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游宏村
文/秋韵
三月的江南,绵绵细雨,一下就是好几天。我们从浙江桐庐开车到了安徽黟县宏村,已是大雨淋漓了。
我们住在离宏村不到一千米的“花陌里”民宿,早晨起来,站在旅馆二楼的晾台上,眺望北边的雷岗山,烟雨缥缈,如诗如画。山脚下就是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徽文化发祥地和徽商重要聚集地古村落宏村。 宏村迄今已有890多年的历史,为汪姓聚居之地。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0年),宏村始祖汪彦济因遭火灾之患,举家从黟县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岗山一带建十三间房为宅,为宏村之始,现在村落面积近300亩,存明清时期古建筑138幢。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全国5A级旅游区。
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云雾缭绕,似水墨丹青,四周山色与粉墙黛瓦倒映湖中,人与古建筑、大自然融为一体,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宏村的历史,我们聘请了一位当地导游。 跨过村南湖上一道拱形石桥,就可进入村庄。导游告诉我们:这片湖泊叫南湖,穿湖而过的画桥,就是电影《卧虎藏龙》里李慕白牵马走过的地方。
村内,以正街为中心,层楼叠院,街巷婉蜒曲折,路面用青一色石板铺成。两旁民居大多二进单元,前有庭院,辟有鱼池、花园,池边多设有栏杆,流水滋润得游鱼肥壮,花木浓香馥郁。马头墙层层叠落,额枋、雀替、斗拱上的木雕姿态各异,形象生动。
从高空鸟瞰宏村,宛如一头卧在青山绿水间的耕牛,因此宏村又称为“牛形村”。既然称为牛形村,也就有和牛相对应的命名。村中九曲十弯的水道,便是“牛肠”,这根牛肠引自西山,能把全村的人家串联起来。而傍泉挖掘的月塘称“牛胃”,波光潋滟的南湖自然就是“牛肚”了,“牛肠”两旁的住宅为“牛身”,村口的那两棵百年大树,一棵红杨树,一棵银杏树是“牛角”,跨河两岸的四座石桥当为“牛腿”。 这样的建筑形式,源于宏村汪氏第十二世族长汪辛以及她的妻子胡重。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汪辛找来风水先生,按照牛的形状对村庄进行设计,但是还没来得及施工,就接到了朝廷要他担任山西运粟主簿的政令。
为不耽搁家族既定的策略和发展大计,他的妻子胡重挺身而出,开始肩负起建设宏村的重任。她带领族人筑坝引流、挖塘蓄水,花了十年时间才得以建成。汪辛称她为“巾帼丈夫”,族人破例把她的画像挂在祠堂,让后人永远记住这位功臣。
雨越下越大,然而,游人的游览兴致不减,花花绿绿的雨伞组成一道风景线,宛如湖中飘移的睡莲。 南湖水畔北侧的南湖书院,原是明末兴建的六座私塾,称“倚湖六院”,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合并重建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书院”。从这里走出好多名人,民国初期的国务总理宏村人汪大燮,幼年时曾在这里读过书。当代著名的科学家、澳星发射研制专家之一的李小鹃,也是在这里受到的启蒙教育。在书院的启蒙阁,孩子们纷纷照相留念,我的小孙女也郑重其事地伏在案头,拍下一张纪念照。
从南湖书院出来,就到了汪氏宗祠。汪氏宗祠的门楼气势恢弘,名为三间四柱五分贴墙门楼,又称五凤楼。祠堂有前后两进,前方是族中开会议事的地方,即乐叙堂。大堂的上方有三幅画像,是汪氏家族的祖先。三幅画像的左边,便是宏村总建筑师胡重画像。 被称为宏村明末清初民居代表作的敬德堂,位于水圳下游转弯处,建于清初顺治年间(1646年),为H型民居。整幢建筑装饰简朴,屋柱为方形。厅堂背向排列,前后厅均有天井,采光性能好,两侧为厢房,南侧为前院,北侧为厨房,厨房里还有一个小天井,东侧有一座面西朝东的小偏厅和大花园。
敬德堂门楼上雕刻的图案有很多象征意义。楼角处有鳌鱼,龙头鱼尾,表示希望自己的子孙能独占鳌头。鳌鱼的下方是梅兰竹菊四喜图,代表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高洁的品质,四只喜鹊则为喜庆吉祥。喜鹊登梅图,取喜上眉梢之意。东鹿、西马图,“鹿”是福寿禄“禄”的谐音,希望后人能够丰衣足食,生活充裕,“马”则寓意在事业上飞黄腾达。门楼最下层左右两下角的吉祥水兽图,形为滚滚的波涛之中,两只鲤鱼在跳龙门,即希望能在官场上有一席之地。 宏村的大宅院中,承志堂建筑规格最高,雕刻最精美,有“民间小故宫”之称,是徽商明星汪定贵住宅。承志堂包括内、外院和厢房、书房厅、鱼塘厅等,大小房间共60间,木柱有136根,天井多达9个。 1997年10月,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来宏村参观,在承志堂内挥笔题词:“黟县宏村古建筑物是国家的瑰宝”。
宏村建筑有着和江南古镇不一样的美。
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宏村建筑屋宇连片,在房与房之间修建马头墙,每一处房子都变成了一座堡垒,外面的人无法进入院内,甚至无法窥探到院内人的行动,特别符合男子外出经商的实际需要。 “四水归堂”的天井,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徽州古民居是封闭的,高墙、深院、重门、窄窗,屋顶上空出一片,这就是四周被高墙所围的天井,与天通,与地连。天井既可以采光通风,下雨时又可以排水。既可在学习和休闲时呼吸到新鲜空气,也可以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天井中筑池养鱼、摆放盆景、种植翠竹和芭蕉,使天井别有洞天。坐在绿意萦绕的小院,一盏清茶,一卷诗书,让人放下尘世纷扰,任由思绪飞扬。下雨天,雨水全部流向屋中间的天井里,再由天井中间的下水道排向户外,这种设计理念基于聚水聚财的认识,寄予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游览一圈,我们来到村口被称作“牛角”的红杨树和银杏树下。“入门双剑色,夹道万虬枝。”两棵苍劲高耸的古树,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默默守护着这片神奇的土地,见证岁月更替、历史变迁,阅尽人间春色,历尽世间沧桑。
树前广场,人流熙熙攘攘,特色小吃,令人馋涎欲滴。儿子买来宏村腊肉烧饼和几样糕点,品尝着宏村美食,观赏着眼前美景,整个身心便沉醉在这水墨风情的古韵之中。 作者简介:张清亮,笔名秋韵,河北邢台市人,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邢台市作协会员,邢台市信都区作协常务理事。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副秘书长,河北广播电视报特约记者、编辑,邢台市文学学会副主席、秘书长。著有散文集《岁月星语》。