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书艺传承人李桂强
书道千秋 李桂强书法
传承朴老书艺,无憾艺术人生
文/砚山人
提起佛教领袖赵朴初(下称朴老),他的名字可谓世人皆知,无人不晓,特别在佛教界。除了有精湛的佛法修为,朴老在书法上取得的艺术成就也是登峰造极,造诣颇深。
朴老出身名门,世代书香,祖上的赵文楷,在嘉庆年间就金榜题名,高中状元;父亲赵恩彤,字炜如,安徽太湖人,也是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严复的学生,能诗工画,曾任湖北省候补知县;母亲陈慧,字仲瑄,精通诗词歌赋,是名门闺秀。朴老出身于四代翰林之家,受母亲影响与佛结缘,书法亦受父母启蒙,从唐楷入手,遍临过柳公权、李邕、二王、孙过庭、东坡居士等法帖,书法结体形貌宽博,墨色清润;行笔圆润沉着,熔百家于一炉,逐渐形成自已独特的艺术风格。
赵朴初书法
由于朴老在诗词歌赋和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书法和自作诗词相结合,可谓珠联合壁,诗书双灿。无可否认,赵朴初的书法,就是典型的学者、文人型书法,是当代文人书法的杰出典范。
军旅书法家李桂强,自学生时代起便受到老师启蒙,开始自学书法。从军后更是结合工作刻苦求学,拜师学艺。无论生活上碰到什么困难,还是因工作调动出现的环境变化,四十余年坚持勤奋笔耕,每日临池,在书艺上不断探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先后被广州军区、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国家文化部为他颁发了“共和国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最高荣誉。
王安石句 李桂强书法
李桂强先生的书法,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这里不作详述。就他是“赵朴初书艺传承人″一事,要同大家一齐探讨和分享。
2023年5月10日,中国中央电视台《艺术传承》栏目组,为他颁发了CCTⅤ艺术传承人证书,肯定了他在“传承赵朴初书艺"上取得的书法成就。
[中央电视台]《艺术传承》栏目组授予李桂强“CCTV艺术传承人″
大家都知道,书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对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书艺传承,是指书法艺术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传承,是人类延续文明,推进并提高文明程度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需要借助教育和学习方能实现。中国书法,代代相传,发展到今天的繁荣,同样是离不开传承。
赵朴初诗 李桂强书法
李桂强的书法,正是沿着“传承"这条路一直坚持不懈地走过来的。在他的习书过程中,自中学时代起,他先后拜师岭南名家江轩、朱瑞英、杨秀枝、陈政先生,后又拜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文职将军李铎,最后又拜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居士,并将其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朴老的书法在此文开头已有介绍,那么,桂强先生对朴老的书法传承又如何呢?这正是要和大家探讨和分享的。
毛泽东诗词 李桂强书法
桂强先生的书法,初学“二王”,临习过赵孟頫、颜鲁公、黄庭坚和苏东坡,具有厚实的传统底子。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他的书法常常是借酒发挥,章法布局纵横放肆,书体放浪形骸,书无定法,面目多样,期间偶尔还一反传统,尝试左书、反体书、逆笔书、口书、双管齐下等等,这些创作上的大胆尝试,无疑是典型的现代派书法;真正让他安静下来,规范地继承传统,是他京城遇见朴老以后。
赵朴初《百花令》 李桂强书法
据桂强先生回忆,他是九十年代初到北京参加“全国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表彰会时,一次在军博为军委领导接见而安排的书画名家笔会上,有幸与朴老同台献艺而相识,后来为求教书艺再见朴老,曾“三顾茅庐″,是他的执着和诚心,最终与朴老有缘相见,并结下翰墨之缘。
在后来的交往中,朴老一直关心和鼓励桂强,为他指明了学习方向。朴老说:“学书贵在坚持,选择法帖也很重要,我的书法是学苏东坡的,你不要学我,要学苏东坡……。"朴老劝说桂强不要去学他的字,学书要跟古人学,体现了朴老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对待学生的谦虚有礼。
赵朴初《拜石赞》 李桂强书法
桂强是个幸运儿,他因相识朴老而改变人生,总结有如下三大改变:一是为人处世、人生观有较大改变;二是通过对朴老“人间佛教″思想的重新认识,改变了自已对佛教常识的错误看法;三是对书法的重新认识和理解,决定了自已的学书方向,将朴老“古今相参、俊朗神秀;秀美润泽、温柔敦厚"的书法风格作为自已毕生学习和追求的目标。桂强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得到了朴老为他即将付梓出版的《李桂强书法集》和“梦墨斋″斋名的题字。
回过头来仔细欣赏和品评李桂强的书法,榜书大字如“大雄宝殿″ “厚德载物",用笔果敢从容,端庄遒劲;行书佛教法语笔法平和,意境精湛,给人一种翰墨飘逸之感;还有他的书法新作毛泽东诗词,书法气息如清风朗朗,质朴之中见精微,果然有朴老之书味。
李桂强书法
现在,李桂强先生的书法创作,基本上沿习朴老书风,其书法的用笔、结体和章法处理,在融入自已创作思想和艺术理解的前提下,与朴老书风保持近距离,做到书法力追朴老,力求形神兼备,达到臻入化境。
时逢花甲的李桂强先生,正是艺术上日臻成熟,创作丰收的黄金之龄,他觉得自已还很轻,壮志雄心,自作《六十书怀》诗一首为证:
“花甲流年弹指间,回首往事感万千。投笔从戎为理想,无悔青春献国防。勤勉持恒遨书海,挥毫翰墨尽抒怀。皓首犹思强国梦,壮志雄心再登攀。"
2023-05-13 于古端阁
须就近有道之士,早谢却无情之友。
一一韩愈句
责编:陈平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