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六十二)
杨浩然.偶然著
六十二、亮剑甲子山
战争是残酷的,军事长官的战略意图决定着战争走向、士兵命运及战场胜败。“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合作,山东的沦陷催生出了“鲁苏战区”,于学忠的“联共抗日”将国共合作推向了高潮。而蒋介石与汪精卫的“媚日双簧”则又一次将中国军队推入了兄弟相残的深渊。
半年前,国民党五十七军还和八路军并肩作战,共同保卫甲子山根据地。可缪澄流与日本人签署“共同防御”后,一下将五十七军搞得支离破碎了。八三起义的冲击波,直接把苏鲁战区的威严扫尽,于学忠总司令的指挥棒也举不起来了。
半年前的二月二十四日,日军宫下第十三旅团纠合莒县、诸城、涛雒、纪家店子等据点的日伪军数千人,分进合击驻甲子山区址坊、潘店、柳沟等地的国民党鲁苏战区总部和一一一师防区,情况万分危机。
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和山东军区地方部队,策应友军,迅速出击,使鲁苏战区总部和一一一师安全转移到了八路军控制区。日伪军撤离后,友军又进驻了甲子山区。这就叫兄弟情。
可仅仅过了半年,兄弟就反目成仇了。缪虽被赶出了军界,但阴魂不散,他的继承者孙焕彩一坐上百十一师头把交椅就闪亮登场了。趁反正的百十一师向八路军根据地转移之机,迅速抢占了甲子山防区。
孙焕彩为什么这么猴急着抢滩呢,因为这是块风水宝地,是于总司令亲自相中的。
其山山势险峻,怪石林立,山顶两峰,耸立如角,故名角子山。因莒人方言管“角”叫“甲”,故为甲子山。山势呈东西走向,海拔四百八十米,主峰雉鸡峰巍峨险要,山中树木葱郁,齐长城从这儿入海。山南有“孙膑洞”、“千年银杏树”、“鬼谷子庙”、“点将台”、“试牛犁”、“咬人树”、“悬棺”、“锥坟”等。
其主峰西侧有“彩沟”一处,因早晨太阳升起时,映入沟底水中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彩而得名。该沟三沟相连,绵延数十公里。沟内常年流水,沟两侧植被丰富,景色宜人,素有“北方九寨沟”之称。
于总司令是相信风水的,于(鱼)离不开水吗,于是就把总部和一一一师安在了这里。可他万万没有想到,风水会轮流转,居然转到孙焕彩手里了。
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也没想到孙焕彩这么快就抢占了上涧、浮棚山、址坊等地。他大怒,决定乘其立足未稳之际,向孙部发动反击。和统战部长谷牧送走马三和郭维城后,立即吹响了反顽战役的号角!
本来,马大宝和肖月是要跟随郭维城一起到根据地休整的,但他们坚决要求参战。就这样,肖月披麻戴孝地一同上了战场。
战斗一打响,肖月不顾个人安危,站在敌人对面的山坡上又一次唱响了《救国军军歌》,直唱得声泪俱下,山河呜咽,唱得顽固派们一个个低下了头。
孙焕彩一看不好,立即向肖月开了枪。大宝眼疾手快,一下把肖月挡在了身后。子弹穿透了他的左肩,顿时血流如注。
陈光大喝一声:“打!”
顿时,枪声大作,喊声震天。经过一夜激战,歼孙一部,攻占了甲子山主峰。
孙部不支,向北撤退。
山纵二旅六团又截歼其一营。孙一看不妙,带余部向日(照)莒(县)公路以北退去。
此战,八路军共毙伤孙部五百余人,俘虏六百五十人,缴轻机枪五挺、炮一门。反顽战初战告捷!
马三随郭维城部一道越过大沂河,迅速向沂蒙山腹地奔去。当他们来到南墙峪、桃棵子一带后,见这里山高林密,是驻军整训、打游击的理想之所后停了下来。
马三说:“这儿离山东军区近,离莲花山也不远,根据地已连成片,就这儿吧。”
“我看行,抗大驻张家庄子比较合适,万一有敌情,好上南山撤退。”马尚武接道。
“爹,您也来了?”马三抱着老爹,激动的连蹦了仨高儿。
郭维城打眼罩四处一望,只见这儿四面环山,林茂粮丰,小溪潺潺,花香扑鼻,不仅感叹道:“沂蒙山,真是个好地方。好,就这儿啦!”
村长一看八路军来了,很热情,一边派人到各家号房子,一边派人去乡里作了汇报。
不一会儿,乡长亲自带人送来了米面和油。
马三一看没肉,就掏出了三块大洋塞给了乡长:“麻烦你去买几只鸡,打些酒,郭师长初来乍到,这顿饭我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