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母亲的衣品》
常 兰
我有一个衣柜。这个衣柜基本上放置的都是母亲在世时给我的衣物。这些衣物,有的是母亲亲手裁制的,有的是母亲给我买的,我拥有着被母亲娇宠的明证,陪伴身边,真是非常幸福!因此,不管岁月如何变迁,这些衣物因我视其珍贵,都被细心打理和妥善保存着。只要一打开衣柜,就如我与母亲的相拥,无言无语,却又胜似千言万语。那或明艳、或素雅、或淡薄、或厚沉的每一件衣物,都彰显着一个母亲教子的训诫和衣品。所以,母亲去世这些年,我没再给自己买过一件衣服。我觉得,这一大柜子的衣服足够我穿的了;况且母亲在世时已给过警醒:“不要人夸颜色好”,肚里草莽就没啥意思了。自己也觉得,由母亲裁制和买下的这些衣物,其中凝结的爱与审美品味,也不屑让我去追逐潮流,老人家留下的,已足够让我受用一生了。
说起来,岁月悠悠,家随国运。母亲生养了我们三个女娃。却在我们年少时,正赶上要随着他们下放农村接受再教育的那个年代。记得我要从城里转学去乡村的学校上学。上学第一天,母亲精心装扮了我。上衣穿一件纯白布半袖衫,下身穿一条她给我缝制的洗过好几回膝盖已有些磨损褪色的翠绿色灯芯绒裤子。用母亲的话说:我孩儿这黄毛,穿这一身,清爽又好看!其实裤子因缩水多次已有些紧身,就尽显了我两条圆滚而细长的腿。那天,老师笑盈盈地引荐我进入教室,原本喧腾哄闹的教室一下就安静了下来。还没等到老师介绍,立在讲台上的我,立时就听到教室里各种细碎的私语和窃笑声冒了出来:
嘻嘻,这城里娃像个小地主,到我们乡下干啥来了?
是啊!红祆祆,绿裤裤,买豆腐的媳妇妇。哈哈哈......
别这样说人家!人家穿绿裤子就是比咱这洋气呢!
对呀,还是裹腿的,谁像咱们这裤子,里面还能再装两个大红薯呢!哈哈......哈......
听着台下的七嘴八舌头,深深埋头立在台上的我简直无处安放手脚,脸也羞成了大红布。可算等到老师介绍完了,要返回座位的我,又一下子想起自己的臀部可能也被小绿裤子崩得紧紧巴巴的,立马就难为情到几乎不会移步了!
那天下课之后,全班二十几号乡下孩子围堵在我的座位周围,上上下下打量着我这个城里来的黄毛丫头,问长问短。胆大的还摸摸我溜光的辫梢儿,简直就像观赏动物园的猴子一样。下学回到家,我闹腾着母亲,说什么都不穿绿裤子上学了。但那时候生活匮乏,无奈的母亲只能用自己备用的一条打了补丁的旧蓝布裤子,变戏法一般,当夜给我变出一条缩小版的也能装下几个红薯的裤子。入乡随俗嘛,穿上这样的裤子我才敢去上学,一路上的心情自然也是歌吟心间了。
当然,初来乍到,母亲的着装品味,尽管在我第一天上学的首日碰了钉子,但是困难的处境依然让她无法泯灭给我们打扮的心思,依然挡不住大到我穿的衣服鞋子,小到我用的书包和与女生们玩耍的沙包,都因母亲的制作有别于人款式与色彩而被农村孩子们羡慕和拥趸,母亲会制衣的名声一下子就传开来。然后就不断有周边各村的女人们找到母亲,谦卑客气地请教各类缝纫制作之法。其实母亲根本没有学过裁缝的。抑或是因为出身大家闺秀的缘故,虽然早年家道中落,也多少见过些世面,再加上自己聪慧好学,早年上过个护校中专,所以,既便是生活逼迫,生性好强的她也能尘埃里开出鲜艳的花。觉得省一点算一点,亲手做的总要便宜些。因此,当拿起剪刀面对一叠崭新的布料时,母亲总能激发出一股定力,展现出“鞋不加丝,衣不加寸”的裁断和智慧,以自己独特的审美给荒芜困顿的生活注入生命的活力。
因此,在农村的日子,都是母亲自己制衣制鞋给我们。她在平时积攒了许多用废报纸和硬纸片剪成的制作样纸,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压在床铺底下当宝贝似的。千辛万苦随我们下放农村的那台破缝纫机也派上了用场。除了农忙,我们家的院子常会聚着三三两两跟母亲学缝制的妇人。母亲裁的衣服,大家觉得穿上合适贴身。那怕是一块补丁,母亲处理起来,也绝不平庸地附着在腕肘和膝盖上,而是能根据衣服磨损面积的大小,剪出各种花形表达着她作为设计者的精巧心思。特别是母亲制作的布鞋,鞋底纳得更结实,鞋帮子上得更正更舒展。我们姐妹们只要穿一双新鞋走在村里,准会被一群婆媳围着看,听到的都是“简直像买得一样”的啧啧赞叹声。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家唯一的那张破桌子上会摆放着一摞崭新的布料,张三李四二麻子的,母亲都用小纸条区隔开来,按时序排队一件件给人家制作。特别是临近春节那几天,我们睡到半夜猛然醒来,常看见母亲还挑灯埋首在缝纫机前给乡亲们赶制新衣。不太明亮的灯光打在母亲专注的脸上,她齐耳的秀发弯弯柔顺地随着缝纫机的哒哒声摇摆着。母亲理解乡亲们迎新的心情,更满足于沉浸在自己的劳动和创造中,常常废寝忘食。她的裁剪,让乡亲们感觉不仅节省布料还有各种小花样给人惊喜,她总是让人家满意地拿着成品出门,从不收受一分钱。反倒是乡亲们过意不去,经常不断地拿着自家的十颗鸡蛋六个馍或者几根萝卜两把葱过来表达谢意。母亲很有心,十分感恩乡亲们在困苦时对我们家的各种帮衬和照顾,觉得自己这点雕虫小技并不算什么,常常尽自家所能都要回礼过去。
