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 于 母 亲 的 诗 》
文/ 易 之 中
母亲的诗不好写,甚至很难写得好,写得有出色。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个性与共性”两者很难协调。母亲的个性最易写,现在的“母亲诗”都是写自己母亲的诗,只是写出个性的母亲诗。但这种诗,却很难引起共鸣,引起读者的动感。这种诗,只能是孤芳自赏。写共性母亲的诗,可以引起读者的共呜,但不易写,写不好,很考师傅。而且,那些具有共性的母亲诗,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诗,前人已经写得很出色,后人已经很难再去“创新”,如果再去模仿,再去改头换面抄袭,就很无意思了。

好诗好词,有两大特征,就是有好的诗情,有美的诗意。而这种“好与美”,往往又是共性的而不是个性的,是可以共鸣与互动的。例如:“人比黄花瘦”,这个“人”,既是我的“人”,又是大家的“人”。其她人也是可以代入的,可以同感的,可以互动的。又例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大家的母亲,都是慈母。大家也是游子,大家都可以穿母亲缝的上衣。再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种美感,也是大家共有的美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美。

从总结写母亲诗的经验来看,写诗,不能只顾自己的“个性”,还要考虑诗中的“共性”。只有这样,才不会“孤芳自赏”,才可以引起读者的“共情共鸣”。另外,在写母亲诗的问题上,有一点也是应该引起关注的,就是不要把母亲诗写得太伟大,不要把母亲诗上纲上线。这种母亲诗很假。平凡见真情。“慈母手中线”,很平凡,但却很真情。对母亲的爱,是真情的爱。如果把母亲写得高不可攀,把母亲诗政治化,那是假情假义。那些母亲诗不受读者的欢迎。
2023.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