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爷新编 第五章 相 亲
作者 苏应跃
这一年风调雨顺,全县的农、工、商都获得了好收成。在中秋节的时候,剑老爷邀请了戏班子来村子里唱戏,头一天就在村口搭好了戏台,天还未黑就有很多村民来抢占位置了,剑家三兄弟来晚了,只坐到后排的位置,在戏开始以前,全村的人都陆续来了,剑老爷和太太坐在前排雅座。
今天请的是县城里汉剧团来表演汉剧《柜中缘》。戏开始了,全村都聚精会神的跟着剧情的起伏不时传来开心的笑声。这时坐在前排的一个小男生偷偷把手伸到了隔壁女生的衣服内,吓的女生尖叫起来,说:“我又不认识你,你这是干什么?”东春这才发现这个男生原来是村里的一个小混混贺老六,平常好吃懒做,凭着家里有兄弟7个,他在家排行老六,在村里无恶不作,经常欺负女生,这次看到隔壁村的几个小女生来看戏,又心生歹意,干起了老行当。
“就欺负你了,怎么样?”贺老六说道。
这时16岁的剑东春正是血气方钢的年龄,就在眼前看到小混混欺负女生,就象是自己的女朋友受到欺负一样,顿时感到浑身血液涌动,再也看不下去了,立马站起来,照着小混混的头部打去。老大剑东春平时是一个寡言、腼腆的人,从不跟人打架,这次一出手就打了同村的小混混,他可是有着7个兄弟的人家,怎肯善罢甘休。
马上,混混家的贺老大领着贺老六来到剑老爷家,找剑老爷讨说法:“你看你们家东春把我们家老六打成什么样了,半只眼睛都红肿了,你看怎么办?在村里,谁敢动手打我们家的人,也就是你家东春,如果换个人家,我非把他们的房屋给拆了。”
太太马上上前接待了这位贺老大,急忙向他赔不是:“这都是我们家东春的错,他年青,不懂事,我们都是一个村里的乡亲,有事好商量。”
贺老大说:“这事说好商量就好商量,说不好商量也不好商量,你们必须赔偿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和赔偿费等”。
太太说:“好,好,我们赔,你看给你五两银子怎样?”
贺老大说:“你看我们太好打发了吧?你到村里打听一下,我们是什么人家,再说你们剑老爷可是村的首富人家,这五两银子怎拿的出手?再怎么也得要五十两,一个子都不能少。”
太太也没有办法,只得舍财免灾。
事情处理完后,老爷和太太把东春叫到房间:“你平时也不是跟人打架的孩子,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动手打人,办事怎么能这样不冷静呢?你年龄也不小了,以后家里还要你来接班的,凡遇事要冷静应对,不能急躁,否则今后怎能办得大事。”
东春说:“爹、娘、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
东春走后,太太和老爷商量道:“东春今年16岁了,正是血气方钢的年龄,做出这种事不以为怪,体现了一个少年男子在少女面前的那种爱表现和呈强的心理状态。为了避免东春再犯这样的错误,是不是给他说一门亲事,以后也好有人管一管他。”
老爷说:“也好,那就麻烦你这当娘的张罗一下吧。”
很快,就有人介绍了一位兰兰姑娘,这个姑娘家住在离本村十几里的地方,家里是一个本份的养植户,姑娘年方14岁,长相俊悄,性格乖巧。双方爹娘见面后都相互认可,就定下了这门亲事,先让他们相互往来,加深感情,过两年再成亲。
几天后,太阳刚落山,东春和兰兰姑娘相约来到长江边的鹦鹉洲游玩。这时正是五月天了,长江已经开始涨水,在枯水季节才能露出江水面的鹦鹉洲已被江水淹没,不再是枯水时节的风貌,沙滩也在逐渐减少,江对面有时隐时现的灯光,江岸边的芦苇随着风吹摆动,不时传来唦唦的响声,江面上有摆渡的船只在缓慢移动。两人走着走着,不觉得天已黑了。东春说:“走了这么久了,累了吧,要不坐下休息一会?”于是两人找了一块草地坐了下来。
东春问到:“你对我印象怎么样?”
