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关爱退役军人不能停留在口号上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那一年,我十七,你十八,祖国一声召唤,把我们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聚到同一个地方一一军营,从此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称呼,叫战友。

你三年,我五年,有的甚至几十年,无论多少年,终将回故里,因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于是,五千七百万军中好儿郎,卸下戎装回归故土。从此我们的身上又多了一枚标签——退役军人。
军营里,我们摸爬滚打,苦练作战本领,流血,流汗,甚至付出年轻的生命都从不畏惧。因为我们深知当兵保家卫国,责任重于泰山。
曾几何时,“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叫响神州大地,让我们感动得“泪眼婆娑”。然而只是有雷有电却没有风雨。时至今日,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又掀起了一股关注关心关爱退役军人之风。先有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后有优待证的发放,让我们再一次“被”感动。然后呢?优待证不知有何用?能干什么?退伍证、优待证再一次压在箱底的人有多少?难怪有战友戏称:这是祖国给予的口头嘉奖。

当兵卫国,无尚光荣,退出现役,同样荣光。他们的青春岁月,无私地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有的战友甚至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理应得到社会的尊崇和关爱。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祖国的红色江山,盛世太平从哪里来?是无数的现役军人和退役老兵,用青春甚至用鲜血换来。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这其中凝聚了一代又一代退役军人的奉献和牺牲。善待关爱退役军人,是国家的智慧,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和良知。

但愿暖风过后,带来的是和风细雨,能润泽他们的心田!
(图片引用网络)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