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游记(一)
文/张自云
由于疫情原因,三年一直呆在家抗疫,两天一核酸,三天一检测,足不出户。去年十一月份放开以后,短短十几天,疫情横扫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几乎是人人中枪,幸免的人很少,结果春节过完,疫情突然消失。全国旅游业像井喷式爆发,各大小景区突然爆满。
五一小长假,儿子说也带我们出去走走,去哪儿,成了问题。四月二十九日,姑娘带着家人,从甘肃去了河南洛阳,打电话让我们也过去。一方面游玩,另外一家人见个面,离开老家四五年了。一查火车、高铁、飞机都一票难求。开车过去吧,怕一路堵车,而且公司有事,五月三日,儿子必须提前上班。左算右算,时间不够,最后选择就近出游,到大连玩两天。
从烟台到大连直线距离,也就一百五十多公里,坐船是最佳选择,定了晚上十点多的船票。吃完晚饭,慢慢开车到烟台港,进港取票、安检登船。结果过安检时孙子身高超标,必须办理补票手续,结果户口本没带,身份证号忘了。儿子、儿媳妇就在手机里面到处翻找,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号码,才完成了补票手续。
到停靠码头,看见一路上护栏那边,一排汽车收尾链接,有大拖挂车、小车、大巴一字长龙排开。到近处才发现,这些车一辆接一辆往船肚子里面开,才明白这些车也要坐船去大连。
登船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巨无霸,长度至少也有100多米左右,高有八九层楼那么高。我的船票是普通舱370号,到检票口,检票员告诉我上七楼。到七楼服务员指挥我们向右转,一直往前走,找相应的舱室和房间号。找到才发现,“3”是三等舱“7”是七楼,房间号是366——371,自然也包含了370号,床号“70”。这样一张小小船票,方寸大小,里面也充满了聪明与智慧。
找好自己的位置,放下行李,就到外面平台上看夜景去了。渡轮平台在八楼,到上面海风习习,机声隆隆。岸上高楼林立,灯火辉煌,街上的车灯撕开夜幕,形成一条银色的丝带,潮水般向前流动。
人站在平台上 ,海风吹拂,有丝丝凉意。姑娘们只要风度,不要温度,裙子在风中生姿,长发在风中凌乱。确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愿离去。岸上灯火映在海面上,斑斑点点的流光,被螺旋桨激起的浪花击碎,淹没在波涛中。渡轮渐渐远离码头,驶向黑黝黝的大海深处。
夜渐渐深了,天上星光熠熠,大海一片沉寂,渡轮孤独的漂泊在大海上,向目的地驶去。人们陆续回到自己舱室,准备休息。在回舱室时途径一道门,才发现进入乘坐区,里面有很多人坐在座位上看手机,有的趴在桌子上睡觉,有的干脆在椅子下面地板上铺一块布,或者单子在上面睡觉。人什么时候都有上中下之分,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听说这船上的头等舱和二等舱,船票价格很可观。我们贫下中农,没那福气,也不敢问,只好住三百八的普通舱室。

作者简介:张自云,笔名,高天流云,退休教师。常与诗书作伴,与文字为伍。热爱生活,心态阳光,喜欢歌舞。闲暇时写点文字,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悟所明。几年来,先后在全国多家媒体发表散文诗歌千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