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没有节日的农村母亲
● 郑兴华
我母亲是个农村妇女,因父亲在外工作,家庭的重担就全落在妈妈的肩上。记忆中,母亲一年四季都不得闲,既要负责田间的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又要负责我们兄妹几个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非常不易。在父亲不在身边,又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那个个子瘦小的女人什么繁重的农活都要必须扛在肩上。每逢农忙时,妈妈经常累得腰都支不起来,非常辛苦。尽管如此,妈妈还是用勤劳的双手、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把家里家外、田间地头打理得井井有条,生活走在当地的前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家就率先在全村购置了当时令人称羡的“三转一响”。
母亲独自一人带着我们兄妹几个在农村生活,她用她那柔弱的羽翼为我们遮风挡雨,用温柔的母爱呵护我们健康成长。在那缺衣少食的特殊年代,母亲精打细算,用勤劳和智慧把日子过得津津有味,从来没让我们挨过饿、受过冻。我们偶尔有个头痛脑热,她总是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让我们始终生活在浓浓的爱意中。记得读小学时,我身体左侧出现了三个乒乓球大小的硬块,因不痛不痒也没把它当回事,但母亲知道后非常担心,第一次时间就带我到乡卫生院去看医生。由于乡卫生院条件有限,我的病丝毫未减。等到学校一放寒假,母亲就立即带我直奔父亲工作城市去看病。跑遍各大医院作检查,始终没有找到病因,母亲焦虑得整夜睡不着觉。眼看寒假就要结束,母亲决定让我休学继续留在父亲工作的城市,直到把病治好为止。因为看病耽误了上学、也花费了不少钱,好在最终找到了病因,病很快就治好了。病愈回家,母亲得知我是因为那个夏天在河里捕逮鱼蟹感染肺吸虫而致的病,竟也没有责骂我一句。
母亲识字不多,但她深谙传统美德,教我们从小就要讲诚信、守规矩、明廉耻、知进退、懂美丑,让我们明白了许多立身做人的道理;妈妈尊重知识、重视教育,不管生活再苦、日子再难、经济再紧,节衣缩食也要供我们兄妹几个读书上学,努力让知识改变我们的命运;母亲也是个要强的人,她从不怕生活劳苦,但怕日子落后被人笑话。她没日没夜地辛勤劳作,在父亲“缺位”的岁月,她用一己之力扛起了一个家,为我们树立起了辛勤耕耘、不甘人后的榜样。母亲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却没过上一天好生活。在我们渐渐长大、家庭负担逐步变轻、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的时候,她却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
母亲节,是城里人母亲的节日,而我的乡下母亲却总是在“大战红五月”,田间地头,忙不完的农活还在等着她。我也是在很多年脱掉“农皮”以后,才知道这个本该属于她的节日应该有礼物、有祝福、有鲜花.......母亲长眠在老家的碎石丛林间,以清风野草为伴,我只能在千里之外让风捎去我的问候,让泪水寄托我的哀思。
我时常在梦里见到母亲,她或坐在家门、沉默不语,或凝望着我、如同陌生;或衣着单薄、形影消瘦……每次醒来,才发现是我和母亲在梦里的相逢。如今身为人父的我,也有了自己的儿女和小家,我时常责备自己,在她病危之际没能见到最后一眼,在她化成骨灰的瞬间,没能奔赴老家尽一份孝道。母亲,您在九泉之下,能听到我深深地自责吗?

(作者郑兴华: 陕西山阳人,现在成都市金牛区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