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2023年的母亲节
文/张其鹏
又到了母亲节。
身在异乡,不由得想起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翻到了母亲的一些照片和去年母亲节写的一首诗《母亲节思母》:
春后一为别,至今三月余。
时常逢梦里,每自短欢娱。
两地疫情苦,还乡阻路途。
慈颜应憔悴,老病医难除。
思子子音远,欲亲亲面疏。
不能温汤药,哪得奉食鱼。
念此恨不已,生儿不如无!
今年“五一”一别,转眼已经半月。奈何江湖路远,只能遥望家山,遥寄心香,祝母亲快乐康宁!

每逢母亲节,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际遇,会有不同的心境。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父母还年轻,一切都好,很少顾及她的生活艰辛和喜怒哀乐。为孩子们的种种付出并未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感动,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她无私的爱就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而不自知,她背后的心酸都被不经意的抹掉了。
尤其是在那个物质财富贫乏的年代,为一日三餐发愁,为冬夏换季添衣发愁,为青黄不接发愁,为缺医少药发愁……
八十年代初,初中住校,每周一两次回家扛馍。母亲后来说,每到该回家拿馍的时候就发愁,有时候没米没面只好到邻居家去借,借一平瓢,还人家的时候要还一尖瓢,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玉米面散,蒸不成馍,把榆树皮捣碎过箩筛成面,掺在玉米面里面才能做成馍。可当时每次回去都能及时拿到足够吃的馍,装在布袋子里背回学校,哪里知道母亲为每次回家拿馍作难发愁啊?
在大李庄大队小学上学的时候,因为跟着本村的一位叫李俊山的学习武术练打拳。五毛钱的学费,又找人用缝纫机匝了一条练功带扎在腰里,每天早晚练功习武。老师是个从旧社会过来的戏班戏子,演武生,单身一人,镶着一口银牙,好逸恶劳,有点不务正业。由于老师指导不专业,练武术的时候伤到了右脚踝,又肿又疼走不成路。母亲每天拉着架子车送我上学下学,拉着我去临近的黑庄找老中医许允祯看医生治伤,那段时间在照顾我的同时还要干繁重的农活、一日三餐做饭收拾里里外外的家务。直到现在还不时的关心,问起脚踝还肿不肿。

后来到了外边上学,毕业后又在市里成家立业,终日忙于工作和生活事务,一年到头也难得回去几趟,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回去看看。有一次回去,本家嫂子告诉我母亲由于劳累过度,在红薯地里干活的时候突然晕倒了。
从那之后落下了病根,又加上腿关节疼痛不能走路。把她接到市里,医生说是受寒,吃了一段时间的药才慢慢好起来,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好彻底,每逢天气转凉就隐隐的疼。
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各方面也稳定了,有了闲暇时间,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正像那首歌里唱的:找点空闲 ,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陪她拉拉家常,陪她吃顿饭,陪她收拾小菜园的一片青绿,听她讲以前的那些人和事,看她喜笑颜开的样子,满满的幸福感,这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人间至爱。
在享受快乐的同时,看着她越来越老的身躯,行动起来脚步也不太灵便了,时常自言自语,重复着一句或有或无的话,这种状态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最近几年不用为工作奔波劳碌了,也有了孙子孙女,本以为可以好好的陪她安享晚年,可计划没有变化快,不得不为了下一代迁居到省城。时常感慨苏轼的那首《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的词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小舟从此去,江海度余生”虽不现实,安安稳稳的陪母亲度过余生,尽力侍奉,不给将来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是最大的心愿。
今年三月份回家,给她按摩揉背的时候,发现她的脊椎变形了。瞬间,泪水迷蒙,喉头发紧,强忍哽咽。强烈的感觉到她真的老了,下决心把她接到身边,不能再等了。
为此,上个月在儿子家旁边租了一套房子,五一假期儿子开车回老家专门去接她来住。为了让她有个思想准备,提前和弟弟妹妹打了招呼跟她通个气,因为我知道老人都是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恋家情深,不愿到城里生活。到了家见了面,她还是不愿意到省城来,说是离家太远,想家了想回来一趟都不方便。其实她还有一个不来的原因,心疼我租房花钱,让我把房子退掉。我跟她说合同签了钱也交过了,你不去住不亏了吗?她想了想说等冬天再去。没办法,只能依她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时时处处都在为孩子着想,生怕给孩子添麻烦,唯独没有考虑自己。
好在晚辈都很孝顺,她也很开心,时常说没想到生活过得这样好,托共产党的福,托孩子的福!母亲啊,你哪里是托我们的福,是我们托您老人家的福,您不仅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衣食住行健康成长,给了我们上进求学的条件,给了我们处事做人的信念,还始终在背后默默的支持鼓励关注着我们的工作生活柴米油盐……您的爱就是星辰大海,无时无刻不照耀包容着我们,给予我们无比的温暖;您的爱就是强大的磁场,无时无刻不环绕着我们,给予我们无比的力量;您的爱就是我今生的债啊,我们无从回报您万一。
想起您,总是亏欠和自责太多太多,为您做的太少太少。
生而为人能做您的孩子,是我最大的福气!
自己的年龄也越来越大,经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真切的体会到生活的艰难,为人父母的不易。对母亲的感情依恋也越来越浓。
惟愿母亲海屋添筹,余生幸福安康。
2023,5,14 周日草于郑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