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我的母亲》
作者:刘关波
二十多年前,我读初中时,在语文教材上学了一篇文章《母亲的回忆》,语文老师刘仲明说:“《母亲的回忆》这个文章的标题有歧义。”当时我没听明白,于是我好奇的询问刘仲明老师说:“这个题目是语文教材上的题目,难道还会有错吗?难道还需要怀疑它的正确性吗?”刘仲明老师说:“不是我怀疑它的正确性,是《母亲的回忆》这一标题千真万确有歧义,到底是作者母亲自己的回忆?还是作者在回忆关于自己的母亲的往事?我们既可以理解为作者的母亲在回忆作者母亲的往事,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回忆其母亲的往事。”经刘仲明老师这么一解释,我发现还真是那么一回事。于是,当我今天准备写《母亲的回忆》时,我突然间想起了刘仲明老师曾经说过的话语,于是,我便迅速将题目修改为《回忆我的母亲》,以免发生歧义。
小时候,我们村子的成年人和孩童都是讲的方言,讲方言一旦讲习惯了之后,就会习以为常,就会司空见惯和约定俗成,甚至说惯了方言之后,突然一下子改口说起普通话会觉得很不好意思,甚至以说普通话而害羞,从而将普通话说不出口。我们村子的村民包括称呼自己的爸爸妈妈也不是喊“爸爸妈妈”,而喊的是地地道道、土得掉渣的方言。
我记得,当时我们湾子里的成年人和小伙伴们以方言喊自己的爸爸为:“白白,干干”,村子里的小伙伴以方言喊自己的妈妈为:“毛”。村子里的小伙伴喊自己的爷爷为“爹爹”,喊自己的姑父为“姑爷”。而我的妈妈是我们湾子里第一个坚决教导自己的孩子以正规的、标准的称呼来称呼自己的爸爸妈妈的人,属于率先“吃螃蟹的人”。小时候,我们整个湾子的小朋友喊自己的父亲母亲都不是喊的“爸爸妈妈”,而我和妹妹在母亲的强力主导下,自始至终都没有用方言来称呼父母亲,自始至终都是用的普通话中正规的称呼“爸爸妈妈”来称呼父母亲。别看这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可有可无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这件小事足以看出母亲作为农民的一种远见。作为农妇,母亲深切的知道,尽管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农村,也依然要与时俱进的与现代化的城市进行接轨,与现代化的社会进行接轨,首先在语言上要接轨,如果连自己的父亲母亲都不能以现代化的标准语言来称呼,而使用的都是奇奇怪怪的俗不可耐的称谓来称呼父母,母亲觉得这样做显得不伦不类,是不可取的。
于是,母亲富有先见之明的一开始就命令我喊父亲为“爸爸”而不是喊“白白,干干”,一开始就命令我喊母亲为“妈妈”而不是喊“毛”。可以说,母亲用自己的微弱之努力改变了我湾子里的陈旧之风俗,以其微弱之努力让我们那个小山村向现代化的文明社会迈进了那么一小步。可见,凡夫俗子在改变社会的旧风陋俗方面还是可以进行努力之尝试的。
后来,我读初中三年级时,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刘仲明在班上实行了一项新举措:“谁要是在回答问题时不使用普通话进行回答,谁就一直站着听讲,直到改口讲普通话时,方才准许坐下。”我觉得我母亲若干年前强力改变我对父母亲称谓的做法,与刘仲明老师强力推行普通话之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我母亲的做法比刘仲明老师要早十几年而已。
我小时候在母亲指导下,在读书发蒙之前,我已背熟了乘法口诀和学会了查字典。当年,在我所有的亲戚当中,文化程度最高的要算我的姨姥姥和姨姥爷,姨姥姥当时是广水二医院德高望重的医生,姨姥爷当时是广水建材公司的干部,他俩不仅是我亲戚当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人,也是我亲戚当中为数不多的具有正式工作的人,妈妈和爸爸对这两位亲人相当之钦佩和尊敬,始终把他们视为德高望重的人来对待,当然,姨姥姥和姨姥爷对我们家也不错。当我读小学一年级时,他俩向我们家写了一封信,信件的其他内容我全部忘记了,但是,信中有一句话却引起了我妈妈和爸爸的深度之共鸣,那句话说的是:“你们家境穷是穷得点,穷就要尽量想办法让自己变得不穷,目前,对你们这个贫穷的家境而言,确实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变得不穷,依我们看来,你的孩子要是读书上心,要是能够通过读书考出农村,那么,你们贫穷的家境可能会有较大之改观。所以,通过鼓励孩子读书才是你们家改变贫穷家庭的一条比较好的正道。除了读书,你们难道能挖空心思想出其他更好的改变命运的方式和方法吗?所以,认准读书这条路,就不要怀疑读书到底有没有实质的用处,一门心思读书,哪会没有用呢?”
彼时彼刻,妈妈和爸爸尽管没有多高的文化,可他俩却把姨姥姥和姨姥爷在信件中的告诫当做金玉良言,甚至当做“命令”来遵照执行,从此而后更加认准了“读书或许是改变命运的一条较好的路径”,从此以后便毫不犹豫的秉承着“试图通过让孩子读书来改变家境”素朴之愿望,从此而后更加笃定了即便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的坚定之决心。收到信件的当天晚上,妈妈和爸爸把信件一口气连续读了好几遍,可以说感动不已,可以说在困顿中似乎找到了前行的路径,可以说是在无助中看到了前进的希望。在感动之余,最终妈妈和爸爸决定当晚便回信以表谢意和感激之情。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妈妈和爸爸由于冇读几多书,写起信件分外吃力,很多字都写不到,写起信件极其不顺畅,幸好妈妈提前教我学会了查字典,我通过查字典帮妈妈和爸爸顺利完成了那封回信。信件写完后,母亲颇为得意的对爸爸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看来,养了一个儿子还是有用的,看来这儿子读了书还是有用的,要不是儿子帮忙,我们两个人的力量合起来恐怕连写一封回信都完不成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