兰兰姑娘说:“我听介绍人说你家是做生意的,家庭条件很好,你为人很正直、本份,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而且长相也不差,所以我就来了。”
东春说:“介绍人说你家也是做养植的,你是特别心灵手巧,在家操持家务特别能干,而且长的漂亮,这正是我要找的人。”
不知是江边的夜景感染了两人,还是与新人的约会使人心旷神怡,不知不觉一小时过去了。两人谈着谈着,姑娘忽然问东春,你闻到什么味道了吗?东春这时也闻到有一股腥臭味,这时才发现两人正坐在一堆屎上面。是哪个讨厌鬼做这种可恶的事,随在大小便。想不到第一次与姑娘出来玩,竟然在一堆屎上坐了一个小时。姑娘连忙说到,算了,在这荒郊野外地,很难保证每一块地都是干净的,我们以后多注意就是了,赶快回家洗澡换衣服。
又是一个中秋节来了。东春和兰兰姑娘的感情一直发展的很好,这天,西春正在自己房间里午睡,听到隔壁大哥房间传来一男一女的说话声,男的说:“你怎么这长时间不来看我?”。女的说:“我不是家里有事嘛,虽然我人没有来,但心里时刻都想着你。”原来是大哥东春与兰兰姑娘在房间里说话。
由于各个房间都是薄木板隔的,而且隔板的上部分有四十公分是空的,没有隔板,隔音的效果不是很好。西春这边能隐隐约约听到一些他们说话的声音。顿时西春没有了睡意,想听一听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可是当你越是想听的时候,越是听不到声音了。越是听不到声音时西春越是不想睡觉了。要不就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吧,怎么看呢?要是直接把头伸到隔板的上面去看吧,又怕大哥和春子姑娘看到,这不行,怪难为情的。怎么才能即能看到他们在干什么,又不让他们发现我呢?于是他找来了一面镜子,把镜子伸到隔板的上面去,再利用镜子的反光看他们在干什么,刚准备看,忽然听到大哥东春大声说:“西春,你在搞什么鬼?”。原来西春的小动作被东春发现了,吓的西春不敢吱声。赶紧故意用手指在木隔板上划出吱吱的声音,假装着是老鼠在动,但这些还是满不过东春。
东春马上跟爹娘说了西春做的这些事。太太忙说:“西春还小,末免有些好奇,这个房间不隔音,你们以后说话要小声一点,不要影响他睡觉嘛”。同时也对西春说:“你个小屁孩懂得什么,今后不许你再偷听大哥他们说话,更不能用镜子什么的搞些小动作。”
西春在爹娘这里受了些窝嚷气,又无法伸辩,整天闷闷不乐。这天家里来了一位父亲生意上的朋友胡先生。他是做古玩生意的,在各地鉴赏和收集古玩,而且还能对一些有些破损的古玩进行修复,修复后的古玩成了完好的,生意做的很好,父亲对他的手艺大加赞赏。西春也对他的手艺敬佩不也,他竟然有了一个想法,我现在学习不好,比不上大哥和南春,不如拜这位胡先生为师,学的一门手艺,也好让爹娘对我刮目相看。于是对父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父亲听后也非常支持。并把他带到胡先生面前,介绍到:“这是我的犬子老二剑西春,非常敬佩胡先生的手艺,也很想学习这门手艺,先生若能收他为徒,我将不胜感激”
胡先生说:“你是做大生意的人,怎能看得中我这雕虫小技?”
剑老爷说:“西春对做生意没有什么兴趣,我也想让他学门手艺,以后好立足。”
在剑老爷的举荐下,胡先生收得西春为徒。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西春掌握了玩古玩的一些初步技艺。这天在一群村里的兄弟们面前显摆起来:“这是一幅明朝初期的字画,纸张和颜料有着明代初期字画明显的特征;这个手镯用料一般,做工粗糙,是一个现代仿品。”好一个鉴賞大师的派头。
一个兄弟说:“西春帮我看一看这手镯怎么样。”西春说:“这个手镯用料讲究,传统的加工手法,是一个好的古懂,是盗墓来的吧?”
