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游记(二)
张自云
一觉醒来,已是凌晨四点多,渡轮还是在漆黑的大海上漂泊。手机一点信号也没有,好像飞机进入万米高空一样。只有机器的轰鸣声,冲破黑暗和沉寂,给人一点慰藉。正好手机也没电了,我就在洗手间,简单处理了一下,到前台给手机充电。得知渡轮再半个小时就靠岸,同时从舷窗向外看,东方天际开始慢慢泛白。不一会儿,巴台前聚集了许多服务员,领班开始点名,而后又说了几句行内话,便各自散去,到各层的位置开始工作。
这时候天刚蒙蒙亮,手机马上出现信号,说明船就要靠岸啦。不一会儿广播里传来播音,“旅客朋友,大家早上好!客轮马上靠岸,请大家起床啦。准备好自己的行李,准备下船,谢谢!”
五点半旅客陆续开始下船,各层的服务员,也开始挨门逐户督促通知。下船以后,码头上停着许多大巴车,有专人询问你要去的地方,根据你的回答,她们引领你乘坐大巴,免费送你到目的地。我们选择了去火车站南广场,这里基本属于大连的中心地段,也是多路公交车的始发地,去哪里都比较方便。
六点多下大巴,然后就在街上,随便找了一家“兰州牛肉面馆”吃早餐。因为早,店里基本没顾客,我们的选择是“牛肉面加鸡蛋”。很快面就上来了,牛肉到有指甲盖大小的两三片,但牛肉味没有,拉面也是压面机压的,不是纯手工拉的。从老板娘的长相打扮,一眼看出店老板是一个回族,问老板娘,说是青海祁连县的。
现在全国各地,开兰州牛肉面馆的,基本都是青海人。兰州牛肉面已经普及全国,走向世界,感谢青海人把甘肃名片传播全国。遗憾的是甘肃品牌主食,被青海人当作养家糊口,致富发财的敲门砖,很少见甘肃人在全国各地开牛肉面馆的,不知什么原因。甘肃如果能出个牛人,把兰州牛肉面申报专利权,办齐相关手续,全国连锁。那一定能成大气候。
吃完早餐,我们去了俄罗斯风情街,街上两边的建筑都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风格的建筑,历经百年沧桑,很有些年代感了。街边立一介绍牌,说明始建于1899年,2000年进行修缮。尽管表面进行过装修粉刷,但还是掩盖不住它的历史沧桑感。
由于我们去的比较早,街上基本没人,许多店面也没有开门。就开门的几家店面看,里面既没有俄罗斯商品,也没有俄罗斯人。所有商品没一点俄罗斯味,唯有里面中国生产的巧克力,还沾点洋味。其它确实找不到一点俄罗斯风味,更别说俄罗斯风情啦。
从建筑风格还能看出点,鼎盛时期俄罗斯人的风格,和称霸亚洲的野心。但现在的俄罗斯人,今非昔比,国力衰弱,没有了昔日的辉煌,真成老毛子了。
现在如果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建一条中国风情街。那一定是整条街充满中国人,中国货、中国味,也绝对能发财。
作者简介:张自云,笔名,高天流云,退休教师。常与诗书作伴,与文字为伍。热爱生活,心态阳光,喜欢歌舞。闲暇时写点文字,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悟所明。几年来,先后在全国多家媒体发表散文诗歌千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