“时尚浪潮扑面颊,民众开秀颜装霞”。之后我们全家根据政策返城,母亲的心也同国人一样沉浸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那时也正值我们青春勃发的年龄,眼见各种新潮时尚的穿衣风格抒发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无尽热爱之情,闲暇时,母亲也会和我们一起去逛街。那时正赶上太原开化市场一片服装商铺开业,好不热闹,但为了兼顾我们的学业,为节约时间,往往买什么,绝大多数我们都是奔着目标去的。因为母亲深谙我们姐妹三人各自的特点,所以和我们逛街,大多数商店都是她走那家,我们跟着进那家,我们相信母亲的眼力,一般都没有分歧。但凡远远看到一家店的橱窗有夺目之色或别致之款,母亲就像森林里的猎豹发现了目标,眼神里总是闪烁着惊喜的亮光,然后紧着一声:“走,跟妈来这家店看看!”我们很认同甚至很满意母亲的选择,自然随了进去,该买什么都是很快能决断下来的。我跟随母亲,学到不少布料识别和裁剪方面的知识。尤其有一次,让我印象深刻。
一家女装店的橱窗陈列了好几款雪纺纱的连衣裙,因为颜色喜人,忍不住驻足观看的我正犹豫进去与否时,被母亲拽住,她轻声地问:
“你喜欢吗?”
“喜欢,就是担心领子太低了。”我点点头又摇摇头,母亲立马给我竖了个大拇指。
“孩儿啊,这衣服再好看,咱也不能买!”母亲说。
“为啥?”
“贱了。”
“正是你担心的。再好的料子,怕谁穿上也‘一斤变八两’了。”母亲接着说。
我立时明白了母亲的意思。离开那家店,我一路回想着母亲“一斤变八两”的话。我看着前面带路的母亲那微胖又驼背的背影,真像一只蹒跚前行的老母鸡,不知疲倦、不知劳累地从衣食住行到心智理念的点点滴滴,悉心地教诫和引领着她的三只小鸡娃,目标精准而坚定地迈过许多弯弯绕的人生路。
母亲一生爱憎分明,其端庄的品格心性也体现在她对世间一切美丑妍媸的态度上。她钟爱世间一切花色清丽、色彩分明的图案;不喜浑沌一片、不白不黑、不明不暗、模糊不清的东西,更不爱奇异古怪、不合常理逻辑的服装款式。但她明丽清新的审美品味,因其无私的母爱,都没用在自己身上。不管家里什么时期,经济情况如何,吃穿用度都是先紧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们。还记得那年夏天我要出嫁,她为了让我穿上一件像样的旗袍,顶着大太阳,满身大汗跑遍市里的商场给我选料子。2006年冬,去北京开会的我曾在西单商场给她买了一件700元钱的短大衣,却被她好一顿数落,唠叨我乱花钱。她从来对自己的穿着,能凑合就凑合;或者我们淘汰过的衣服她也要捡来穿。
晚年时,母亲来海南住在我这里。这里丰富的夜市场常令她逛到乐不知返。记得一天晚上,母亲在夜市小摊上30元钱买回一件前襟绣着一簇簇花团的墨绿色长袖衫。手感舒服也确实很漂亮。但回到家在灯下仔细一瞧,才发现肩背处竟然有一个红豆般大小的洞。我想,母亲老眼昏花,大概也是只注意了衣服的价格和颜色,这下买回个便宜货还没法穿,心里就好不是滋味,建议她退掉算了。她却纠结地说:“就是退了,人家也不好卖了,好不容易卖出又被人退回,太麻烦了!反正这衣服也没花多少钱,我自己处理一下算了。”我就想,肩背上那么明显的地方,怎么处理都是个明晃晃的瑕疵,不是废掉又能怎样?但看着母亲可怜巴巴不忍舍弃的样子,我也就没再多说她什么。等到第二天我下班回家,一进门,母亲竟穿着那件衣服笑盈盈地立在门口迎我,然后像个孩子一样欢喜地在我面前转了好几个圈圈。我一下发现她丰腴的肩背上那个有洞的地方,竟优雅妥妥地伏着一枚银丝线镀上去的墨绿色叶子,与这件衣服的前襟绣饰浑然天成,简直就像专门设计似的,一点也不牵强。我激动地上前一把抱住母亲,我为着我这个总是处处为他人着想、常常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可爱的母亲,感动得一阵阵酸楚从心底泛起……
这就是我的母亲。
她不仅让我从她的衣品透视到芝兰芬芳的品格,更培育了我“雾里看花,氤氲赏景”的视力。她的故事真的很多。所以,我始终能够从自家衣柜的每一件衣服中捕捉到母亲的气息。那是我骨髓里的认知和生命的陪伴,是我永不枯竭的怀念。
今日之衣柜,依然稳稳妥妥的。母亲,是您,一直都在!
写于2023年5月母亲节

作者简介:
姓名:常丽萍;笔名:常兰。好写拙文以抒情怀。有各类散、杂文章见诸报刊杂志及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