一个杜兄弟说:“我家厨房里有一块做酸菜用的压石块,用了十几年了,平时就随便放在地上,不知道是不是古懂。”西春说我上你家去看一下。
来到杜兄弟家,看到厨房一个昏暗的角落里有一块看不起眼的石头。西春说:“这还能是什么古懂?就是一块破石头。”
杜兄弟说:“听我爷爷说这块石头是有来历的。”
西春说:“即然是有来历的,还能放在这里用做酸菜用的压石块十几年,这就是一块一般的石头,你如果不相信我,我可以拿去给我的老师看一下,他可是这方面的行家。”
“好吧”,杜兄弟说:“那就麻烦你了。”
西春把这块石头搬回了家,在家里仔细的琢磨了一番,别说,这块石头越看越有点意思,放在黑地方也能发出一种微弱的绿光,说不定还真是一块宝贝石头。于是,西春把石头搬到了胡先生家,请老师鉴赏一下。胡先生看到这块石头也感到很兴奋,他拿出了一种特殊的粉状物体,放入到一盆水中,用这盆水对这块石头进行了清洗,一会儿这块石头露出了全身绿色的真实面目,把半个房间都映成了绿色。胡先生惊喜的说:“这是一块还未雕琢过的绿宝石,足有5斤多重,如果能把它雕成一个物件,那便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物,应该是价值连城。你是从哪里得到的这块石头?”
西春听到胡先生这样评价这块石头,于是对老师说:“是我从一个村民家中淘得的,这块石头在他家用作做酸菜用的压石块,他家的酸菜做的很好吃,我就问,你家做的酸菜好吃,是否与这块石头有关,我家也想学着做酸菜,能不能把这块石头借我家用一下,他却说,那就把这块石头送给你,希望你家也能做出好吃的酸菜。就这样我得到了这块石头。”
胡先生对西春说:“你一定要保存好这块石头,找一个好的雕刻师加工一个,一定是一个好的宝贝。”
西春从胡先生家出来直接来到杜兄弟家,说:“我老师过看了,说这就是一般的石头,没有什么价值,但用做酸菜用可能发挥奇效,现在我家也想做好吃提酸菜,你能不能把这块石头卖给我?”
杜兄弟暗自觉得好笑,做酸菜能跟这块石头有什么关系呢?这完全是靠配方、用料、和做酸菜的工艺决定的。于是对西春说:“好吧,如果你不觉得贵的话,就给一两银子吧,这块石头就是你的了。”
西春马上交了一两银子,抱着石头回了家。
回到家,西春给大哥东春和小弟南春讲叙了这件事,大哥说:“看来你还是蛮有生意头脑的,你以后做生意一定是稳赚不赔。”
小弟南春说:“二哥做的不太好,都是乡里乡亲,你应该给人讲清楚,何必这样欺瞒人家。”
老爷听到后说:“老三说的对,生意场上靠欺骗做生意是做不大的,即使这次你做成功了,下次他还会与你做第二次生意吗?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讲诚信,是双赢。”
兄弟三人都记住了老爷的话。
作者简介 苏应跃,湖北汉阳人, 自幼喜欢读书写字,经常写小篇幅文章发表在各大报纸。就读于武汉37中学,82年毕业于湖北广电计算机系,毕业后任航天部原824厂计算机室主任。单位于2004年改制破产,便下海创业。退休后加入武汉37中校友艺术团,为社会发挥余热。
蒙冤沉沦多少年,
人前颜面尽丧险。
为何背负人言苦,
叹问苍天何等闲。
苏三重解剑三爷,
拨云去雾显豪杰。
扬眉吐气汉阳人,
从今雪耻喜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