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六十三)
杨浩然.偶然著
六十三、风暴之前是宁静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喊出的口号是“三个月灭中国”,是裕仁天皇向他的臣民发出的号召。
事实上,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狂妄叫嚣的是“一个月灭中国,三个月打败美国”。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打了四年,也没把中国灭掉。
的确,一开始很顺。没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东北,飞机大炮一轰就闯进了山海关,一纸协约就把青岛从德国人手里抢走了。韩复渠的不抵抗很快导致山东失陷,日本人一鼓作气就占领了全中国。而且剑指东南亚,把大量太平洋小国一口气吞了个干净。
但吃多了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在西北战场、在台儿庄、在武汉、在长沙,都被中国军队打肿了脸。
当年进攻山西时,小鬼子也曾喊过“一个月亡山西”的口号,结果一场“百团大战”便把鬼子吓破了胆。
侵华之前,日本人根本没把八路军放在眼里,他们的真正对手是国军,可百团大战后,鬼子的注意力就被这支部队吸引住了。之所以在华北实行“三光政策”,就是想把这支队伍赶尽杀绝。这支部队太可怕了,所到之处,老百姓夹道欢迎,民主政府遍布城乡,共产党员无处不在,游击战术千奇百怪,一夜不除,寝食难安!
然而,令日本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光个晋察冀根据地就够缠得了,现在又冒出个沂蒙山根据地。而且这个根据地的航手们都是从晋察冀来的,无论黎玉、陈光,还是罗荣桓、徐向前,无一不是他们的克星。所以,小鬼子剑指八路拉网扫荡就不足为奇了。
为了尽快消灭这支队伍,小鬼子是花了血本的,连蒋介石、汪精卫这样重量级的国家领袖都被他们拉下了水,更别说国民党顽固媚日派了。
中国人不缺骨气,但也有不少贱骨头。于学忠的苏鲁战区立足未稳时,以刘桂棠为首的汉奸们就投进日本人的怀抱了。事实上,小鬼子没多少人,他们之所以肆无忌惮的对中国人发起进攻,汉奸们起了绝对性的作用。
按说,苏鲁战区总司令官够大,实力也不弱,于也是联共主战派,可两个副总司令兼省主席韩德勤和沈鸿烈,就和于尿不到一个壶里去,更别说还有缪澄流之流的投敌叛国派捣乱了。这一捣乱不要紧,把百十一师整跑了,把战区总部整得没阳气了。
受冲击最大的是马家军,国军拨给马三的粮饷本来就不多,于一没阳气,不仅粮饷没了,武器也断供了。
去了一趟滨海根据地,目睹了常恩多、郭维城、万毅带领一一一师反正的壮举后,马三心里起了波澜。郭维城率部在南墙峪驻扎后,他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儿,那就是向八路军靠拢,抱团取暖!当他将这个想法告诉爷爷、父亲和郭维城后,他们则均表示了反对,郭说:“目前不行,会引起国民党上层的高度警惕,假如他们派兵镇压,加上小鬼子进攻,你根本撑不了几天。本来咱们就抱团取暖了,没必要更旗易帜,打着他们的旗帜照样抗日。”
“不伦不类的,我憋气。”马三说。
“话可不能这么说。”郭维城说“我们党内好多优秀分子还从事地下工作哩,可为了抗日,他们无怨无悔。就像我吧,这些年不也一直憋屈吗?可关键时刻,是金子就会发光。再说了,你建立的根据地已足够大,受鬼子的欺负也最少,为什么?就是因为有你,有马家军当守护神,你若离开根据地打游击,那儿的人们肯定会遭殃。其实,我们的党组织在那儿很健全,和他们保持联系就行了。待到时机成熟时,再大张旗鼓的现身,会更稳妥。”
爷爷说:“是啊,各根据地的民主政府都知道你和你的马家军,需要帮忙时,他们都会配合。”
父亲马尚武是个坚强的人,大青山战斗中虽中数弹,但没伤到要害处,在后方医院住了一个阶段后就恢复的差不多了。伤一好,就急于归了队,今天见儿子冲动,他没直接劝,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向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是问了一句:“你知道日本人和国民党为什么都忌惮你吗?”
