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宋衡文集】之十二 、【宋衡与老师熊一潇一家人】
文/宋英明
赐进士出身宋衡为熊一潇(甲辰科进士)得意弟子,衡公与熊一潇之子大彩公是儿女亲家(衡公长女嫁给大彩公子学熹(癸巳科举人)
熊一潇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东坛村人,先祖为丰城人。后迁东坛。祖父熊维宽,廪贡生,四中副榜。父熊冯,崇祯十五年举人,公5岁丧父,16岁入学,康熙三(1664年)中进士,改庶吉士,五年,授浙江道监察御史,多有奏疏,九年,巡河东盐政,十七年举持江南考试,提拔了许多学士,不久升任太仆寺少卿,被提拔为顺天府尹,次年升刑部右侍郎,二十六年调吏部右侍郎,同年十月升工部尚书。三十四年,补太常寺卿,三十五年(1696年),转大理寺卿,升工部尚书。公两任工部尚书,在朝四十余年,以施政务实有为。
清廉、谨慎为人称道,辞官退休之日,康熙赐【怡情泉石】匾额,著有【训忠堂奏议》,《浦云堂诗文集》等。在他的推动下,南昌创建【豫章书院】,清史稿有传。
宋衡是桐城派重要代表人物,师承熊一潇,熊公对衡公友爱倍加,传授善知识,在桐城文派中起承前启后,扩大文献队伍的作用。
宋衡公主要表现在:他的文学思想及古文作品方面。其进步思想的形成,是与自己实践活动分不开的。文章艺术独特性主要是:提出义理.考据.文章为学问的三事思想基础,对桐城派文化的扩大和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熊氏与宋氏两家联姻,且与为推动中华文化文明史作出了巨大贡献,实乃盛事。
基于此,是为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