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妈》
董季
因为我是晚生女,所以,印象中,老妈就是老妈,好像她从来都没有年轻过似的。至于年轻时的老妈长得是什么样子,我是真的不得而知。但从我老妈常以玩笑的口吻说我“看我老闺女咋长这么丑呢?怎么就一点儿都不随我呢”的猜测中,我想,老妈年轻时,肯定很漂亮。同时,老妈还粗通文墨,除了可以读书写信以外,我们小时候还时常听到她给我们讲“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王祥卧鱼”、“鞭打芦花”、“苏武牧羊”……之类的故事。
老妈善良。老爸老妈在世时,我家住在古老的书院胡同的一个大杂院子里。从幼年时我就记得,凡是双职工家庭,钥匙全都寄存在我家。正房里屋一进门儿,北墙上钉着一块儿长条儿小木板儿,板儿上横钉着几个钉子。各家的钥匙就挂在自家固定的位置上。到时候,第一个进家的来取钥匙,最后一个离家的来挂钥匙。到时候,哪怕是个孩子来取、来挂,也绝对不会弄错。 还有,到了吃饭的点儿,只要哪家大人还没有回家做饭,我家就是孩子们当然的公共食堂。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老妈孙辈儿都上学读书。有个邻居,丈夫在外地工作,妻子上倒班儿。所以,她女儿在我家吃饭时居多。因为当时我侄女也在旁边的实验小学读书,所以,同在我家吃饭。每当俩小姑娘碰到一起,反而是邻居家的小姑娘很不高兴,反复问老妈:“奶奶,她怎么又来我家吃饭啦?”善良的老妈却从没有告诉过邻家孩子“她才是我的亲孙女”。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温和地向她解释:“因为你们俩都是我孙女啊!” 由于老妈的种种善举,当得知95岁的老妈寿终正寝时,我数十年之前的同事,以最快的速度,携丈夫前来吊唁。进门,跪地,泣不成声!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您走了,让我再去哪里找那个最疼我、爱我的老人啊?”直至同事先生半嗔的制止:“你再没完没了,让老人家孩子们的心里不是更难受了嘛?”同事才抽咽着降低了哭声。
老妈勤劳。老妈在上个世纪30年代,由一个海滨城市的殷实家庭里的一位女学生变成了一位村妇。其跨度之大可想而知!那个年代的父亲,为了他寡居的母亲和他年幼丧父的弟弟,为了父母双亡的侄子而多年背井离乡。母亲突然从父亲手中接下这么个烂摊子,为了这个家,为了做个贤妻良母,她,算是竭尽全力了!先是从洗衣做饭开始,又学缝连补绽,再学井边担水,甚至是到屋顶泥房。直到后来,所有村妇的十八般武艺,老妈几乎都超越了所有土著人,而且让全家老少进进出出人人衣着体面。以至于让我奶奶逢人便夸:“我儿媳妇可巧了,你们有不会的活儿就找她去吧。”就这样直忙到老妈都生我哥哥了,在月子里,还要为他人赶制皮大衣。 老妈性格温良贤淑。记得儿时,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老妈递给我2分钱,让我给站在院子中央的乞丐老奶奶送去。我嫌外面太冷,就急匆匆地跑出去,随手丢给她,赶紧往回跑。由于天太冷,老人手冻得伸不开没接住,钱,掉到了地上。这一幕,被老妈隔窗看了个满眼儿。就为这,进屋就把我给训了一顿。说:“平时我是怎么教育你们的?不是总给你们讲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嘛,咋就记不住呢?今天,你虽然没有恶语相加,但是,足显了你对老人的不够尊重。记住,今后可不许再这样了。你想啊,天这么冷,她年岁这么大,但凡家中还有口热饭吃,她能出来乞讨吗?”老妈的一席话,让我羞红了脸。只得低着头,站在那里,绞着手指头,嗫嚅着说:“妈妈,我错了,今后我再也不会这样了。” 我老妈嫁入村中18年,我奶奶就没有离开过我家一天。其实,我也有叔叔、大爷和姑姑,可是,用我奶奶的话说,就是:她不仅做的饭我爱吃,她做的衣服我爱穿,她梳的头我喜欢,就是她说的话,我都爱听。直至18年后,奶奶去世,老妈才带上儿女离开农村,来到老爸身边。由此可见,我奶奶还真是有眼光。
2002年腊八的前夜,95岁高龄的老妈,走完了她善良、勤恳、贤德的一生。前来吊唁的、熟知老妈的人们,无不泪流满面。尤其是我的一位堂舅,闻听老妈去世,火速从天津赶来,一进门就低头、弯腰,和灵床上的老妈脸贴着脸,就这么默默的,很久无语。见此,我们不得不强行的拉走了舅舅。这时,人们才发现:老妈的脸上已沾满了舅舅的鼻涕眼泪……

微信昵称:小红帽的外婆
个人简历:姓名董季
性别:女
沧州市作协会员、沧州市夕阳红读书会会员、沧州市老年文学社社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