韵(中华14新韵),不能新旧韵混用。当然,亦有以词韵(如词林正韵)作诗者,词韵比诗韵(平水韵)相对较宽,但是,即使是以词韵为据押韵,也要在同一个词韵的韵部。
渔洋第一法。
王士祯(1634-1711)清代诗人,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
人称王渔洋。他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强调淡远的意境和含蓄的语言。最能体现王士祯“神的说”理论,并且写得好的是他的七言绝句。《渔洋绝句十二法》原名《七绝12种作法》,源自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第九章。
在这一章,徐晋如写道:“大抵七言绝句章法只在一、二句正说,三、四句转折,并不像律诗一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短短四句,要做到婉曲回环,就往往以第三句为主,而以第四句承接之。亦有以第三句为轴翼,第四句转折者。绝句要诗绝意不绝,渔洋的处理方式就是结句大都宕开一笔,仅就情景加以渲染勾勒,绝不直接说出主题,而把联想的空间留给读者。即所谓神的之法。
我们今天学习渔洋第一法:前二句或赋陈,或景起,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赋陈,就是直接叙述。
步骤:
起句,用写景的办法交代清时间。
承句,交代清地点、人物,施事行为等。
一二句,要平铺直叙,交代清时间地点就可以了。
转句,是关键,这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创作成败,所以,必须狠下功夫。
要点,第三句用含有否定回的句子转折,宕开一笔,另立新盒(注意要和第一句若即若离,重在热,不能和一二句抱地得太紧,同时要兼顺和一二句要有内在的联系。
合句,抱紧第三句,扣主题,或议论或感慨。
例诗:高邮雨泊(王士祯)。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本诗赏析:诗前两句写景。首句中“秦邮”即高邮,“寒雨”为秋雨,乃暗示经高邮之季节,“夜”则点明雨泊的具体时间。首句写诗人于深秋寒雨潇潇之夜泊船于秦邮。次句则进而把高邮雨泊地点具体化为“南湖”,即高邮南部的武安湖。“新涨水连天”描绘出此时由于“寒雨”不停,南湖水势为之涨起,放眼望去烟波洁渺,水天相连,难以分辨的情景,从而开拓出一个凄清迷蒙的意境。
夜雨中的南湖既凄迷又空寂,看不到一条渔船,一个人影,自然空间的清寂无人引起了诗人心理空间的寂寞之感。于是乃有“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之感叹。此时,面对高邮南湖,作为一代诗坛才人更感寂寞的是五百年间的文坛没有再出现像高邮秦淮海这样才华超群的词人。淮海为秦观号淮海居士的简称,他生于1049年,卒于1100年,距此时正约“五百年”。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乃婉约词派的主要词人,创造了“情韵兼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新词风。诗人称“寂寞人间五百年”,当然是夸饰之言,旨在推崇秦观在文坛的重要地位:而王士祯词风格亦以婉约绵邈见长,与秦观相近,因此才有这种惺惺相惜的仰慕之情。诗人于慨叹不见风流秦淮海的同时,亦暗寓步武秦观,欲打破文坛“寂寞”之意。此乃诗人“情寄”之所在。
先看全诗的脉络:
“寒雨秦邮夜泊船”,起句点明时间地点。
“南湖新涨水连天”,承句细化地点,并写景。
“风流不见秦淮海”,转句触景生情。
“寂寞人间五百年”,合句发表感慨。
再看全诗的句法特点: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起句承句平铺直叙。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转句“不见”一词宕开一笔,另辟新意。
再看一首例诗:
汉苑行。
唐·令狐楚。
云霞五采浮天阙,梅柳千般夹御沟。
不上黄花南北望,岂知春色满神州。
这首诗也是符合渔洋第一法,起承句交代时间地点,转句宕开一笔,由小转大,实现了含有否定词转接的目的,合句紧抱第三句进行感慨。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符合渔洋第一法的其它绝句:
访纪伯紫隐居。
闲踏春泥著屐来,烟波百曲孝侯台,
柴门径僻少人迹,门外野棠花乱开。
瓜洲渡江二首(之二)。
扬子桥头鸡未鸣,瓜洲城外日东生。
风波不惮西津渡,一见金焦双眼明。
题沈朗倩石崖秋柳小景。
宫柳烟含六代愁,丝丝畏见冶城秋。
无情画里逢摇落,一夜西风满石头。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六。
青溪水木最清华,王谢乌衣六代夸。
不奈更寻江总宅,寒烟已失段侯家。
①青溪:东吴时所开沟渠,泄玄武湖水入秦淮河。水木最清华,语本晋谢混《游西池》诗:“水木湛清华。”谓风景极清秀美丽。
②王谢乌衣:金荣注引《方舆胜览》:“乌衣巷,在秦淮南,去朱雀桥不远,(东晋)王、谢子弟所居。”后人咏金陵诗词,多用此典。六代:即六朝。
③“不奈”二句:宋朝段侯家已消失,更不必寻找南朝的江总宅矣。不奈,即不耐。奈,通“耐”。江总,南朝人,仕陈,为仆射尚书今,世称江令。段侯,宋人段约之。张敦颐《六朝事迹类编》:“江令宅在秦淮,今段大夫约之宅,即其故第也。”王安石《招约之职方并示达甫书记》:“昔时江总宅,近在青溪曲”,“故人晚得此,心事付草木。”。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七。
当年赐第有辉光,开国中山异姓王。
莫问万春园旧事,朱门草没大功坊。
大风渡江三首之二。
红襟双燕掠波轻,夹岸飞花细浪生。
南北船过不得语,风帆一霎翦江行。
竹公溪二首之一。
漏天未放十分晴,处处江村有笛声。
水远山长听不足,竹郎祠下竹鸡鸣。
江行望乌尤山。
墨鱼吹浪一江浮,尔雅台荒古木秋。
碧水丹山留不得,风帆回首别乌尤。
宋陵。
洛水邙山饱废兴,宋家幽寝閥鱼灯。
奉香不见临安使,白日茫茫下七陵。
以上是渔洋绝句第一法。大家细细研究一下第一法的要点。按照要求,试着写写看,能否达到渔洋第一法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