马三摇了摇头。
父亲说:“任何一个民族的崛起,是环境决定的。非洲出产成群结队的狮子,却出不了单打独斗的老虎,这是地理环境决定的。日本脱亚入欧,本质上也是如此。
日本能登上世界舞台,一度成为世界级玩家,是靠甲午海战,赢了清廷天价赔款,有了第一桶金后,才抓住了发端于英国的工业力量!有了坚船利炮后,才敢于向俄罗斯、向中国亮剑的。面对飞机大炮,即使你面壁半生练成了降龙十八掌,也奈何不了他们。即使你人再多,也奈何不了降维打击。日本就是这样弯道超车的,这是蒋介石所忌讳的,同时也成了我们的刺头。
换句话说,对日本而言,自甲午海战开始,半个世纪的时间就没输给过中国,哪怕二战遭到了美国和苏联的夹击都无所畏惧,凭啥怕中国?但说不怕是假,那些日本精英们,还真就怕。
若是大刀长矛等冷兵器时代,别看清廷拉胯,若真打起来,无论日本还是英国,都会被打趴下。可他们已经把打架玩到了艺术高度,玩成了血与火的较量,那就得惦量惦量了。蒋惦量来惦量去,知道一时半会儿玩不过,就顺水推舟借刀杀人了;共产党武器落后,缺枪少炮,便只好打游击了。光打日本人还好说,还得防着国军进攻,这难度就可想而知了。而你马三,有新老五虎上将、有坚如磐石的根据地、有数以千计的马家军,天时地利人和均沾,是人都要怕三分。再就是,你和八路军关系密切,又深得国民政府和国军首脑们的信任,而且经常帮他们个忙,可谓如鱼得水。假如你现在更旗易帜,只能引起他们的恐慌,若彼此打起来只能弄个鱼死网破,这也是日本人最想看到的结果。”
一席话,说得马三心服口服了。望着父亲,他肃然起敬了,深深地点了下头。
“蒋断供并不可怕,我们打得是人民战争,有老百姓作后盾。”郭维城说“国共合作期间,蒋只拨给八路军、新四军四万个编制的粮饷,塞牙缝都不够,不也挺过来了吗?即使断供了,我们仍然兵强马壮,比原来过得更富有了。没有枪,没有炮,小鬼子给我们造吗。”
一听这话,马三来了精神:“对,就说我们马家军吧,沈鸿烈、于学忠才给多少?还不都是抢的。下一步继续抢,抢他娘的黄金白银,抢他们的飞机大炮。”
郭维城微笑道:“有多大胆,就有多大产,想法不错。不过,抢飞机的想法儿有点大,抢来没地儿放呀?”
“那就炸,他娘的,我最讨厌那些嗡嗡叫的老牛蜂了。”马三恨恨地骂道。
“说正经的。”郭维城道“快收秋了,我估计鬼子又得扫荡,到时咱灵精着点儿,一有战事,咱相互配合,打他个歼灭战!”
“行,我和王大松联络一下,一旦有战事,他肯定配合。”马三说。
“对,国军里面有不少进步将领,上次我走了一圈儿就联络了不少。”爷爷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小鬼子早晚会被赶跑的。”
马三说:“这我信,我就盼这一天早点到来,整天打打杀杀的不是个长法儿,过上安稳日子比什么都强。”
“想过安稳日子,就得举起打狗棒!否则,狗就会咬人。”父亲说着,伸了个懒腰,浑身的筋骨啪啪作响。
恰在这时,罗荣桓和徐向前来了,一进门就笑呵呵地向郭维城伸出了手:“欢迎啊,热烈欢迎郭大主任归队。”
马三有些醋,把伸出的手插进了裤兜儿。二位一看乐了:“嗬,我们的马大司令啥时候买得醋坛子啊?”
马三绷着脸,从鼻孔里哼道:“哼,喜新厌旧!”
一句话,弄得爷爷和父亲哈哈大笑起来。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罗荣桓说“昨晚,陈光代师长率部击退了抢占甲子山的孙焕彩部,毙伤敌部五百余人,俘虏六百五十人,缴轻机枪五挺,炮一门。”
“哎呀,了不起!”马三鼓起了掌。
“不幸的是,马大宝同志……”
“大宝怎么了?”罗还没说完,马三一听就急了。
徐向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要紧,左肩挨了一枪,没什么大碍。”
马三一听没什么危险,才放了心:“怪不得昨晚我眼皮一直跳呢?原来这小子被狗咬了。”
“你儿子和儿媳妇都很优秀。”罗荣桓说“战前,肖月不顾个人安危唱了首“救国军军歌”,别看是一首歌,却比一万发炮弹都管用,孙焕彩一看士气受到打击,便开了枪,大宝是替肖月挡得枪,有情有义,值得表扬!”
“娘的,这孩子随我。”马三喜滋滋地笑了。
正说着呢,乡长把炖好的鸡端上来了。放下鸡汤的同时,把三块银元递给了马三:“这位长官,郭师长是八路军,军民一家亲吗,这钱,俺不能收。”
“那我要是换上八路军服装,是不是今后吃饭也不花钱了?”马三笑道。
“大宗征粮得掏钱,慰问子弟兵是乡亲们自愿的。”乡长说。
“百闻不如一见啊,郭师长,把你那些新军装挪两件给我呗,哪天打了胜仗,我就穿着它来接受慰问。”马三打趣道。
“没问题。”郭维城说“请,请马司令现在就接受慰问。”
一听马大司令,乡长凑上来瞅了半天:“您就是那个令小鬼子闻风丧胆的马大司令吗?”
“是,我叫马三。”
“哎呦,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罗书记和徐司令可没少夸您。”乡长说着,将目光移向了马仁贵和马尚武,一看这爷仨长得还真象,不由地赞叹道:“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徐向前打趣道:“这人不禁夸,一夸就翘尾巴。不夸了,喝酒。”
刚端起酒杯呢,院子里唿啦啦涌满了人,都想一睹三头六臂的马司令真容,弄得他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了。
“你不是会演戏吗?那就演一出呗。”徐向前笑道。
马三正了正帽子,站在门口给乡亲们敬了个礼后,道:“我马三不是什么三头六臂的英雄,不过打鬼子还行。这回来呢,就是和八路军的几位领导商量这事的。今后,小鬼子若来欺负你们,我马三第一个不答应!”
话不多,却赢得了一片掌声,真有几个老乡捧着鸡蛋送给了他。
这顿饭,马三吃得心花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