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春来-中国汽车弯道超世界出口之冠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5月1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4月,中国汽车出口106.9万台,同比增长54%。另据能链研究院数据显示,日本同期汽车出口量为104.7万辆。这也意味着,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称,根据海关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已经超越日本,并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二季度开端,我国整车出口的表现仍延续了迅猛增长的势头。
中汽协数据显示,4月,汽车企业出口37.6万辆,环比增长3.3%,同比增长1.7倍。其中包括4月出口了10万辆新能源电动汽车整车。在中国整车出口的前十位企业中,上汽出口量达8.2万辆,同比增长1.6倍,占总出口量的21.7%。与上年同期相比,比亚迪出口增速最为显著,出口达1.5万辆,同比增长15.5倍。
事实上,中国自2009年以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不过,中国汽车消费市场,长期由大众、通用、宝马和奔驰等外国品牌主导。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不仅是可以拉动众多产业“支柱产业”,也是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的“民生产业”。在美国,汽车工业创造了70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汽车产业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全世界每年16%的产业研发支出,来自汽车制造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出海记,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战略发展过程。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东北“一汽”的“解放牌”、上海的“上海牌”、湖北的“东风牌”凭着“自力更生”,经历了无数的创业艰辛。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上述三大汽车依靠引进“借鸡生蛋”,1983年,第一辆桑塔纳在中国上海大众组装成功。虽然组装依旧是辛辛苦苦,赚个微薄小利,但中国汽车开始接触国际汽车新技术、新市场。随着90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扩大,
开放后的中国市场,吸引很多国际车企巨头抢滩“淘金”,以上汽、一汽、东风为主的中外汽车合资企业风起涌,中国汽车开始从国际汽车产业合资合作中领悟全球汽车最新技术与发展趋势,从中寻找并探索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与技术创新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汽车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卧薪尝胆”,自2021年,我们国内汽车出口超过200万辆,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三汽车出口国;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达到332万辆,首次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3年中国国内汽车出口量将达到400万辆。有业内人士预测,中国有望在今年全年实现对日本的超越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笔者认为,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无疑震惊世界的好事。可喜可贺!但,客观来看,这只是中国由汽车世界出口大国,迈向汽车技术创新强国的第一步。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志者,事竟成!特赋《喜春来》为评为盼。
借鸡生蛋拼装苦,
解放东风上海初。
合资消化创新途。
电动储。
弯道首超殊。
一一2023年5月15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